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面对日本人猖獗的气焰,中共中央在七七事变的第二天发布通电号召全国军民团结起来,抵抗日本人的侵略行径。同年8月,蒋介石迫于压力同意将在陕北的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同年10月,又将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开始。今天老马要和大家聊的半塔集保卫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新四军成立之初由叶挺担任军长,下辖四个支队十个团一个特务营总人数约一万人。在这四个支队中第四支队一直是战力比较强悍的一支,而其支队司令员高敬亭更是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革命将领。1939年6月因为不愿将辛苦创建的皖中抗日根据地拱手让给国民党,高敬亭违抗了新四军军部的命令,并以此为主因被错杀于安徽省肥东县青龙场。当然这人历史的遗憾不是我们所要讲述的主要内容,我们单说高敬亭之后为了便于对第四支队的管理,将其拆分为两个支队,这也是新四军第五支队的由来。此后第四支队司令由徐海东担任、第五支队司令由罗炳辉担任。而我们今天要讲的半塔集保卫战也由此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成立的第四、第五支队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沿淮南津浦铁路即天津至浦口路段两侧地区创建皖东抗日根据地,而这一时期刘少奇是这两个支队的统一领导,统筹指导皖东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工作。1940年,新四军红红火火的蓬勃发展引起国民党顽固派的担忧,如果不能及时遏制这种势头,未来新四军必定成为国民党的心腹大患。同年3月,国民党安徽省主席兼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和江苏省主席兼苏皖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秘密商议调集重兵,准备夹击新四军,希望出其不意给予致命打击。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嚣张气焰,新四军指挥部决定迎头痛击,只有将他们狠狠地打疼了才会知道老虎的屁股摸不得。此战新四军共歼灭李品仙部顽军两千余人,俘获敌军千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向新四军进攻的韩德勤部因为李品仙的失败,没有进入正面战场,转而向新四军第五支队指挥部所在地安徽省来安县半塔集包抄过来。当时,新四军五支队在半塔集的兵力不足两千人,实际战斗人员更是不足千人。当时半塔集驻地最高指挥官是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邓子恢面对敌军的突然来袭并没有慌乱,他一面做好全员迎战的准备,命令教导队队长黄一平带部队分头阻击;另一面向上级发电报报告敌情,争取增援。这场包围战在3月21日拂晓时分正式打响,韩德勤部首先从半塔集东北向新四军迫近,中午时分,凭借着兵力和装备的优势抢占了半塔集西北制高点光山。新四军五支队副司令员周骏鸣当机立断,亲率特务营由半塔集西北山后隐蔽接近敌军,并令教导大队从正面配合,向敌人突然发起反冲锋,重新夺回了制高点。这也为半塔集的坚守赢得了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敌人因为不清楚半塔集守卫力量的虚实,放弃了夜间的攻击,这也为邓子恢留下了备战的时间。敌人可以休息,我军却难有休息的机会,为了防止次日敌军更猛烈的攻击,为了能够坚守住半塔集阵地,邓子恢率领部队连夜深挖战壕、构筑工事,并在战壕前沿二三百米内,埋下了地雷阵。次日的进攻,韩德勤完全没有料到新四军会连夜构筑如此多的工事,特别是在地雷阵中损失惨重。第二天夜里为了减少韩德勤部的有效休息时间,邓子恢命令以三人为一组,通过袭扰的方式,让韩德勤部疲于应付。人困马乏的韩德勤部队果然在第三日的进攻中后继无力,双方也得以形成僵持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半塔集酣战之际,罗炳辉率领新四军五支队的主力,陶勇、卢胜率领的苏皖支队,叶飞率领的挺进纵队从三个方向对韩德勤部实施反包围。颇为善战的罗炳辉为了迷惑敌人,命令十几名骑兵在马尾巴上捆上树枝,拖起了滚滚尘土,像是千军万马呼啸而至,张飞在长板桥前给曹操布的疑兵计在这一战中被罗炳辉借用。韩德勤面对连曹操都无法识破的疑兵计,当然不知真假,只能带着部队灰溜溜地逃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半塔集保卫战只是国共二次合作期间,国民党对新四军实施战略围剿的一个缩影,为了消灭新四军,国民党顽固派几乎无所不用其极。当新四军一次又一次挫败国民党顽固派的战略意图时,也真正让国民党顽固派见识了新四军的成长和实力,更坚定了顽固派消灭新四军的决心。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名义致电八路军、新四军,强令将在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为了顾全国共抗日的大局,1941年1月4日,叶挺、项英率领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9千余人开始北移,1月6日,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此次偷袭新四军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遇难,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新四军仅有2000余人分散突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周恩来总理在《新华日报》题写“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今天我们再来回首这些战争经历,更多的是希望缅怀在战争中逝去的革命先烈,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