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芜人烟,寸草不生是大多人对黄土高原的第一印象。

如今却有人提及推平黄土高原,能否创建一万亩良田,甚至造就一个塞上江南?

那么此方案真的可行吗?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黄土高原的形成历史及地貌特征,了解之后,你们就会知道,要想造就万亩良田是有多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图上显示,黄土高原面积达到63.5万平方米,占世界黄土分布区域的70%,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堆积最深的区域。

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及西北交界处,包括但不限于陕西、甘肃、青海等省部分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力堆积作用是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原因

约八百年前,黄土高原还是一片湖泊,因为气候干燥,寒风肆虐,将黄沙吹到湖底,逐渐堆积,伴随湖水流失,黄沙越积越多,最终形成了黄土高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流水侵蚀造就了黄土高原如今的地表形态

黄土由黄沙堆积而成,本身具有疏松性及易侵蚀性,再加上人类早期为造房大量砍伐树木,缺乏植物覆盖的情形下,土壤很容易就被冲走,形成水土流失,造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偌大的黄土高原,是否可以发展农业?

这里的气候变化大,夏季雨量巨大且集中,冬季天气干燥较寒冷,再加上高原均是沙土堆积而成,在水分储存上十分困难,所以并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再者,黄土高原的土壤含碱性物质较多,腐烂植被及氮元素缺乏,大大降低了土壤的可耕性,就连草木也很难存活,别提耕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土高原的形成历史源远流长

还要从夏商周讲起,那时的黄土高原是绿水青山,凭借优越的自然环境成了文明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到了春秋战国的铁器时代,人民要造房落户,便开始不停地伐木,随着人口不断的增加,黄土高原上的树木陆续减少。

渐渐地,黄土高原从一片森林变成山丘、平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口的数量在秦汉时期出现了暴增,人民开始大量开垦农田,紧接着出现了严重的缺水现象。

秦始皇嬴政便修建了郑国渠,偌大的水利灌溉工程,使得渭河北部的万亩良田得以浇灌,暂时解决了黄土高原的缺水困境。

隋唐时期的黄土高原还有几抹绿色,可唐朝后,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都成了草原,只能发展畜牧业,待牛羊将土中残根啃食殆尽,黄土高原便彻底成了荒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推平黄土高原是否可行

在很早之前就有人提出将黄土高原推平,这其中要面临的艰难险阻巨大,使其长久未能实现。

由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要将其推平,属实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投入成本估摸着最少也是上百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这是个长期的工程,这里的气候条件恶劣,冬季的高原表层覆盖着厚厚的积雪,使其土壤硬度增大,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如果遇到暴风雪这种极端的天气,施工进程将会直接暂停。

再者推平之后还要治理建设,人力、物力、财力又是一笔极大的消耗。

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回报率极低的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若不考虑投入成本,推平黄土高原会对其生态环境有何影响也是重要的思考问题。

黄土高原经过日积月累的风沙洗礼,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受破坏,必定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甚至会给生态安全带来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会增加水土流失的速度,造成该区域的生物物种急速减少,周边的农业也无法正常发展,甚至会威胁到下游居民的生命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黄土高原建设成万亩良田,听起来确实是一件非常理想的事情,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能改善人民的生活,可是仅仅只能停留在计划里,要实施起来相当困难。

黄土高原变塞上江南能否实现

黄土高原地势蜿蜒曲折,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土壤贫瘠且板结,这些都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假设国家真将黄土高原推成了平原,接下来土地治理也需要大量经济和时间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要提升土壤肥力,其次还要修建大型水库以防水土流失,或是大量修建梯田,但是当地降水量稀少并不能满足农作物的需求,人民很难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另外,还需要植树造林,提高绿地覆盖率,以此来维护生态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重要的是我国需要一批专业人才,攻克高原变成良田面临的重重问题,显然现在的人才及技术储备量远远不够。

改造建设期间任何一步稍有差错,便又会重蹈覆辙,甚至变得更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黄土高原需要遵循自然规律

我们国家在近几十年来都一直致力于退耕还林,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一直是重中之重。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黄土高原的绿植覆盖率也持续增高,改善了水土流失的情形,部分地区已经可以开荒种庄稼了,气候环境随之也在往好的方面发展。

可见,利用科学的技术治理黄土高原才是正确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黄土高原也有可以种地的地方,我们称这种奇特的地貌为塬,大家熟悉的有洛川塬、白草塬等,其中董志塬的面积甚至高达900平方千米。

塬的黄土深度高达数十米,下面蕴藏着地下水,比较适合耕种,当地的人民便是利用这种特殊属性来种庄稼以维持日常生活。

换个思路看,在黄土高原上建造大量的塬是不是比将其推平更有性价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土高原风能跟太阳能资源丰富,在发电方面极具优势。

相关数据显示,有部分地区年均风速高于6米/秒,可利用的小时数超过2000小时,比如榆林市便建设了许多风机,年发电量可达32亿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市全年的太阳辐射超过了5500兆焦耳/平方米,建设了许多太阳能装置,年发电小时数超1400小时,年发电量可达22亿度

因此,相比把黄土高原打造成塞上江南,还不如好好利用其能源来为人民牟取更大的福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关于花一万亿推平黄土高原,建设塞上江南的愿景是否能实现其实并不重要。

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即便是荒芜寂寥的黄土高原也能发挥它自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