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读长孙稚平叛萧宝寅叛乱的时候,《资治通鉴》上提到当时北魏又废掉了盐禁,而长孙稚在平叛路上上书表达了自己的不同意见,而且不仅是反对,甚至是直接不执行北魏朝廷提出的废盐禁的主张。

其实北魏废盐禁这个事情反反复复很多次了,提出废盐禁的都是甄琛,但看到反对废盐禁的人就很多,不仅包括这次的长孙稚,还包括了元勰,邢峦,元雍等重臣。

那么盐禁真的如同甄琛所说的与民争利吗?从北魏的实操来看废掉盐禁老百姓得到实惠了吗?为什么后世王夫之骂甄琛是奸人呢?国企垄断和放开给民营究竟对于百姓哪一个更好呢?

我们今天就北魏盐禁的这段历史,简单的聊一聊这个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资治通鉴》原文

原文和译文的文字版本可以参看本公号同步发布的原文和译文文章,文字版本可以按自己设置放大观看,本文囿于篇幅限制,仅放置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译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收获与反思

其实盐禁的争论自古就有。在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就提出了盐铁专营的策略,并且提出了:“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治国之策。也就是说国家有钱,有才能的人才愿意来,土地政策好,老百姓才会安居,老百姓吃饱饭才会讲礼节,老百姓丰衣足食了,才会知道荣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现在来重温这句话,还是觉得非常经典。因为从中国的历史来看,老百姓最大的感受就是国家强盛了,富裕了,给老百姓才会有各种福利,老百姓才会安居乐业,国家乱了,就变成丛林法则,谁拳头硬听谁的,就根本没有什么礼义道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老百姓都吃不饱饭了,还会讲什么道德吗?所以历史上我们看平民起义很多也伴随着很多暴行甚至屠城血案。

但是国家的钱从哪里来?国家如何维持一个秩序?是靠老百姓自发的道德感吗?显然不是,国家是不创造财富的,国家的钱是来源于税收,但有了钱,才能用于军事,国防,治安,教育,维持地方安全,提升百姓的道德水平。

所以问题的焦点其实就是国家税收的来源的问题。

提到赋税自然就会地租,地租实际上就是税,在封建社会中,土地是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是能产生价值的,那么用土地产生的价值中交一部分给国家,支撑国家的运转其实就是国家最主要的税收来源。中国古代就是农业社会,耕种土地来获取收益是最主要的产出方式,所以收土地税是延续了上千年,谁种地谁缴税其实也是公平的。我们建国后的公粮其实就是土地税。

但古代向土地收税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私有和兼并的问题,古代和现代遇到的问题都是一样的,越是有钱人,越有各种方式可以逃避税收,当有钱人囤积土地到一定程度时,国家的税收就越来越少,国家的税收就不能覆盖基本支出了,所以才会出现养不起军队,没有福利,甚至基层公务员发不出来工资,最终变本加厉的盘剥百姓,或者遇到战争造成财政紧张,拿不出钱去打打仗,造成社会的动荡,最终导致朝代的更替,这就是我们中国古代朝代周期律的最主要的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古人也意识到这样的问题,所以也尝试不断的变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不管是王安石变法还是张居正变法,最终都遭到有钱人的抵制,最终下场都不好。因为有钱人一般也会有权,而又控制了舆论,甚至可以绑架皇权,导致皇权也是无可奈何的,比如明朝的东林党其实就是士大夫结成的党,抱团反对对富裕人群加税,最终大明就在这种争斗中出现了财政危机亡了。

当然土地兼并造成国家税源减少,所以古代也尝试用其他方式来征收,比如用人头税的方式,但效果都是不大理想的。

所以当年管仲才提出了盐铁专营的概念,就是将当时作为必需品的盐和铁器国家专营,实际上就是将税加在了生活必需品盐和生产资料铁器中,这两种商品虽然会涨一些价,但老百姓感觉不明显,而这种产品又是老百姓日常都要用的,所以相当于对盐征税相当于就是人头税的概念。

而从历史上来看,当年搞盐专营的一个是管仲,实现了齐国成为霸主,之后就是汉武帝时期的桑弘扬,也让大汉能积累财富,将匈奴赶出漠北,封狼居胥。所以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反对对盐业国家管控的反对意见也一直有,其实就是古代的自由市场派,主张国家不与民争利,将一切交给市场,由市场自己调节。

我们看北魏的时候,甄琛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当时北魏最早也是实行了盐禁,也就是国家对盐业垄断经营的政策。但公元500年的时候,甄琛就提出反对意见,认为盐禁就是与民争利,所以主张放开盐禁,允许民营经营。而后北魏政府竟然听从了他的意见,放开了盐业的政府垄断。

但到了公元503年的时候,《资治通鉴》上记载当时北魏盐给了民营企业经营,但盐的价格下来没有?老百姓拿到的价格没啥变化,但是却养成了富可敌国的盐业富豪。其实在汉代当年放开盐禁的时候也是如此,历史也是记载国家损失的这部分收入没有到老百姓手里,反而经营盐业的富豪比王候还有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公元503年,北魏重新实行了盐禁。

