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源自东汉·张机(字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本书原文选自明 ·赵开美所刻《仲景全书·翻刻宋版伤寒论》。原文后的条文号码是后世医学家为方便学习,按照原书条文次序所加。本书共选原文 195 条,其中必须背诵的 110 条,必须熟读的 85 条。

所附方剂歌诀参考了《汤头歌诀》、《长沙方歌括》和一些《方剂学讲义》,为便于诵读,对某些语句作了修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伤寒论

麻子仁丸证

【原文】

跌阳脉,浮而涩,浮为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麻子仁2升,芍药半斤,枳实半斤(炙),大黄2斤(去皮),厚朴1尺(炙,去皮),杏仁1升(去皮尖,熬,别作脂)。

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词解】

[1]跌阳脉:为足背动脉,在冲阳穴处,属足阳明胃经。

[2]知:愈也。《方言》卷三:“差、间、知,愈也。南楚病愈谓之差,或谓之间,或谓之知。”

【解析】

247 条论脾约的证治。趺阳脉位于足阳明胃经的冲阳穴处,扪之可候脾胃之气的盛衰。趺阳脉浮,主胃有热,胃热则逼迫津液偏渗,故小便数,小便数多则脾阴伤,故趺阳脉见涩象。浮涩并见,反映了胃热盛脾阴虚的状态,即胃强脾弱。脾输布津液的功能为胃热所约束,津液不能还入肠道,而偏渗于膀胱,故大便硬。脾约之证与承气汤证不同,其临床特点是大便干结,甚则干如羊屎,但不更衣十余日无所苦,同时无潮热、谵语、腹满痛等症,当以麻子仁丸泻热润肠, 缓通大便。

245条论汗多津伤所引起的便硬证。脉阳微,指脉浮取无力,反映正气虽虚而邪气亦不 甚,此时若微微汗出,则邪去正安,为“自和"。倘若汗出太多,则津液受损,正气受伤,为“太过”。阳脉实,指脉浮取有力之意,如若发汗,亦应发汗得度,以遍身微汗出为佳。若发汗太过,汗出较多,亦为“太过",如此则体内津液受损,肠失濡润,大便硬结不通。津液亡于 外,而阳热独盛于里,即“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之意。

246条论阳明胃热津亏的脉症。脉见浮而芤,浮主阳热盛,芤主阴液亏。浮脉与芤脉并 见,反映胃生燥热而阴液不足,大便必然硬结难解。阳有余而阴不足,故日:“其阳则绝",绝 为阳热独盛于里之意,与上条“阳绝于里",之义同。

【方义】

麻子仁丸由小承气汤加麻子仁、芍药、杏仁、蜂蜜组成。方中重用麻子仁,甘平润肠通便 为君:芍药补益脾阴,杏仁降气润肠为臣;小承气汤泄下通便,行气导滞为佐:蜂蜜味甘润肠 通便为使。 诸药合而为丸,为润肠滋燥,缓通大便之良方。

麻子仁丸虽为缓通大便之剂,但方中毕竞含小承气汤药物,故虚人不宜久服,孕妇亦当慎用。由于病证有轻重,体质有不同,麻子仁丸的用量应从小量起服,逐渐加量,以大便通畅为准,即“以知为度”之意。

【临证要点】

主症:大便硬,小便数,腹无所苦。

病机:胃热肠燥津亏。

治法:泻热润肠通便。方用麻子仁丸。

编辑:冉茂雅

一审:向 薇

二审:刘益玮

三审:唐 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