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问题,当你问一个清北毕业生,1000万和清北毕业证,他会选择哪个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1000万。

因为无论再优秀的文凭,再高的学历,最终都还是要毕业,毕业之后就面临找工作,学历就要变现,最终还是要体现为为物质生活、衣食住行带来的实际价值

那些所谓的精神层面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所谓的“认知、格局”,这些都是建立在物质需求得到相应程度的满足的基础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生活中大多数父母,其实是没办法给孩子兜底未来的,父母自己卷不赢,才会让孩子来卷教育、卷学历。所以才会寄希望于给孩子买个学区房,让孩子上好学校,出来靠自己打拼。

事实上,越是有钱的父母,越是不焦虑孩子的学习,人家早就为子女未来的物质生活,包括房子、车子都准备好了,父母给子女留下的财富,已经足够孩子哪怕啥也不做,也能够衣食无忧的过一辈子。

因此,让孩子卷教育卷学历,还真不如卷自己,能够给孩子留下一笔丰厚的资产,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不少学区房的含金量,实际上还是被过度夸大了,只不过是相应的房产价值外溢、想要卖出高附加值的一种噱头而已。

任何一个一二线城市的大多数学校,无论是师资水平,还是教育软硬件设施,虽然说差距确实是存在,但好学校和一般学校的差距,还并不足以大到让学区房和普通房产形成两个档次的定价逻辑。

如果能够把多花在学区房上面的溢价,用来再给子女置办一套小户型房产,或者其他更有增值潜力、市场估值含金量更大的资产(如别墅、稀缺大平层等),那么等到孩子毕业之后,坐享一个更高价位的资产,起点也是远远高于那些手握名校毕业证但只住着学区刚需户型的待业大学生的。

何况,这些市场估值更高、含金量更大的房产,比如改善大平层、别墅等小区,配备的学校和师资,一般也不会差,圈层也更加高端,孟母三迁,千金买邻,买的不是学区,而是圈层。

因此,与其花费高溢价购买学区房,不如把这些成本投入到更高升值潜力、更大价值含金量的房产之上,直接为子女将来毕业出社会进行兜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学区房本身也就是一个伪概念,本质上它还是一种房产,房产的定价和估值逻辑,本就应该回归到房产的定价和估值逻辑中来,比如地段、交通、配套、物业、户型等方面,而不是因为学校、学位这种单一的配套,就造成价格显著偏离正常水平。

此外,学区房受到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十分巨大,说到底也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因为你不知道哪天,一纸红头文件,就能让学区房的价值一撸到底,回到老破小的定位,这样一来,对于家庭资产也是一种损失和贬值,对子女的未来的保障而言,不确定性就更高。

因此,与其把为数不多的资产,放到风险较高但是回报率又有限的学区房之上,不如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相对稳健的资产(如地铁房、改善大平层、别墅等稀缺物业)上,获取更为可观的增值和保值收益。

要知道,在这个拼爹的社会,光靠孩子的教育精力和文凭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的是整个家庭的财富进阶和托举,只有子女身后的家庭实力和支撑足够强大,才能够稍微混出点人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