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40年北外滩的变迁令人振奋,城市发展中被迭代的生活场景引人怀念,而"老虎天窗"中对镜自顾自理发的男子同样让人动容……无论是客观记录的城市面貌变化,还是看似随意的生活片段截取,都彰显着影像独有的力量,也展示着上海独特的魅力。

今天,第十七届上海国际摄影节虹口分会场展览——《我们的城市:虹口三代摄影师镜头中的上海》在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友间公寓党群服务站(筹)暨"广粤青年活力绿廊公共艺术空间"开幕。本次展览以"我们的城市"为主题,选取了生活在虹口区的三位摄影师——瞿凯伦、徐志东、刘潇凌三代摄影师的作品,展示了上海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城市变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瞿凯伦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瞿凯伦作品

"各有不同,各自精彩。"策展人、澎湃新闻摄影总监许海峰说,三位摄影师的作品蕴含着时间的力量,也带着生活本身的馈赠。这些不同风格的作品,以不同的"决定性瞬间",让公众看见上海这座城市的多元与开放。

早年就在博客上发布摄影作品的瞿凯伦,2016年荣获"街拍中国"大奖"街拍王"称号。1957年生于上海的他,用镜头凝练着属于他的上海记忆,也是许多人感同身受的城市记忆。他拍摄的对象大多是一些生活化的场景:晒台、阳台、楼道、窗口、麻雀、猫狗等等,都是他取景的动力,而被定格的瞬间往往充满戏剧张力。"我拍的东西还是尽量选择本土的,就是属于本土的上海味道。"瞿凯伦说。

1962年生于上海的徐志东,是土生土长的虹口人,长期生活在海伦路附近。他从1980年代开始从"风花雪月"中走出,将镜头对准生活本身,有意识地记录上海的变化。1985年,徐志东在远洋宾馆旋转厅拍下黑白的黄浦江;2020年,他再次来到这个位置按下快门,让人看到了发生在北外滩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也用镜头记录下家附近乍浦路周边历史风貌的变迁,包括最近胜利电影院的更新。徐志东说:"凡是我们生活经历过的地区及场景,最容易产生情怀,尤其是那些呈现原汁原味的地方,感觉很有回味的余地。"

生于1987年的刘潇凌,是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青年摄影教师。他最初用黑白胶片记录都市街头变化,转而又用大画幅相机曝光城市中静谧之所,无人的弄堂、安静的外滩清晨,仿佛一场与都市的对话。刘潇凌感到,展览中的这些摄影作品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是人们的城市精神之旅。以一个个都市瞬间,描摹了城市面貌,梳理了城市发展的脉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志东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潇凌作品

凉城新村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始终致力于构建文化艺术平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发展和文化艺术的普及。这是人才公寓友间公寓第四次举办摄影展,持续为文化艺术赋能基层治理、融入社区建设提供了平台。在这样的新型社区举办《我们的城市:虹口三代摄影师镜头中的上海》摄影展,将让更多在上海工作、生活的年轻人了解这座城、爱上这座城。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明年1月15日。展览由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党工委主办,虹口区摄影家协会、凉城新村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联合承办,并得到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指导。

作者:单颖文

文:单颖文 图:单颖文摄,受访者提供 编辑:刘力源 责任编辑:苏展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