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霞路上的青岛市北中联运动公园,是我每天都要去运动休闲的地方。它的前身是青岛台东体育场,位于现在的市北区明霞路西侧,靠近中山公园北门。标山路、明霞路、上清路、尖山路之间区域,占地面积约60余亩,拥有400米标准跑道和简易看台等相应设施。
台东体育场于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陆续建设,80年代初建设完成。 目前已经改造成为设施完善的综合性体育运动健身场馆,并已更名为中联运动公园“乐活Park”,集竞技、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设有可容纳2000名观众的主体育场、综合体育馆、游泳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篮球场地、室内高尔夫球练习场等多个设施。
包括室内游泳池、健身房等,现在在青岛它已经是一个大型,连锁,先进的综合运动基地了。
在讲述台东体育场的故事之前,我们必须要先描述一下当时青岛台东体育的背景,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勾画出台东体育场它前世今生的发展轮廓和时间轴。
网络图片
在上世纪60年代,台东的长跑、武术、尤其是举重在我市都是首屈一指的。在1965年全国青年举重比中,进入前十名的我市运动员,全是由台东举重队训练出来的。团体总分全国第五名,是青岛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在全国比赛中进入前六名。
为 此青岛市体委在台东开了表障大会,当时的青岛日报记者还对运动员进行了采访并登报。 在80年代山东省第十届省运会我市举重队共派出十一人,其中有八人是在台东训练的。 并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这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可以说在青岛市区内,在体育方面台东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
鉴于以上的这些耀眼的体育成绩,可以说在台东区成立一个正规且稍大型的综合体育场馆,就显得尤其必要了。 但是当时的台东区处在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地理位置,加之特殊年代的文革刚结束不久,每天的各种类似“反击右倾翻案风,揭批四人帮”等的“运动”会议从不间断,人们无心工作,特别是政府人员在工作中更是以政治为主、工作冗散。 尽管区政府已将修建运动场馆的方案已纳入计划,但由于人浮于事的特殊政治原因,最终到了70年代末期才开始动工。
刚才在上文中我们说过台东区的尴尬地理位置,尽管 位于青岛市市区中部,但东部和南部与市南区为邻,西部与市北区接壤,北部与四方区相连,总面积8.05平方公里,当时总人口21.4万。 区辖街道办事处10个、居委会156个,是较密集的居民生活区。 驻区工业117个单位,是青岛工业生产的主要基地。
由于人口较密集,所以要想找一块相对大一些的闲置空地,作为综合体育场馆的建就显得比较困难。 实在没有办法了区政府只能是挖山求地,最后选址就在现在的十五大街南侧的榉林山角畔的山脚边,硬硬地被劈山刨土开挖出来一个体育场馆的面积。 今天到中联运动公园去看看,运动场的南面依然可以看到当时开山时,被垂直挖走的几十米高的山体墙壁,很是壮观。
网络图片
运动场的地方有了,于是就开始动工建设,由于当时的特殊时期,体育场馆的工程预算不是太多,且大部分的费用都用在了劈山挖土上了,就这样断断续续地干着,到了85年才算正式的完工。 早期的体育场设施和看台比较简陋。 跑道上铺的是煤渣,足球场没有草皮,踢球时土扬得老高。 传统的运动场馆建设都是由政府投资,政府管理。 它的应用也就是附近企业,学校以及政府部门等开个运动会了,举行个简单的足球比赛了,跳绳比赛了,政府开个大点的动员会议了,附近学校的毕业典礼等的聚会的地方,它利用率比较低,由于资金的原因加之运动场也几乎不太维护,所以到了后期运动场已经是跑道破烂、杂草丛生的状态了。
1994年4月23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山东省调整青岛市市区行政区划的批复》,这也是青岛历次区划调整意义与影响最大的一次。 “撤销台东区,其行政区域并入市北区”......,曾经的老台东区在融入市北区后,也在不断发生着各种变化。 而关于台东区的记忆, 却从未停止。
台东体育场的变身发生在2008年,由青岛市中联建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承建,为老体育场馆的改造提供了新的模式。 台东体育场的改造耗资2.4亿元,没花政府一分钱。 2008年,青岛市北区政府与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政府授权企业经营管理台东体育场,期限30年。 投资新建的体育设施仍归政府所有,企业承诺满足公共体育场公益设施的功能需要。
老体育场改造的首要举措是“减法”:原来8000多个看台座位,拆掉6000多。 这 看似“减法”,实为“加法”。 看台座位常年闲置,拆除后占据的土地面积腾出来了,3层高的室内健身场馆取而代之,沿跑道外侧拔地而起。 改造后的运动公园,面积从5000平方米增加到2.5万平方米。 2010年,运动公园实现300万元利润,预计5至6年时间即可收回投资成本。 新运动公园落成,提升了附近居民生活品质, 周边地价也随之攀升。
运动场多了收费项目,来锻炼的市民反而更多了。以前要想打个羽毛球,要跑到市南区等地的健身中心,现在下了班走着就过来了!焕然一新的运动场仍定位为公共服务设施,新建资产所有权不变。每年春秋两季的中小学生运动会、区政府机关单位运动会,由运动场免费提供场地。与此同时,早晚时段体育场仍面向市民免费开放。改造后平均每天来锻炼的市民数量,比以往增加了上千人。政府节约了维护成本,企业获得了投资收益,市民享受到更多实惠。中联运动公园的运营模式,实现了“三赢”。
看着老台东体育场的变迁,使我感慨万千,台东区的昨天,承载着老青岛无限的的怀想;如今的台东区虽已消失,但那些曾经的印迹与无数老台东人的美好记忆,却将永远存留。
本文作者:
赵金华,1963年出生,城市规划科技工作者,在国家级刊物和报刊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发表过近百篇的专业科技论文和其它文章,撰写电视剧本三个,拥有多项的专利发明,曾获得过山东省十大孝子的奖励,热爱生活,热心公益,爱好广泛。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