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位于其中口乡东河山村爱禾家庭农场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内,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鱼池上,身穿高腰水裤、脚踩长筒水靴的捕鱼工人们用渔网把育苗池中的鱼苗围拢起来,“分”到更大的成鱼池中,一尾尾虹鳟、金鳟顺着管道滑进鱼塘,向四处游去。
冷水鱼,是指那些只能在较低水温环境中生存的鱼类,通常生活在水温不超过20℃的水域中。
记者了解到,冷水鱼养殖基地去年投放的八万多尾鱼苗,经过一年的精心养殖,今年5月份已经长成了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的成品鱼。目前,已经成功收获12万斤成鱼,并且还有大约5万多斤的鱼即将在一个月之内出塘。
那么,今年的投放量和出鱼量如何?
涞水爱禾家庭农场的负责人董凤先告诉记者:“今年鱼苗投放量比去年多,投放了12万多尾,第一批现在已经有一斤了,估计到明年三月份就开始出鱼。我们还放了8万尾鲟鱼苗,预计到明年十一月、十二月份能正常出鱼,出鱼量应该在20万斤以上。”
清澈的水源、适宜的水温,为冷水鱼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也打开了东河山村“靠水吃水”的致富新思路,让优质美味的冷水鱼“游”向了大市场,那么,如何保证鱼的品质呢?董凤先用自己的养殖实践做出解答。
涞水爱禾家庭农场负责人董凤先说:“虹鳟鱼的养殖需要严格控制水质和水温,并合理调整饲料投饵率,以保证其健康生长。咱们这儿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的山泉水不仅水质清澈透明,而且水温常年控制在9℃-16℃之间,特别适合养虹鳟鱼,出鱼品质比较高。”
2022年,东河山村两委创新地以“党支部+合作社+农场”的新模式,鼓励本村村民韩立东回乡投资,注册涞水县爱禾家庭农场作为经营主体,开展冷水鱼养殖项目及种养结合项目。在村东南建设冷水鱼养殖池,董凤先和其他工作人员精心照料着这些鱼儿,从鱼苗的投放、饲料的选择到日常的水质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这几年,我们一边养一边摸索经验,降低成本,提高生产量。渔场环境和配套设施也一点一点改善。配备了打氧机,每天还会监测水温、水里的氨氮含量和溶氧量,记录四季变化,根据天气和鱼池情况灵活调整。”董凤先说。
截至目前,农场已建成占地40余亩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内含50个鱼池,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将幼鱼与成鱼分开饲养,大大提高了鱼池的利用率,提升了经济效益。
据董凤先介绍,保定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研究员曾多次提供现场指导,他们带来的这套“智能增氧系统”,溶氧量、PH值、水温及增氧机运行状态都能够实现指标实时监测,降低各种养殖风险。
“第一个是溶氧量,就是饱和氧,让鱼正常健康生长;下边是水温,每天监测水温,水温9℃和16℃饲料转换率也不一样;上边这个是氨氮含量,监测氨氮超标不超标;再下边是打氧机,溶氧量低的时候就会运作。”董凤先说。
科技赋能冷水鱼养殖,为生产过程提供专业数据指导,也让东河山的冷水鱼养殖产业有“智”更有“质”。
记者了解到,冷水鱼养殖基地的虹鳟鱼,品质优良,肉质细嫩且富含高蛋白和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极高,其做成的生鱼片口感爽滑、味道鲜美,深受游客喜爱。
渔旅结合、品尝美味;特色养殖、科技赋能。其中口乡东河山村冷水鱼养殖基地的小小鱼儿欢跃乡村振兴路,游出了“热经济”,激活了“致富泉”。(孙川 刘朝晖 王雨腾 文/图)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