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大埔县共选聘“爱农村、懂农业、熟市场、会经营”的县级“产业村长”41名,涵盖柚子、茶叶、水稻、金针菜等产业。

作为农业产业带头人,“产业村长”利用自身资金、项目等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及农产品销售等;将资金、人员、技术等资源要素引入农村,发展壮大所属村特色产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推动乡村产业与集体经济同频共振、蓬勃发展,大埔正以“产业村长”为突破口,着力打造一批产业强村、经济强村,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健全机制

条件成熟一个选聘一个

从空中俯瞰西河镇漳北村,连片柚子林郁郁葱葱,一颗颗金黄色的蜜柚成为村民的“致富果”。满山苍翠间,一个年轻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95后”返乡青年官维远是梅州市漳北绿之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下称“绿之农”)负责人。2023年7月,他被聘为大埔县“产业村长”。

“‘产业村长’,就是要发挥联农带农作用,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据官维远介绍,当地通过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主动吸纳周边上黄砂、下黄砂、漳溪等村村民为合作社社员,让大家深耕蜜柚种植。

企业提供一整套标准化规范化种植、管理技术,帮助村里的蜜柚产业化零为整,实现统一种植和管理,同时组织村民召开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活动。为切实解决村民蜜柚种植遇到的问题,官维远还主动带领技术团队开展保果技术服务。

据统计,绿之农累计带动本村农户37户,带动当地蜜柚产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如今,像官维远一样“爱农村、懂农业、熟市场、会经营”的“产业村长”正活跃在大埔田间地头,成为带领村民发展农村产业的可靠“开路人”。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当下,大埔县正牢牢抓住乡村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发展特色产业,助农增收。“产业村长”正是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创新举措,是探索“招才引智”的新方式。

近年来,大埔逐步健全“产业村长”选聘培育、机制保障等制度体系,出台了《关于在全县推行“产业村长”的实施意见》《推进大埔县“产业村长”培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政策,制定“产业村长”激励工作方案,实行准入准出、动态管理的“产业村长”机制,由县农业农村部门会同县组织、财政、发改、统计等部门对“产业村长”实行年度绩效考核评价,评价结果将作为“产业村长”表彰奖励的依据。

“我们按照‘党委主导、村企自愿、互利共赢’原则,条件成熟一个选聘一个,每名‘产业村长’可结合产业规划布局同时兼任多个村的‘产业村长’。”据大埔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注重选优培强“产业村长”,对已在乡村投资有一定产业的龙头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选择有一定实力、责任心较强、热心乡村发展的企业(主体)推行“产业村长”制度试点;挖掘新引“产业村长”,结合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发展实体经济等工作,引导新招商项目落户镇村,在乡村发展产业、开设乡村工厂,并鼓励投资人担任“产业村长”。

值得一提的是,大埔按照5个“在村”总体原则推进“产业村长”工作试点,即企业(产业、基地等)在村、人(每个月都有一定时间)在村、就业在村、增收在村、变化在村。

目前,大埔县共选聘“产业村长”41名,涵盖了柚子、茶叶、水稻、金针菜等产业。

联农带农

盘活土地发展特色产业

“产业村长”精心谋划“打粮食”项目,将撂荒地变成“钱袋子”,化荒芜为生机。他们带来了先进理念、先进技术,不断提升农民增收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在湖寮镇莒村村航天辣椒种植试验基地,一株株翠绿油亮的航天椒长势旺盛,技术工人穿梭其间,边看边记录辣椒的生产情况。

去年,梅州市寮里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兆裕被选聘为“产业村长”,他在莒村村集约120亩土地,投资350万元,建成百亩航天辣椒种植试验基地。

“我们通过‘党支部+企业+基地+农户’模式,进一步集约土地,扩大企业种植规模,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据周兆裕介绍,在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村民通过流转土地获得租金,均价约600元/亩;在种植基地,务工人员以130元/日的方式增加收入;村集体通过土地集约流转的中介及管理服务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前三年50元/亩/年,后续100元/亩/年。

“航椒的发展空间非常大,可以打造成大埔的地理标志产品,甚至可以成为大埔农业的支柱产业。”周兆裕表示,接下来他们将继续做好这一产业,让航椒产业带动周边群众致富,实现农业增收、农民增收。

目前,基地年产值已达400万元,并形成“农户供地、村委集约、企业运营”模式,预计2024年底,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可达80多万元。此外,辐射带动周边镇村发展,通过流转土地约780亩,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

另一边,在西河镇北塘村的对虾养殖基地,不时能看到壳薄体肥的南美白对虾跃出水面。

去年,北塘村“产业村长”赖让和合伙人盘活了村中多口荒废鱼塘,成功在山区养起海产品。这种原生态的养殖模式发挥了北塘村的水质和环境优势,也使村里的闲散劳动力得到有效利用。

“很满意,我的底薪有3500元至4000元,在这里能照顾小孩,又有工资拿。”基地员工吴叔说。

如今,赖让和他的合伙人不断摸索,在鱼塘消毒、日常管理等方面逐渐探索出一套成熟的养殖技术。谈及未来,赖让有着全面的筹划,他将围绕南美白对虾产业,计划扩大养殖规模,增加渔光互补项目,并带动周边群众加入养虾的行列,继续发展山区海虾养殖业,希望能为“百千万工程”添砖加瓦。

