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潮汕的牛肉火锅、海南的椰子鸡、重庆的九宫格、老北京的铜锅涮肉,本以为对火锅已经完全拿捏。直到今年贵州突然爆红,几乎霸占了一整个夏天的美食热榜,网红火锅店从早排到晚,一张黄牛票要价四十,低调了这么多年的贵州火锅,一下成了顶流——酸汤火锅、豆米火锅、辣子鸡火锅、豆豉火锅……五花八门,才知道在火锅领域,吃过上面那些只能刚刚算入门,贵州人还是太会吃了。
贵州火锅,胜在一个花样繁复,也胜在一个千奇百怪:辣的,酸的,苦的,臭的,样样都来。从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男女老少都无法拒绝的“入门款”,到需要一定勇气才能挑战的“大师款”,去一趟贵州,光是吃火锅就足以让你装满1TB的胃再趁兴而归。
无论从味道的普适性,还是惊艳程度来看,酸汤火锅都稳坐贵州火锅界的第一把交椅。吃过的外地朋友都感叹如此美味,实在相见恨晚。
酸香醇厚的酸汤火锅
虽然乍一听可能觉得,酸汤火锅就是酸的火锅嘛,涮上肉片应该和金汤肥牛味道差不多吧,但要是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红酸汤作为贵州的一张名片,比起明面上的酸,真正俘获人心的其实是发酵后酸味激发出来的鲜。而一锅地道的红酸汤,精髓就在于毛辣果——一种贵州本地的野生小番茄。这种小番茄酸度大,果味浓,不宜直接食用。但是如果加入盐和酒糟,将毛辣果密封在坛子里慢慢发酵,再加入剁碎发酵的糟辣椒,以及香茅、柠檬和藤椒香气的木姜子,就能得到令人欲罢不能的红酸汤。
如此别致的组合,真的很难用文字精准描述出酸汤火锅的风味,但上桌第一碗原汤就能让人迅速胃口大开——发酵的酸、若隐若现的辣,还有一丝明亮的木姜子香气。发酵的酸味能最大程度地凸显肉质的鲜嫩,无论是煮鱼片还是涮牛肉都很适合。六月从贵州回来的同事Lia说,刚下飞机就直奔餐馆,一个人干了三斤酸汤鱼,现在想起来还直流口水。
酸汤鱼火锅的灵魂:黄辣丁
豆米火锅,一听就有种老少皆宜的感觉,在满是折耳根、豆豉、辣椒的贵州火锅界,豆米火锅可以说是白月光一般的存在。按照贵州土著的说法,以前家家都种豆子,种出来和家里腌制的酸菜一起煮饭吃,就有了豆米汤饭。等到过年家里来了客人,在吊挂的鼎炉里煮上一锅豆米汤,加上一点蔬菜和腊肉,也就有了豆米火锅的雏形。
用干芸豆泡发制作而成的豆米火锅
如今的豆米火锅是将干芸豆泡发、煮烂之后炒到翻沙,最后加上高汤熬煮。汤底是黏稠的,配菜下进锅里,挂满鲜美的高汤,还有浓郁的荤油香气和芸豆独有的清香。口重的朋友还能搭配胡辣椒和折耳根的混合蘸水,贵州火锅还是得配贵州小料。
而豆米火锅最好的配菜,非软哨莫属,所谓软哨,其实就是五花肉猪油渣,炸干之后的油渣在锅底里吸满了豆香和高汤的精华,一口下去油香四溢,是实打实的高热量美食。而这还不是豆米火锅最“罪恶”的部分,等到菜涮得差不多了,汤汁越煮越黏糊,锅底里已经有了丰富的肉香和菜香,这时候舀一勺汤浇在大米饭上,用贵州话说,这一碗要gǎn着吃(用筷子扒饭吃),太霸道了。
豆米火锅的精髓:用豆米锅底做一碗“豆汤饭”
辣子鸡大家肯定都吃过,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辣子鸡在贵州,是一道“进可干锅,退可火锅”的家常菜。尤其是天气慢慢变冷,炒上一锅辣子鸡,切一盘贵州黄牛肉,配上白菜豆芽,就是一顿暖心又暖胃的好饭。
贵州人自己的下饭神器:辣子鸡
每家每户的辣子鸡做法都不太一样,有的会提前油爆鸡肉,有的只放少许油先把鸡肉煸熟,但是不管什么做法,都离不开贵州菜的灵魂——糍粑辣椒(把干辣椒浸水蒸软后打碎制成,这样辣椒的香和辣都能最大程度地融入到菜中)。在油锅中放入大量的糍粑辣椒、干辣椒,还有蒜瓣、花椒等,炒香之后将鸡块倒回锅中同烹,光是想想口水就已经淌出去二里地了。
辣子鸡上桌之后先吃干锅,吃的是辣椒和鸡肉煸炒之后的干香,吃到一半再加高汤或者清水,就可以涮菜了。脆哨、干腐竹、酸笋、鸡杂……因为锅底味道足够厚重,所以想吃什么都可以往里下,口味突出一个油润,辣而不燥。天冷吃上一口又热又辣的火锅,能从天灵盖暖和到脚趾头,没什么比这更安逸了。
