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鄂豫皖苏区及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1940年2月23日下午4时30分,因叛徒出卖,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杨靖宇孤身一人仍顽强与大量日寇在密林中周旋战斗,却不幸身中数弹,壮烈殉国,年仅35岁。随即,穷凶极恶的日本法西斯将杨靖宇将军的头颅砍下,导致英雄尸首分离。
直到1958年,即杨靖宇将军殉国18周年后,其身经百战的耿耿 忠骨和那宁死高昂的头颅才对接在一起,得以公祭安葬。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领导过确山农民起义和刘店秋收暴动,创建了鄂豫皖苏区红军别动大队,历任大队长和豫南特委书记。
1929年,中共中央派杨靖宇来到东北,创建革命根据地和领导东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历任东北反日总会会长、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代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军军长兼政委、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等领导职务。先后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共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委员。
在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杨靖宇矢志不渝地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全力牵制敌人”的指示,率领东北抗日联军转战于辽宁和吉林两省,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指挥了奇袭三源浦、智取凉水河子、攻占八道江等百余次战斗,给予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威震东北三省,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日战争。
1940年2月,因叛徒出卖,杨靖宇和部队被日军团团围住。随后,杨靖宇组织部队分头突围,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仍孤身一人顽强与大量日寇在密林中周旋奋战五昼夜。23日下午4时30分,在长白山高山台地峡谷——蒙江县(今靖宇县)城西南6公里处的保安村三道歲子深山密林中,不幸身中数弹,壮烈殉国,年仅35岁。
当日晚间,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日军满洲南地区讨伐部 队长古见政八郎和伪通化省警察厅长兼警察本部长岸谷隆一郎,指挥 日本军队和警察将杨靖宇将军的尸体用爬犁运回至象江县民众医院。
在日本法西斯的要求下,象江县民众医院院长金源相连夜对杨靖宇将军的遗体进行解剖。当杨靖宇将军的遗体被切开之后,只从胃肠中找到了尚未消化掉的少许树皮、草根和棉絮,却没有见到一粒粮食。
亲自目睹整个解剖过程的日本军官不禁十分惊讶,心下对杨靖宇将军也十分敬佩,很难想象得到中国军队的高级指挥官的肚子里竟然没有一粒真正意义上的粮食,他们是如何生存的呢?
敬佩归敬佩,残忍至极的日本法西斯随即命令叛徒程斌砍下杨靖宇将军的头颅。程斌的部下张奚若亲自操刀,残忍地用铡刀铡下了杨靖宇将军的头颅。
为了动揺和瓦解东北抗日军民的斗志,日本法西斯用相机拍摄了杨靖宇将军头颅的照片,并冲洗了几大麻袋,数万张,用军用飞机空投至东北抗日联军经常活动的区域,炫耀他们所谓的“胜利”。
不仅如此,日本法西斯还将杨靖宇将军的头颅悬挂在汽车上,在伪通化省所属的各县城“游街示众”三天。随后,日本法西斯将杨靖宇将军的头颅解往伪满洲国首都新京(今吉林长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邀功请赏。
在新京,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将杨靖宇将军的头颅用特殊医学药水浸泡在瓶子里,存放在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医务科。
1945年,日本法西斯战败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关东军司令部医务科由长春医学院全面接管,包括全部设备设施。
接到杨靖宇将军壮烈殉国的消息后,中共中央十分震惊,在悲痛万分的同时,积极多方寻找将军的头颅,但却一无所获。
1948年9月初,时任松江省主席冯仲云接到了一封信,是哈尔滨道外普罗医院一位名叫李湛章的大学毕业生寄来的。信中写道,李湛章在伪满洲国首都新京长春医学院上课时,在解剖室内曾看见过两颗用酒精罐子装着的人头标本,其中年长一些的很有可能是杨靖宇将军。
看过信后,冯仲云十分重视,不敢怠慢,立即向党组织做了汇报。与此同时,冯仲云派人秘密潜入到伪满洲国首都新京长春医学院,最终确认了杨靖宇将军的头颅。
得到确认无疑的消息之后,冯仲云激动万分,立即报告给了中共中央东北局。很快,中共中央东北局立即指示东北局社会部联络处敌占区长春地下工作小组,务必要想尽一切办法抢回杨靖宇将军的遗首。
长春地下工作小组委派亚光医院医生、地下党员刘亚光同志,秘密打入由国民党第二骑兵旅卫生队实际操控的长春医学院。刘亚光利用给国民党官兵巡诊之机,悄无声息地潜入到了解剖室,以拉取医疗器械为名,将杨靖宇将军的遗首标本盖上一层黑纱布,人不知鬼不觉地偷运出来,藏入到了一处安全地方。
1948年10月18日,长春胜利解放。第二天,松江军区司令员兼哈尔滨卫戍司令员陈光将杨靖宇将军的遗首迎到了哈尔滨。
由于一直浸泡在特殊的医学药水里,杨靖宇将军的遗首保存完好,眉毛和胡子清晰可见。当盖在遗首上的黑纱布被揭开后,松江省主席冯仲云顿时痛哭流涕,悲痛不已,这是和自己并肩作战多年的老战友啊,怎么能不熟悉?冯仲云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政委,和杨靖宇将军再熟悉不过了。
1948年12月25日,杨靖宇将军的遗首被正式迎入东北烈士纪念馆,妥善保存。
为了永远纪念民族英雄,吉林省政府将杨靖宇将军牺牲的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同时,在抗日联军主要活动地区——通化,修建杨靖宇烈士陵园。1957年9月,靖宇陵园顺利竣工。1957年9月25日,杨靖宇将军公祭安葬仪式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隆重举行,省、市和军队领导全程参与,最后由专人手捧着杨靖宇将军的遗像和遗首,乘坐火车送往通化靖宇烈士陵园。
到达目的地后,通化党、政、军各界也举行了隆重的迎归仪式。
1958年2月23日,即杨靖宇将军殉国18周年后,杨靖宇将军公祭安葬委员会将将军的遗首和身体对接起来,在完整无缺的遗体上盖上国旗,盖棺安葬。
至此,杨靖宇将军那身经百战的耿耿忠骨和他宁死高昂的头颅,终于魂归一处。
在英雄盖棺安葬的当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国防部和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党、政、军各界代表,及杨靖宇将军的儿子马从云、女儿马锦云等,共9000余人参加了公祭安葬活动。国家领导人毛主席、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以及杨靖宇将军的朝鲜战友金日成等敬献了花圈。朱德总司令还亲笔题词: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
杨靖宇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头颅可断腹可剖
烈汽难消志不磨
碧血青蔺两千古
于今赤拓满山河
我们将永远铭记杨靖宇将军那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以血肉之躯护国卫家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