让村民越走越有奔头,大埔正通过“产业村长”的培育,着力破解产业发展“基础弱”、集体经济“增收难”、联农带农“效益低”问题,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思路,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形成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善于经营

跑出农业机械化加速度

“产业村长”以企业思维经营乡村产业,积极带领村民“搞事业”,在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等方面展现担当作为。

11月7日,“青香优19香”水稻收割现场观摩会在高陂镇坪溪村举办。“要按成熟度选择收获时期,按水稻田间长势确定机收方法……”大埔县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房锦川向种植户讲解水稻机械化收割减损技术。随后,农机手驾驶着收割机在田块里来回穿梭,稻穗被整齐地收割、脱粒。

培训地点是大埔桓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这也是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公司负责人郑旅达是该村的“产业村长”,当天,他召集几十名种植户,在科技范十足的收割现场感受机械化的魅力。

机械化,正是郑旅达带领村民发展产业的诀窍。

2020年,郑旅达从外地返乡,并于2023年7月被聘为大埔县“产业村长”。他集约流转了坪溪村村集体土地1150亩,进行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水稻种植。

“农业生产一定要提高效率。” 作为“农二代”,郑旅达十分清楚家乡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前种植稻谷都是手工育秧播种,效率不高。”他举了一个例子,收割环节,4亩田10个人工一天都割不完,但用一台收割机20分钟左右就能割完。

为此,郑旅达大力推动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应用新型的农耕机器和现代化农业技术开展作业。他购买了育苗播种机、旋耕机、收割机,还自学农业无人机,并通过培训获取证书。此外,他对坪溪及周边村落投资560万元,建成1座小型大米加工厂,从粮食烘干、加工到包装,实现自动化生产,可日产大米10吨,日烘干能力24吨。

如今,郑旅达的种植基地惠及坪溪、古东两村村民700多户约3000人,每年每亩土地可增加400元租金收入。

“从事农业工作很辛苦,但看到田地丰收,且自己所学技术融入其中,很开心。”在郑旅达看来,打好乡村振兴“人才牌”,才能更好搅动乡村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他希望成立专业合作社,集中会操作农业机械的人,统一培训考证,培养农技人才,加快推广农业机械化。

在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方面,“产业村长”一样大有可为。“产业村长”一头连着农村和农民,一头连着市场和消费者,能够起到桥梁纽带作用。

大埔是“中国蜜柚之乡”、中国最大的红肉蜜柚种植基地。如何提高蜜柚价格?在官维远看来,关键是销售渠道稳定,“有稳定的订单,柚农就有了信心。”

绿之农通过与碧桂园、华润万家、盒马鲜生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每年在当地兜底收购蜜柚达50万—80万元。企业共解决20多名困难户就业问题,带动本村178户群众种植蜜柚实现增收,每户人均收入增加5000元,每年为村集体增加2万多元收入。

如何更好发挥“产业村长”作用?大埔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将加强技术指导。加强对“产业村长”的技术指导,协调解决“产业村长”在做大做强乡村产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大力推进强县促镇带村,全力支持、培育和引进“四上”企业,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找准各村定位,确定乡村产业发展目标,推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发展。

▷相关

建立“产业村长”准入退出机制

为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持续深化“产业村长”探索实践,加快培育一批产业强村、经济强村,今年7月,大埔县出台《推进大埔县“产业村长”培育工作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制定“产业村长”激励工作方案,实行准入准出、动态管理的“产业村长”机制,由县农业农村部门会同县组织、财政、发改、统计等部门对“产业村长”实行年度绩效考核评价,评价结果将作为“产业村长”表彰奖励的依据。

《方案》强调,“产业村长”是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创新举措,是探索“招才引智”新方式,为避免“产业村长”制度实施挂名戴帽子走行变样,对“产业村长”工作试点推进的总体原则为5个“在村”,即企业(产业、基地等)在村、人(每个月都有一定时间)在村、就业在村、增收在村、变化在村。

当地注重选优培强“产业村长”,对已在乡村投资有一定产业的龙头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选择有一定实力、责任心较强、热心乡村发展的企业(主体)推行“产业村长”制度试点;挖掘新引“产业村长”,结合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发展实体经济等工作,引导新招商项目落户镇村,在乡村发展产业、开设乡村工厂,并鼓励投资人担任“产业村长”。

《方案》提出,围绕工作职责,突出做强产业、引进项目、带动发展等,建立“产业村长”准入和退出机制,对聘请的“产业村长”实行日常跟踪评价服务和定期跟踪评价服务相结合的动态管理制度,采取聘请产业专家、举办专题培训班、定期开展工作交流座谈等,强化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产业村长”的带动能力,将“产业村长”培训纳入致富带头人和产业指导员培训计划。各镇每年需对辖区内的县聘“产业村长”进行业务指导,每月不少于2次。县级每年对“产业村长”作用发挥情况开展一次综合评价,并按照评价结果对不符合、不成熟的“产业村长”及时进行调整退出,对发挥作用成效好的“产业村长”进行表彰奖励。

来源:南方日报、南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