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亲的蒋介石:是领袖、是慈父、是严师!
作为一个男人,蒋介石除了对夫人宋美龄恩爱有加,对自己的孩子也是百般呵护。
早在蒋经国、蒋纬国兄弟童年时代,蒋介石对他们就课读甚严,尤其是对蒋经国。
1922年3月3日,蒋介石在给蒋经国的回信中说:
五天以后,他又给蒋经国去信说:
从以上两通信函的字里行间,我们看见的分明是一位慈父眷眷的心。
及长,蒋氏兄弟又被父亲先后送到国外深造。
1925年,蒋经国前往苏联,就读于莫斯科孙逸仙大学,以后又被特选至列宁格勒军政大学学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斯大林将蒋经国发配至农村劳动。
蒋介石对长子的安危十分挂怀,屡次派驻苏“大使”蒋廷黻探察,均无消息。
1935年底,莫斯科给蒋经国出了一个题目:“中国红军主力到达陕北,你对中国政局怎么看,对蒋介石如何评价?”
蒋经国连夜写出《给母亲的信》,第二年初,在《真理报》上全文刊载。他在文章中说:
他在文章中还说:
这封信为《纽约时报》转载,蒋介石喜怒参半,原来经国还活着。但是,当来年蒋经国携妻抱子回到国内时,蒋介石对儿子的种种不满,统统化为一句话:“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蒋纬国的遭遇要比他的兄长幸运得多。
1936年,蒋介石派朱家骅将蒋纬国送到德国慕尼黑军校学习。
后来战事吃紧,蒋纬国被编入冯·莱谢劳将军指挥的第九十八山地兵团,参与了对奥地利的进攻。在血腥的厮杀中,蒋纬国从一个二等兵很快升至班长、排长和教导连连长。
但是,蒋介石害怕在越来越激烈的战争中失去他的爱子,遂写信给希特勒,请求准许蒋纬国提前结束在德国的学业,返回祖国。
撤退台湾后,蒋介石对两个儿子,尤其是对蒋经国更是极尽栽培之能事。蒋经国在《父亲九十诞辰纪念文》中写道:
临近迟暮,蒋介石对王阳明的哲学思想颇有心得,并将它作为立身处世的准则。
此时,蒋经国已在党政军界站稳脚跟,自然蒋介石也就不必要再给他讲付么革命往事。
在这个时期内,蒋介石主要是向他的爱子灌输儒家特别是从孟于到程朱阳明“穷理明德、集义养气”的精义。
而在蒋经国的心目中,父亲对他学识、品德之教诲裁成,或深夜庭训、或书牍诲勉、或公中督考、或默化潜移、一言一行,莫不寓有深意,也莫不为之箴规,慈训法言。
留在蒋经国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一次随侍他父亲到慈恩塔祖母王太夫人像前行礼。日间父子泛舟湖上,夜间静数钟声。
蒋介石便在这一时的闲暇中对蒋经国说,《大学》一书不仅是“初学人德之门”,是一种方法论,而且是一种做人做事成功立业的大道理大学问,所以“教人治人的人,无论就知识范围的教育方法,或就道德范围的政治哲学来说,都不可不懂这大学之道”。
而《中庸》这本书阐发的道理,可说是一种本体论。
《大学》与《中庸》两者要融会贯通,因为这两本书“乃是一部哲学与科学的相互参证,不仅是心物并重内外一贯,而且是知行一致的最完备的教本”。
1968年4月14日,蒋介石在给蒋经国的一封信中仍不忘谆谆教诲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