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蒙城县大力推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充分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网格管理拓宽居民“幸福路”
基层治理工作千头万绪,蒙城县社会工作部充分发挥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精神,坚持基层自治。以网格化为载体,鼓励各级网格长深入群众,主动了解群众需求,将基层问题消除在萌芽之中。
蒙城县立仓镇罗集社区位于三市四县交界处,罗集街道集市贸易比较繁华。但路宽不足问题始终没有很好地解决,不仅导致了每到逢年过节街道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拥堵,而且随着汽车数量增多,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罗集社区通过网格协商委员会了解到街道周围居民希望可以拓宽街道,改善出行环境的诉求后迅速形成议题向社区两委进行报送,并在研究后,决定将街道提升改造一事作为协商议题,交给罗集社区协商委员进行协商处理。召集利益相关居民针对相关街道的道路提升展开商议。在获得一致同意后,协商委员会及时将协商结果在罗集社区居民委员会公示栏进行公示,同时接受群众的监督。并联系施工单位,将两侧各自增加2米宽的主路,3米的辅路,2米的绿化带,全面提升了罗集街道整体形象,改善了街道环境,居民出行更便利,街道商业活力也更旺了。
“社区辖区内共有14个自然庄,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共划分了12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成立了网格协商委员会,方便居民反映诉求。”罗集社区书记徐作文介绍道,“农民群众是农村公共基础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农民参与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不仅有参与感和获得感,更能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更加主动参与到以后的议事协商过程中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五社联动搭建群众“连心桥”
基层治理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蒙城县社会工作部致力倾听群众呼声,多方位、多层次解决群众需求,切实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嵇康小区是蒙城县城关街道望月社区内的一个拆迁安置小区,建有住宅楼25栋,随着入住居民的增多,小区内的电动车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原有的车棚已经满足不了居民的需求。社区工作人员在入户搜集协商议题时敏锐地察觉到这一问题,搜集到相关信息后第一时间向社区报送。经两委研究确定为议题后,就通过走访居民,实地调研等方式,深入摸排小区车辆情况,同时广泛收集居民针对新建车棚的数量、位置的意见建议,并对相关方案进行调整,终于在社区不懈努力下,议题获得最终通过。截至目前,小区新增停车棚13个,安装配套充电桩70个,所有楼栋全部安装了梯控,小区停车问题得到了顺利解决。
“群众利益无小事。”望月社区党委书记胡向莉说,“调动社会工作者、社工机构、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全程参与社区协商工作,深度挖掘并解决群众的难处痛点,不仅是处理问题的途径,更是拉近群众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
多方共力纾解群众“烦心事”
为更好将矛盾化解在“萌芽”当中,蒙城县探索出“5+N”会商机制。以“政法委、公安局、信访局、司法局、人民法院”为主,相关县直单位配合;各乡镇(街道)整合综治、派出所、信访办、司法所、法庭等资源,建立联动工作机制。通过整合各类调解资源和手段,合理进行配置,从不同角度满足纠纷的解决需求,进而实现纠纷化解。为加深各乡镇(街道)、各县直单位之间的配合,县委政法委逐步形成了“推送、会商、交办、督办、反馈、兑现”的工作闭环,确保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缺位、风险不外溢”。今年以来,蒙城县共召开“5+N”会商会议631次,研判化解600余件。
蒙城县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公正公开为原则推进善治协商;鼓励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发挥创新精神,结合实际情况,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议事协商机制。进一步形成议事协商的范围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升、效果不断增强的良好局面,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尹言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