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之一。

它跨度时间之长,移民人数之多,对国家影响之大,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次移民。

正因如此,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显赫的存在价值,也有学者认为,正因为它的4000余万移民,守住了我国15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一般来说,“闯关东”分为广义和狭义两部分。

其中广义,指的是山海关以内地区的人们迁移到东北地区谋生的过程。

狭义上讲,“闯关东”通常指清代顺治年间至民国初年这一时期,人们从今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迁移到东北地区谋生的过程。

针对“闯关东”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今天文史君来为大家进行解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将徐达建立了“山海关关隘”,以山海关分界,以东以北地区被称为“关东”。

明朝时期,关东地区范围较小,为辽东都指挥使司所辖的辽东地区。

清朝建立后,经过统治者的有意构建以及统治疆域的扩大,“关东”指代的地理区域逐渐扩大。

后来发展到以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东五盟市为核心的内关东,和以库页岛、贝加尔湖等为核心的外关东。

明末清初,时代巨变,关东地区也迎来了巨大变革。

当时生活在关东地区的人们,要么死于战事,要么四处流散,导致当地民众骤然下降。

数据显示,顺治初年,占据着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关东地区,总人数只有40余万。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奉天府尹张尚贤在其著作中,曾如此描绘关东地区:

“合河东河西之边海以观之,黄沙满目,一望荒凉……以内而言,河东城堡虽多,皆成荒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清军入关后,大量的东北满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锡伯族等也选择入关定居,使得原本就人口稀少的东北地区人口更加稀少。

后来,清朝为了充实东北地区,在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特别颁布了《辽东招垦令》,要求各地官署劝农开垦。

然而即便如此,效果却并不明显,因与中原地区相比,关东的苦寒使得中原地区人们根本不愿前往那里生活。

几十年过去了,即便清廷给的迁移条件不错,也只有极少数人移民东北。

到了康熙年间,康熙认为关东地区是大清的“龙兴之地”,应该好好的保护,不应该让关内人进行践踏和破坏。

于是,于康熙七年,公元1678年结束了顺治朝的移民政策,并出台了《辽东招民授官永著停止令》,标志着关东人口增长的停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康熙还特别命令当地官员,在辽宁境内修了一条“柳条边”,禁止汉人进入柳条边北部地区。

所谓“柳条边”,其实就是种植了许多柳树,以柳树为界限,限制了关内关外的互通。

康熙之所以那么做,主要有两个原因:1、他认为,东北是大清的龙兴之地,要保护;2、如果未来有变数,东北是自己的退路。

正因如此,东北地区才出现了100多年的“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景象。

当时有英国考察人员考察后记载道,直到19世纪中叶,整个外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2万多渔猎部落。

也正因如此,外东北近2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被外人占为了己有。其实这背后,正是因为有土地,没人居住造成的。

康熙末年,随着关内人口的大规模增长,那时起有部分汉人为了生存,开始偷偷跨越“柳条边”,进入关东地区谋求生活。

但,那时越界的人还不多。数据显示,康熙末年至雍正初年,全国人口大约7000万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雍正时期,关内人口继续膨胀,很多老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开始冒着禁令绕过山海关前往东北。

即便那时的政策比康熙时期更加严厉,但生存为第一要务,还是有不少汉人进入关东。

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关内人口激增到2亿多人,加之关内自然灾害频发,华北地区连年大旱,那时起不少灾民冒着巨大的风险,从长城关口进入东北。

即便如此,当时的盛京将军和吉林将军,还是严格执行了乾隆皇帝颁发的“阻止流民”的命令,以强硬的手段阻止汉人入关。

到了乾隆中晚期,关内人口突破3亿,且土地开始出现兼并的现象,很多农民失去了土地。

为此,开始有更多的汉人涌入关内。

当时清廷还想阻拦,但看到民众都没有了活路,也好睁只眼闭只眼的放过去了很多汉人。

到了嘉庆时期,东北的汉人已经超过了百万人,柳条边的汉人更是高于满人好多倍,甚至有不少满人都开始说汉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道光年间,关内人口超过4亿,土地兼并更加严重,很多汉人不仅逃亡东北,还在东北开垦了很多良田,数量高达数百万亩。

由于“法不责众”,清廷只好“收募为民”,将数百万流民登记入籍,设立州县管理。

到了咸丰年间,整个东北的汉人和少数民族总共也只有差不多300万人口,松花江以北汉人还是比较少的。

再往后,随着外东北地区被沙俄强占后,清廷开始意识到了边疆没有人口的危机来。

于是,1860年,黑龙江将军特普钦上奏朝廷,奏请开放东北地区,招民垦荒,很快得到了清廷的批准。

也正是从那时起,东北地区才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闯关东”。

数据显示,到了甲午战争爆发前,东北总人口已经超过了800万规模。

此后,在全面开禁的状态下,每年开始有十几万甚至上百的汉人,开始进入东北地区。很快黑龙江的汉人也突破了一百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1912年,清朝灭亡时,东北总人口已经超过了1800万,大量人口进入黑龙江和吉林,东北地区设立了和关内一样的州和县行政管理体系。

再往后,到了民国时期,张作霖执政期间,为了发展东北经济,开放了更大范围的人口吸纳。

那时起,除了传统的山东和河北之外,还有大量的来自山西、河南、湖北、安徽,甚至江苏、陕西、湖南、四川等地汉人闯关东移民。

那时候,东北真的成了关内各省的大集会,各种文化融合成了东北文化。

数据显示,张作霖时期总共有超过上千万人闯关东,到了九一八事件时,东北总人口已经超过了4000万。

正因如此,有学者说道:“张大帅最大的功绩不是发展了东北民生,也不是建立了东北大学,而是安置了超过千万的闯关东者”。

读者们,关于“闯关东的历史过程和意义”,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