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提出加快构建新就业群体全民友好型社会,打造重庆社会工作“金名片”。市委社会工作部等部门印发《重庆市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型城市”十五条措施》,着力改善相关新就业群体的工作条件。
新就业群体是美好城市的建设者,也应当是美好城市的共享者。在市民享受着他们专业快速服务的同时,他们也应当被城市善待、关照。在近期热映的喜剧电影《逆行人生》中,我们就看到了外卖小哥这一群体所遭受的职业困境:难以进入一些小区和商场、劳动保障较差、三餐不规律等等,为了快速送单不惜违反交通规则,还要与保安“斗智斗勇”。这样的境遇下,不少“小哥”在辛苦之外更多感受到的是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被包容的疏离感,职业尊严、荣誉感更无从谈起。
新就业群体工作时间长、覆盖范围广、从业人数多,流动是他们的工作常态。打造新就业群体全民友好型社会,就是要基于新就业群体的特点,为他们营造更多“友好场景”。进出小区更便捷、设立专用电动车泊位和充电桩、设置爱心休息点、在小区门口张贴楼栋导引图……一系列暖心举措解决的是最具体、最实际的问题,既方便了“小哥”们的工作,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体贴与善意。
任何劳动都应当被充分尊重,任何劳动者都应享有职业尊严。重庆市沙坪坝区各街道定期组织物业、站点和骑手参加社区恳谈会,共同商议基层治理和“小哥”群体关心关注的事宜。“停车点太少”“进出太麻烦”“缺少吃饭的地方”等痛点、难点问题,现在有地方说、有人听、有办法解决。这样一来,通过建立平等相待的沟通机制,新就业群体的需求就纳入了基层治理的议题清单,“小哥”们也成了基层治理的参与者,有了更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有事商量大家办,这是让他们更好融入城市,获得职业荣誉感和认同感的关键。
城市里,最美的景色是人,最暖的是生活的烟火气。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用自己的流动打造了一条市民生活的“保障线”,他们本身也是城市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有了他们风里雨里的辛劳,才有了我们的便利生活,才有了城市升腾的烟火气和热辣的发展活力。
着力打造与新就业群体“双向奔赴”的“友好城市”,就是要让他们感到来到这里更有保障、更有奔头、更有温度,能把这里当成奋斗的舞台和生活的家园。让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城市中努力奔跑、美美与共,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良好格局,应当是“友好型城市”这张“金名片”的重要内容。
特约评论员 吴迪
上游评论投稿邮箱:sypl2020@163.com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