但到了公元506年,这个甄琛又跳出来了,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责北魏政府占据盐业专营这是与民争利:天下之君,必惠养兆民,未有为人父母而吝其醯醢,富有群生而榷其一物者也。今县官鄣护河东盐池而收其利,是专奉口腹而不及四体也。盖天子富有四海,何患于贫!乞弛盐禁,与民共之。”

当时就有元勰和尚书邢峦上书驳斥这种说法,指出了国家盐禁的本质还是税收,而盐税有保证,那就能补充其他税收不足的问题。而税收不是皇帝一个人享用了,而是要用于维持国家和军队的开支,让国家获利和让老百姓获利本质上是一样的,因为财政支出一定的情况下,盐税收一些,其它税收就能少一些。当然盐禁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官员中饱私囊的情况,但这是管理的问题,不是政策的问题。

但当时北魏宣武帝没有听从一线实操的元勰和邢峦的意见,反而听从了甄琛的意见开放了盐禁。

但开放了盐禁之后效果如何呢?公元518年,当时元雍上书指出了放开盐禁的问题。就是放开盐禁多年了,但是这些利老百姓得到了没有?从实际来看没有得到,反而都被豪门贵戚垄断了,或者被当地的豪强垄断了,最终反而盐价没有下来,反而让当地的恶霸占据,让他们成为了富翁。所以就建议孝明帝再次实行盐禁,于是北魏再次实施盐禁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到了公元528年,长孙稚去平息萧宝寅叛乱的时候,孝明帝又再次要废掉盐池税,因为山西盐池归长孙稚管辖,所以他坚决不同意孝明帝废盐禁。提出现在正是国家四处暴乱,军队开支巨大的时候,现在国库空虚,连官兵的粮草供应都紧张了。而现在对百姓征税已经提前征了六年了,没钱只能向百姓再次加税,再废掉盐税国家财政收入进一步减少,还得再向百姓征税,那不就是逼老百姓造反吗?所以长孙稚坚决不执行孝明帝的政策,还要求保卫盐池的军队去管理。

王夫之后来谈论到甄琛的时候,就批评过甄琛的观点: 弛盐禁以任民之采,徒利一方之豪民,而不知广国储以宽农,其为稗政也无疑。甄琛,奸人也,元恪信之,罢盐禁,而元勰邢峦之言不用。夫琛之欺主而恪听其欺,固以琛为利民之大惠,而捐己以从之也。人君之大患,莫甚于有惠民之心,而小人资之以行其奸私。夫琛之言此,非自欲乾没,则受富商豪民之赂而为之言尔。于国损,于民病,奚恤哉?

我觉得王夫之的批评是对的,甄琛就属于那种老派的儒家代表人,高举所谓政治正确的大旗,以所谓让利于民的口号要求把国有的转为民营,但根本不顾及当时的财政紧张的状况。

为什么说王夫之说他:人君之大患,莫甚于有惠民之心,而小人资之以行其奸私。就是政治正确听起来挺好,所谓让利于民,但本质其实是让利于私。盐税是财政的重要补充,如果没了盐税,财政紧张就只能通过别的方式向老百姓征税,但不收盐税,盐价并没有降低,反而是一些有关系的人垄断了食盐,最终富可敌国。所以王夫之都怀疑甄琛是跟人勾结受了别人的贿赂来来回回的要把盐业交给私人经营。

很多人可能就会说现在早就不收盐税了,现在盐价不是就很便宜?让更多的民营企业进入竞争对老百姓不是更有好处?但谈论这个事情得站在当时的环境去看,在古代不像现在工业化社会税源比较丰富,可以从工业和商业里面征税,古代主要就是农业税,而且农业税越收越困难,那么盐税就是国家财政的必要补充。国家的总的财政支出是固定的,如果没有盐税,那么就要多收农业税或者收人头税,老百姓的负担就会更重。比如当时北魏因为战争,就已经收到六年后了,历史上大多数王朝的灭亡的根源其实都是财政出了问题,才会导致百姓收入降低或者负担加重,最终矛盾不可调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盐税而言,在古代制作食盐并不容易,并不是说鼓励民营开发盐业就可以开发出来的,跟现在的工业制盐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放开给民营,也是民营垄断了盐井,最终不过是国家该收的盐税变成了垄断者的私人收入,所以不管是汉代还是北魏,当时都出现了放开盐禁,垄断盐井的人富可敌国的情况。老百姓受益了么?并没有,反而因为国家财政出现缺口,老百姓要交更多的税。所以才说甄琛的行为就是书呆子行为,甚至王夫之都怀疑他跟私人勾结才废掉盐禁牟利。毕竟这块民营经营的利润太大了。所以在资源行业,由于其特性,抛弃国营让民营经营,并不可能让利于民,反而更可能是造成有关系的人先富。