热辣鲜香的辣子鸡火锅@一口吃不胖
贵州的豆豉和折耳根一样,爱的人爱得疯狂,几乎顿顿少不了,不爱的人恨不得把这些食材发配到火星,永久地流放。而贵州的豆豉火锅,绝对是豆豉的集大成者,要是街上开了一家豆豉火锅店,空气里都会弥漫着一股Jio丫巴(臭脚丫)的味道,实在上头。
贵州的豆豉火锅可能是最接地气的一种类型,普遍的老破小的环境又被人称作为“地摊火锅”。在店里吃豆豉火锅,锅底基本上都是现炒的,制作过程非常简单,先把肥肉煸出油脂,然后加入大半锅的糍粑辣椒和豆豉,炒香之后配上蒜苗、豆芽,最后加水出锅。
大概是最能体验出“地摊火锅”四字精髓的六盘水“难民火锅店”
端上桌是香臭香臭的,锅里全是豆芽和豆豉,满满一锅料扒都扒不动,所以先得赶紧吃上两口豆芽,豆豉的风味使豆芽原本单调的口感一下子就丰富了起来,好吃到根本停不下来。这时候锅里腾出的空位就可以下别的菜了,除了豆芽,最适合吃豆豉火锅的就是切成薄片的五花肉,豆豉和猪油的结合简直绝配。大豆发酵之后浓郁的酱香,和辛辣刺激的糍粑辣椒组合,不用蘸水都非常过瘾。
闻着臭吃着香的豆豉火锅
吃到后半程就该上饭了,豆豉火锅被大家亲切地叫做「饭遭殃」——从锅底捞上一勺已经煮入味的豆豉,再盖上两片猪五花和豆芽,统统拌在一起,三碗都不够吃。贵州的火锅是真下饭啊。
刚刚说的豆豉还是有很多人觉得是香的,但是来自黔南州的虾酸,是毫无争议的臭,即使是贵州人也会觉得臭气熏天。但虾酸火锅的臭味和螺狮粉很像,闻着虽然胮臭,但吃着其实喷香。
而虾酸鲜臭的秘密,就来自小河虾。当地人会把打捞上来的小河虾放入坛中腐败发酵直到变成泥状,能闻到明显的酸臭味之后,加入辣椒、醪糟和木姜子再次发酵,就做成了又臭又酸又辣的虾酸。来自虾酸发源地的独山人民戏称,一户用虾酸做菜,半栋楼都在“虾酸味”里游泳。
虾酸火锅说是火锅,其实是店家用虾酸炒好了的干锅,有虾酸牛肉、虾酸肥肠、虾酸肚片,还有牛背筋、排骨,这种厚重的肉类,也很适合和虾酸一起炒,酸能很大程度中和肉的腻,臭能让肉的鲜更上一个台阶,简直是调味的艺术。而且虾酸在外地很少有,如果你恰好到了贵州,真的非常推荐去试一试。毕竟贵州人都说:到了贵州小七孔可以不去,但是虾酸必须得吃。
来自黔东南的牛瘪火锅算得上是异食界的老网红了。说到牛瘪,大家总说是未成形的牛粪,但这其实是对牛瘪火锅天大的误解。它不仅不是牛粪,还是侗族朋友招待座上宾才会拿出来的超级硬菜。
牛瘪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要提前几天就只让牛吃干净的青草,把胃排空,在宰牛的当天,给牛喂食大量的中草药,比如葛根、土人参、当归、胡柴,然后在宰牛之后迅速取出牛的第四个胃,挤出其中还未完全消化的草药和料汁,加水煮沸并反复过滤,再兑入一些牛胆汁,就得到了百草汤,这时还是不能吃的。最后把炒熟的牛肉和百草汤混合,撒上石菖蒲、土人参、藿香、花椒、橘皮、生姜等香料,才做成了牛瘪火锅。
牛瘪火锅的原料
烹饪好的牛瘪火锅是黄绿色的,有一股淡淡的草药味,入口微苦,咀嚼之后是回味无穷的甘甜。如果胆子够大,体验一下牛瘪火锅,也许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要是内心实在抵触,也可以尝尝牛瘪干锅,相对而言可能更容易接受。
“绿油油”的牛瘪火锅
人均火锅“占有率”最高的并不是重庆,而是贵州。在贵州,火锅的仪态万千,除了本文出现的种类,遵义的赤水腊猪脚火锅和习水豆腐皮火锅、安顺的夺夺粉火锅、六盘水的盘州铜锅牛肉火锅……不胜枚数。虽然贵州许多火锅种类已经在全国各地开花,但想尝到最正宗的滋味,还是得回到这些味道的老家里去。天气渐冷,不如在这个冬天,一头钻进贵州的各个城市中,体验一次温暖的沉浸式火锅之旅吧。
策划 / 悦游编辑部
编辑 / Oliver
作者 / 貂某人
图片 / @乖乖扁扁、@一口吃不胖、@很认真的在吃饭、@lady潘潘
@脸脸脸很圆、@Celsus、@阿汤在路上|贵州ing、视觉中国
版式设计 / CNT ARTROOM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