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也是冬季第2个节气,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繁,它的到来意味着寒冬正式降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雪物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籍《群芳谱》记载:“小雪气寒而将雪矢,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其含义是指小雪时节气温会急剧下降,寒意阵阵,呈现出阴盛阳衰的态势,世间万物开始进入休养闭藏的状态。《月令二十四候集解》中也提到:“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在小雪节气期间,气温变化颇为明显,冷空气接连袭来,整个节气呈现出持续变冷的特点。

小雪节气有着独特的“三候”之说:“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

随着小雪时节天气逐渐转冷,人体会顺应自然界变化,体内阳气也会随着天地的闭塞开始潜藏起来。这提醒我们到了需要御寒保暖、防病养生的时节了。

关于小雪时节的中医养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参考:

起居方面

《黄帝内经》讲道:“早卧晚起,以待日光”。在起居调养方面,关键要牢记“养藏阳气”。具体而言,冬季较适宜早睡晚起,早睡能养护人体阳气,让身体保持温热状态;晚起则有助于养阴气,等日出之后再开始活动,如此便可躲避严寒,使身体温暖舒适,达到阴平阳秘的良好状态。

小雪节气过后,气温会逐渐走低,寒冷的天气易让人体遭受寒邪的侵袭,所以务必注重身体保暖,特别是头部、手部、脚部这些易受寒的部位。出门的时候,最好戴上帽子、手套,围上围巾等保暖用品;晚上睡觉前,用热水泡泡脚,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身体疲劳。

饮食方面

冬季天气寒冷,人体需要摄取更多的热量来维持体温。因而,饮食方面应当适当增加热量摄入,不过也不能过量食用燥热食物。进补时,需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或者温补的方式,可以适当挑选像羊肉、牛肉、鸡肉这类肉类食物,但一定要注意适量,切不可贪多。

小雪节气气候转冷,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为避免血液变得黏稠,建议多食用一些对心脑血管有益的食物,例如山楂、黑木耳、西红柿、芹菜、胡萝卜等;也可适当吃些温补性食物以及益肾食品,如腰果、山药、栗子、核桃等。此外,多食用热粥对健康颇有益处,比如莲子百合粥、薏米萝卜粥、红枣小米粥等。

情志方面

小雪时节,天气往往阴冷晦暗,光照较少,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人们情绪易陷入低落状态,易引发或者加重抑郁、焦虑等情志类疾病,所以在这个阶段应当格外注重精神方面的调养。可以多晒晒太阳、听听轻音乐、参与一些社交娱乐活动,或者适当加强体育锻炼等,以此来达到静心宁神的效果,使经络畅通,气血得以疏通,避免紧张、易怒、抑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动方面

虽说冬季天气寒冷,但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对维持身体健康很有帮助。既可以选择诸如瑜伽、太极拳之类的室内运动,也可挑选慢跑、散步等户外运动。运动时,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防止受伤情况发生。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应当避免剧烈运动,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运动时最好选择在上午、下午日照充足的时候进行,避免受到寒冷刺激,以防诱发急病。

养肾穴位保健

太溪穴:它属于肾经原穴,其位置在足内侧,处于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之处。每天坚持揉按刺激太溪穴,能调动气血,促使气血向上到达面部,向下运行至足部。

复溜穴:正坐垂足或者采用仰卧位时,在太溪穴往上2寸位置,也就是当跟腱之前缘处进行取穴。它有着让体内的水液借助肾精重新推陈出新、循环往复的寓意,是解决下肢水肿的特效穴位,还可以配合肘部的尺泽穴,用以改善冬季咳喘、肾不纳气这一类型的病症。

照海穴:位于内踝尖下1寸,也就是内踝下缘边际的凹陷之中。人体的肾经从地部形成的水,会在此处汇聚,并且接受阳气后蒸腾,按揉这个穴位能够改善阴虚火旺的症状,比如咽炎、上火、失眠等情况。

穴位按摩的具体做法为:采取正坐或者平放足底的姿势,沿着踝骨周围,先从太溪穴直下推到照海穴,反复进行30次,再沿着太溪穴直上推到复溜穴,同样操作30次,最后分别对这三个养肾穴位进行点揉。经常按揉这三个养肾穴位,不但可增强肾水,起到滋阴养肾的作用,还能够引虚火归元。所以,无论是体质偏热还是偏寒,尤其是那些冬季存在上热下寒情况的人群,不妨尝试这种保健方法。

来源:中医科

作者:杜霄壤

排版:李春慧

责编:曹翠峰 范晓 叶立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品

北京世纪坛医院宣传中心

专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