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多如牛毛,但若论知名度和影响力,李白敢称第二,恐怕无人敢称第一。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市井之徒,无人不识李白,无人不爱李白。
唐玄宗和杨贵妃被他的斐然才华迷得神魂颠倒,尽管那些奉诏之作有“溜须拍马”之嫌,但不得佩服李白对上层需求的洞察和拿捏简直不差毫厘。我们现在常说,要给受众提供“情绪价值”,在这方面,李白可谓冠绝古今。
秦淮河画舫游船上的歌女以“会唱李白的新词”来招揽游客,可见李白不仅能够提供“情绪价值”,还能提供“商业价值”。当时,以李白的诗词而做的乐曲就好比如今火遍大江南北的流行歌曲,传唱度之高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
李白的仕途之路崎岖辗转,游历四方。而其所到之处,大小官吏无不以贵客相待。桃花潭畔的县令汪伦,连续数日摆下美酒盛宴款待李白,临别又以好马和锦缎相赠。中都小吏逢七郎得知李白下榻之处,谎称“故人”登门造访,才让李白留下“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的千古名句。
从庙堂之上的上层权贵,到藉藉无名的下层庶人,李白做到了对整个社会阶层的无差别通吃。就连与其同时代的诗人“同行”,也对李白佩服地五体投地。杜甫称其:“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感叹李白莫不是天上的神仙下凡。
究竟是什么让李白成了名副其实的“万人迷”?我想,这固然与其豁达浪漫的人格魅力不无关系,但更加与其诗作中随处可见的“激情”元素密不可分。
当李白遭到渝州刺史李邕的冷遇,他不仅没有丝毫的沮丧,反而以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自喻:“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万丈豪情,溢于言表。紧接着又来一句:“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虽有些许轻狂之态,但却让人瞬间血脉喷张。
当李白酒意正酣之时,忽然接到奉诏。谁曾想他张口就是一句:“天子呼来不上船,小臣本是酒中仙”。俨然一副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姿态。试问,谁读到这样的诗句,不会被李白的激情所点燃?
李白的诗中,这样激情四溢的诗句比比皆是。被赐金去朝后,李白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再次接到入京诏书时,又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至于李白最为著名的《将近酒》,就更加让人悲喜交加,激动不已。可谓忽悲忽喜,忽乐忽哀。喜自悲生,乐从哀来。把德国哲学家尼采所谓“酒神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尼采崇尚酒神精神,而李白就是酒神本尊!
在我看来,李白的诗之所以能够横贯古今,长盛不衰。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诗作中随处可见的激情。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但激情永不磨灭。
正如法国作家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所说的那样:“激动过一代人的思想,还想留下来激动另外几代人。”李白的诗能够激动唐朝人,那么自然也能够激动唐朝之后的历朝历代人。
一切能够激动人心的事物,都有着永不腐朽的生命力。雨果说,你可以毁掉那些有形的建筑,可你怎能消灭那些无处不在的激动人心的思想呢?
迄今已有近千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曾经在法国大革命期间遭遇严重损坏,19世纪被重新修建。2019年,一场大火又让其遭遇了“灭顶之灾”,至今仍然没有完成修复工作。巴黎圣母院最初的模样早已不复存在,但其所包含的思想却仍然激动着一代人的心。
毫无疑问,李白的诗就有这种激动人心的力量,其诗作当中所溢出的激情,正是来源于李白对其内心激动之情的表达。当然,部分诗作,譬如那些奉诏而作的宫廷诗词,可能并非是其内心的真实写照,但李白的过人之处在于,他不仅能够通过语言表达激情,还可以通过语言来模仿激情。
而我所谓“激情传播”,简而言之就是借由对激情的表达或模仿,来唤起公众的激情,从而让一种思想、理念、价值观得到广泛且持久的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
在随后的文章中,我将结合一些案例进一步阐述“激情传播”的内涵和外延,敬请关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