根据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显示,我国癌症发病率占全球的23.7%,癌症相关病死率占全球的30%,且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些都提示我国癌症疾病负担严重,生存预后结局较差,仍是我国健康事业的重大挑战。

11月15日,在2024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区域肿瘤防控会场上,来自中国抗癌协会的7位专家介绍了我国7大行政区域的肿瘤防控情况,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南地区

徐波教授以重庆市为例,介绍了肿瘤防控现状策略。目前,重庆市存在肿瘤防治体系不全、肿瘤防治能力不足的情况。为此,重庆市自2006年开始建设“一网一链”的肿瘤防治体系,通过20家分院、9家协作单位、26家基地和5个单病种联盟的科普、筛查等举措,推动了重庆市肿瘤防治水平的提升。

在未来,临床需要在“防-筛-诊-治-康”的层面,进一步整合资源、上下联动、互联互通,加强肿瘤防治共同体,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东北区域

辽宁省肿瘤医院刘宏旭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东北区域癌症发病情况,东北区域肿瘤发病、死亡水平整体高于国家平均水平,辽宁省整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病死率排名第一。肺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癌种。同时,由于东北区域老龄化程度较高,老年肿瘤患者生存情况较差,因此,东北区域的肿瘤负担也较重,尤其是5年相对生存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75岁及以上人群生存率最差,肿瘤患者的预后需要引起重视。

提及东北区域癌症的防治策略,刘教授讲到,“加强一级预防,重视二级预防,完善三级预防”是重中之重。(1)约4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因此提升主动的健康意识,加强一级预防非常重要。东北区域的各级医院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加强癌症防治科普宣传。(2)提升筛查覆盖率,重视二级预防。2008—2021年,东北区域肺癌生存率改善尤为明显,早筛策略功不可没。(3)完善三级预防,提升癌症医疗服务水平。近年来,东北区域各级医院不断推进医联体的建设,梳理肿瘤联盟品牌,持续推进肿瘤规范化治疗。通过开展培训项目,提升基层人员诊疗水平。

未来,东北区域将围绕降低发病率、提高早诊率、提高生存率、促进均质化4大关键目标,持续做好筛查与治疗的衔接工作,提升癌症筛查工作质量。此外,人群筛查覆盖率尚有不足,还需要不断扩大。

华中区域

河南省肿瘤医院罗素霞教授以河南省为例,向大家介绍了华中区域的防治防控情况。2019年,“健康中国(2019—2030年)癌症防治行动主题推进活动”启动,旨在建立健全癌症防治体系,提高癌症防控服务能力。同时,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防治体系,择优遴选优秀医疗机构设立市、县级癌症中心。目前,河南省已建成覆盖11家市级癌症中心、40家县级癌症中心的癌症防治网络,预计在2024年底全面建成癌症防治体系网络。这项工作获得国家的高度认可,并受邀在学术期刊发表河南省癌症防治体系建设规范,分享建设经验。

同时,积极开展肿瘤随访登记,掌握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持续优化肿瘤随访登记系统;发布肿瘤登记数据,助力癌症防治策略的科学制定。据统计,河南省总体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79.71/10万,病死率为162.14/10万;估计全省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为29.1万例,死亡病例数为17.0万例,与全国基本处于持平状态。

不仅如此,河南省还积极推进城市癌症早诊早治,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开展农村癌症早诊早治,推进癌症防控关口前移;推动淮河流域癌症早诊早治,降低癌症疾病负担;开展女性宫颈癌、乳腺癌筛查,筑牢女性健康防线;普及癌症防治知识,传播科学抗癌理念。

近年来,河南省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临床试验等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50余项;立足实际需求,深入开展科学研究;瞄准学科前沿,探索肿瘤精准防控机制;立足实际需求,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深化临床研究,助力肿瘤防治新技术的人群转化与应用。同时,持续开展人才培养与教学工作,推动科研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期望通过以点带面,溯本求源,御癌以未病;崇德尚能,奉献于无声!

