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家庭里,夫妻双方的职业选择往往是互补的。一个可能在体制内工作,另一个则在体制外。这种搭配有时候会导致收入上的不平衡,体制内的一方可能收入相对较低,而体制外的一方则可能赚得更多。

比如,有个在深圳的小伙子,去年结婚,娶了一位体制内的媳妇。他回家过节时,经常跟亲戚们抱怨说,媳妇虽然工资不高,却想掌握家里的经济大权。他媳妇一年的工资也就16万,而他作为算法工程师,在大厂工作,半年的奖金就超过了媳妇一年的收入。大厂的年薪普遍不低,像腾讯、阿里、京东、比亚迪、米哈游、美团等,年薪都在50万以上。小伙子的年收入是媳妇的三倍还多,但在家庭地位上,似乎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

小伙子还提到,从长远来看,媳妇的收入也远远不如他。媳妇是深圳某小学的老师,虽然未来有可能晋升加薪,但即便成为教学名师,年薪最多也就30万左右。而他的工资可能会随着职位的提升而大幅增长,程序员的工资增长可以说是指数级的。7年工龄以上的程序员,年薪百万并不罕见,这仍然是媳妇工资的三倍多。因此,他一直觉得自己是家里的经济支柱,甚至有些后悔没有找一个同样在大厂工作的女朋友,那样家庭收入就能实现阶层的跨越。

但这种想法其实很不成熟。大厂虽然赚钱多,但工作并不稳定。小伙子现在年轻,还能为大厂贡献活力,但大厂的工作本质上也是吃青春饭的。过了35岁,很多人就会面临被裁员的风险。一旦被大厂裁员,小厂也不会要你。程序员这个行业并不存在所谓的降维打击,过了35岁,到哪里都难找工作。现在,很多被裁员的985硕士也找不到新工作。这时,体制内工作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像小伙子媳妇这样的体制内老师,工作稳定,是铁饭碗。深圳的老师待遇相对较好,而北方一些省份的老师,工作繁重,除了教学,还要处理许多行政事务,但月薪却只有4700元。相比之下,媳妇的年薪16万已经远远超过了北方老师的年收入。即使与互联网行业相比,体制内老师的工作也是后期发力的行业。当小伙子35岁可能面临失业时,媳妇可能已经成为教学骨干,即使在小伙子没有收入的时候,媳妇还能有每年30万的稳定收入。

人生是一场长跑,不能只看短期的收入。如果计算从22岁到60岁的总收入,大厂的收入未必能超过体制内的总额。因此,媳妇的自信也是有道理的。这样的家庭组合,一个在体制外,一个在体制内,都是各自行业的高收入者,而且抗风险能力很强,比双体制内或双体制外的家庭要好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