是不是说那我们就完全排斥民营经济,支持国营经济呢?我觉得这个真的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大家只要记住一点,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财政的支出是一定的,包括国防,教育,医疗,治安等等,都需要国家财政的支出,而国家财政主要就来源于税收。在建国时我们还是农业社会,土地税是国家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所以建国后虽然我们给农民减租减息,但并没有免掉农业税,否则我们根本无法解决财政问题,更不要说进行工业化的改造和升级了。但当时因为要农民交钱并不好操作,所以才有交公粮。实际上的公粮就是税,谁占有生产资料谁缴税其实也是公平的。而且当时依靠农业税才实现了我们国家的工业建设,现在我们之所以取消农业税,就是因为我们建国后的工业化建设使我们成为了一个工业国家,有了这样的基础才有了改革开放后我们成为世界工厂,这样工业和商业的税收就能支撑一个国家的运转,所以我们才有能力去取消收了上千年的农业税,实际上就是工业反哺农业。如果我们依然是如南美这样的农业国,没有建国后的工业化基础建设,我们根本不可能取消农业税也就是农民依旧要交公粮甚至人口增长负担还要更重。

正是因为我们实现了工业化,成为加工制造业强国,而加工制造业是充分竞争市场,所以我们才可以鼓励民营经济进入这个市场,一方面能解决就业问题,同时我们现在对企业的税收体系也是比较完善的。

但现在依然会有国有和民营之争。有自由市场派就提出政府应该退出市场,小政府大市场,所有的企业都应该由民营企业去经营。

但我们也要看到,市场有市场的问题,政府管控有政府管控的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长期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的时候由国企操作会比较好,比如电信,铁路等领域,如果完全民营化,基础设施投入是巨大的,一般的民营企业只会在发达地区投资,对于不发达地区根本不会投入,最终造成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发达,但欠发达地区还处于原始社会的现象,这在很多国家都是普遍现象。而正是因为国家通过央企国企不计成本的投入,才能实现村村通公路,省省通高铁,物流能如此便捷,从而实现了我们现在电商的规模。没有交通,电信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的电商不可能做到现在规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另外的问题就是涉及到垄断领域,比如我们谈到北魏为什么不能放开盐禁,因为盐井当时是垄断性质的,其实就如同元勰等人所说的,政府经营可能避免不了有贪污等情况,但这是管理问题。但是转让给私人经营,涉及到垄断的行业,不可能开发出来更多的资源分拆给不同企业经营,那么这一家垄断企业会让利于民吗?从历史上看显然不会,反而甚至有的比政府经营价格还高,而经营者比王候还有钱。所以在如今在发达国家为什么也要防垄断,其实是一个道理,只要垄断了行业,他就掌控了定价权,那么老百姓就是鱼肉罢了。

其实我们看现在的互联网等领域就有这样的趋势,当有些平台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具有了垄断属性,比如过去一个城市的商业很难被垄断,这个地方房租高,那么商人可以去别的地方,市场是充分竞争的。而现在的很多平台实际上已经具有了垄断属性,你不在平台投入,就没有流量,也就不会有生意,所以就变成了没有选择,而平台的门槛越来越高,也就意味着后续进入的竞争者机会不多。即使表面上有几家平台竞争,但本质上作为商家的选择也不多,所以我们看到平台的各种费用迅速涨价,然后整个商业体系就变成了只有平台赚钱,其它参与者很难赚到钱的情况。而这样的垄断企业甚至可以用所谓高新技术免税的方式避免税收,所以也就造成了国家在这个体系里面的税收大量流失。

很多人会说现在不是感觉商品便宜了吗?对老百姓不是好事吗?但这种便宜一定是有代价的,一方面税收总额是下降的,尤其是对于流通企业,商业地产等领域的下降尤为严重。那么财政收入这部分减少,在总支出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要在别的环节里面找替代。就是在别的领域里面加税解决地方财政问题。而当地方财政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医生等需要国家财政支持的行业都会遇到降薪,欠薪,发不出工资的情况,大家的购买力都会下降,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东西再便宜没有人有钱买的情况。

所以问题的核心其实是垄断的问题。北魏的盐业是垄断,但又没有其他解的时候国家管控其实是相对合理的方案。现在的经济也是,如果充分竞争的市场,交给民营企业效率更高,也能解决更多就业,但是如果市场无法充分竞争,会出现垄断场景,那么政府介入干预,甚至是政府主导部分环节,把一些服务部分分拆给若干民营企业其实也是解决方案。

所以经济是非常复杂的事情,否则不会有古代中国的改朝换代,背后其实绝大部分是经济原因,而现代世界几次世界大战的背后,其实也是经济问题造成的。对于经济问题,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绝对的自由市场好还是政府主导好的问题,背后还是要看是否真正对于百姓是利好,而不是表面利百姓,而实际上利私人的情况。这也是我读到北魏盐禁时候的一点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