西北区域

甘肃省肿瘤医院夏小军教授以甘肃省为例,向大家介绍了西北区域的防治防控情况。甘肃省新发癌症病例数为6.49万例,发病率为259.48/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性是女性的1.14倍。胃癌是甘肃省人群最常见的癌症(17.20%),其次是肺癌(14.98%)、肝癌(9.13%)、结直肠癌(8.93%)和乳腺癌(7.22%),前10大癌症占新发病例的74.88%。癌症死亡病例数为3.42万例,病死率为136.96/10万;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为1.74倍。胃癌是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21.58%),其次是肺癌(20.90%)、肝癌(15.15%)、结直肠癌(6.70%)和食管癌(6.63%),前10大癌症占死亡病例的83.97%。

2012年,甘肃省卫生厅成立“甘肃省癌症中心”,并推进肿瘤登记工作项目的发展,取得显著工作成效。同时,该项目覆盖农村、城市,共同推进全省癌症早诊早治工作的发展。项目实施亮点包括:(1)启动共同成长计划,夯实项目医院早癌筛查技术力量。(2)建立专科联盟,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肿瘤防治能力。(3)成立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区域中心,完善癌症防治体系,逐渐形成了符合工作实际而又富有特色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通过该项目的推广和科普宣传有效提高了广大居民的癌症防治知识水平以及防癌意识,逐步提高了县区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能力,有利于深化“医防结合”,推进肿瘤防治及诊疗水平提升,助力我省癌症发病率、病死率的降低,提高早诊率和生存率。

不仅如此,甘肃省也启动了癌症防治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平台和癌症防治人才梯队的建设,组建中国肿瘤防治联盟——甘肃省联盟;围绕肿瘤“防-筛-诊-治-康”全程管理,实现了癌症的有效预防,引领和推动了甘肃省癌症防控事业的发展。

华东区域

华东区域肿瘤防治防控情况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王理伟教授进行汇报。长三角区域城市群是国际公认的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也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庞大的诊疗需求使构建肿瘤诊疗联合体成为必然,而长三角区域的头部医院结盟,实现优质医疗资源联合、多单位的联合是稳步提高诊疗效率的最佳途径。在此背景下,长三角区域的相关医疗机构认真贯彻国家政策,由智慧医疗发展联盟领导,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为会长单位发起,沪苏浙皖41城响应长三角肿瘤专科联盟于2021年4月18日在江苏省南通市成立。

联盟总体目标为2025年,提前五年完成“肿瘤5年生存率提高15%”甚至接近国际水平的目标。具体目标为肿瘤诊治规范化,人才培养同质化,智慧医疗一体化,学科建设国际化。

在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明确肿瘤专科联盟的建立、定位及作用,并作为考核指标之一;发挥上海的龙头作用、长三角在国内的引领作用。在政府部门指导下,建立肿瘤诊疗规范、标准,建立新技术培训基地,为基层医院培养人才;促进肿瘤长三角肿瘤学科融合发展。与专业学会等相关部门联合,申请科普政府资金支持项目,提高长三角居民的科学素养。

华北区域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王贵英教授以河北省为例,向大家介绍了华北区域的防治防控情况。多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华北区域男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最低;在华北区域,天津市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为423.28/10万,河北省最低,为229.36/10万;天津市恶性肿瘤病死率最高,为228.12/10万,河北省最低,为146.38/10万。

同时,华北区域是上消化道肿瘤的高发区域,因此华北区域积极开展了上消化道肿瘤防控工作,成立了华北区域肿瘤登记体系,早筛早治成果显著。

目前,河北省51个区县覆盖人口约为2300万,占全河北省总人口的30.83%。河北省肿瘤登记区域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29.36/10万,病死率为146.38/10万。河北省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项目历经50年,并在今年继续扩大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地区,新增承德市、廊坊市、张家口市、辛集市以及雄安新区为项目城市。目前覆盖全部地市,共有14个城市、20家三甲医院参与项目工作。

华南区域

肝癌是我国的第四大常见癌症,居癌症死因第二位,而广西肝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是中国平均水平的2倍。为此,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向德邦教授以“广西肝癌整合防筛的探索与思考”进行汇报。

由于广西地区喜爱生食鱼类等食物,黄曲霉菌的泛滥和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盛行,导致广西肝癌发生率高于全国水平。近年来,广西开展了一系列病因阻断措施,包括乙肝疫苗的接种、改种、改水等。不仅如此,临床也规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建立肝癌多学科诊疗规范模式,提高肝癌诊疗水平;积极开展肝癌等恶性肿瘤防治健康科普宣教等。

在临床积极防控的措施下,广西肝癌发病率从2015年的44.61/10万下降至2019年的40.54/10万,男性和女性分别以2.03%和4.69%的速度逐年下降。广西农村地区肝癌发病率、病死率均显著下降。

编辑丨冯熙雯
审核丨卢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