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人人都知道,鲁迅先生和陈西滢是一对冤家。

鲁迅先生,大家都很熟悉。

陈西滢却似乎没有那么出名。然而,能够跟鲁迅先生作对手,陈西滢自然也不是什么等闲之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西滢,是江苏省无锡人,本名叫做陈源,西滢只是他的笔名,听起来好像有点女性化。

与鲁迅先生从小就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不同,陈西滢早在15岁时就远赴英国留学,就读于爱丁堡大学和伦敦大学,专攻文学,最终还获得了博士学位。

1922年,陈西滢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邀,一回国就做了北大的外文系教授。

这一年,陈西滢只有26岁,真可谓年轻有为,风头一时无两。

鲁迅先生本来是学医的,还曾经去日本留学,学习成绩稍显一般。

在鲁迅先生的弟弟周作人和好友许寿裳的书中,曾经公布过鲁迅先生的一次考试成绩,只有化学和伦理学最好,考了95分和90分,其他科目都是60多分,解剖学甚至都没有及格。

这些,鲁迅先生在自己的文章《藤野先生》中也有提及。

不过,这并不影响鲁迅先生在文学上的伟大造诣。

在日本学医一年后,鲁迅先生便决定弃医从文,从学校退学,从此开始走上了以文学来改变国民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2年,鲁迅先生也是受时任教育总长蔡元培之约,到教育部工作,做了一名科长。

而这一年,鲁迅先生已经31岁了。

鲁迅先生比陈西滢整整大了15岁,按说他们算是两个辈分的人了,他们之所以成为冤家对手,很大方面是因为文化和认知上的差异。

陈西滢是英国回来的海归,还顶着博士的头衔,在他眼里,中国的一切,无论是人民还是文化,都是看不惯和瞧不上的。

陈西滢的许多文章,特别是有关中国时事的文章,他都是以一个英国绅士的视角,站在一个旁观者的闲适角度,去侃侃而谈,这从他的文章大多以“闲话”来命名大概可以看得出来。

鲁迅先生却不同,他的文章犹如匕首投枪,让人民醒悟,让敌人胆寒。这从他弃医从文的原因中可见一斑。

在日本学医时,有一次,鲁迅先生去观看一部日俄战争的纪录片,里面有一个中国人给俄国人做间谍,被日本军抓住了要送去枪毙。

鲁迅先生感到愤慨的是,围观的人群几乎全部都是中国人,他们一脸木然,完全当成了是在看一场热闹。

这件事,对鲁迅先生刺激很大,他原本以为学医可以救治国民,让他们强身健体,可最终却发现更需要强大的是他们的精神,是他们的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鲁迅先生便决定放弃医学,而是以文学的方式来唤醒中国人。

这跟陈西滢完全不一样,鲁迅先生虽然痛恨中国人麻木不仁,却并不想放弃他们,而是以一个战士的姿态,去面对他们。

在这种情况下,鲁迅先生和陈西滢两人的争斗自然随时都会一触即发。

然而,文人吵架,并不像乡野粗人一样赤膊上阵,打得鼻青脸肿,他们相对文雅一些,公开在文章上一较高低,有点杀人诛心的意味。

1924年,杨荫榆出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此女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大学校长,与陈西滢是老乡,同是江苏无锡人。

杨荫榆上台后,在学校推行封建家长制统治,限制学生思想和行动上的自由,在北洋军阀支持下,实行奴性教育,还排挤进步教师,引起了学生们的强烈愤慨。

第二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自治会齐集教育部,提出了驱逐杨荫榆的口号,要求撤掉她的校长一职。

杨荫榆恼羞成怒,不仅无故开除了学生自治会代表,还雇佣社会流氓殴打学生。

鲁迅先生闻讯,挺身而出,发文公开斥责杨荫榆等人迫害学生的丑恶行径,却引起了陈西滢的反唇相讥。

自此,鲁迅先生与陈西滢开始了一场互相攻伐的笔墨官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过多久,陈西滢在自己创办的《现代评论》周刊上,发表了一篇“闲话”,以讽刺的言语,给鲁迅先生送了一顶“思想界的权威”的帽子。

陈西滢说,我们中国的批评家有时实在太宏博了。他们俯伏了身躯,张大了眼睛,在地面上寻找窃贼,以致整大本的剽窃,他们倒往往视而不见。要举个例吗?还是不说吧,我实在不敢开罪“思想界的权威”。

这一次,鲁迅先生没有回应。

谁知,没过十天,陈西滢又开始攻击鲁迅先生,说他经常挖苦别人抄袭作品,他自己的《中国小说史略》却是以一个日本人的著作当作蓝本。

最后,陈西滢还以一种自得的口吻,讥讽鲁迅先生是“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小人行径。

更有甚者,陈西滢还对人说,鲁迅先生一下笔就想着要构陷别人的罪状,不是减,便是加,不是断章取义,便是捏造事实, 他是中国思想界的权威,轻易得罪不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7年,陈西滢又公开发文,对鲁迅先生的著作品头论足:

“我不能因为我不尊敬鲁迅先生的人格,就不说他的小说好,我也不能因为佩服他的小说,就称赞他其余的文章。我觉得他的杂感,除了《热风》中二三篇外,实在没有一读的价值。”

对于陈西滢的屡次讥讽,鲁迅先生自然作了有力的回击。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时,鲁迅先生支持进步学生,联合学校其他教员,共同反击,致使陈西滢等人铩羽而归,败下阵来。

后来,鲁迅先生又公开把陈西滢与杨荫榆、章士钊等人相提并论,令他威风扫地。

章士钊见状,无可奈何,只好暗地里派人去找鲁迅先生,对他说:“你不要再闹了!以后我让你做校长!”

鲁迅先生大笑,连话都不肯接,就把来人给轰了出去。

可能陈西滢根本不知道,鲁迅先生对他的讥讽甚至存有偏见,并不是因为看他不顺眼,而是因为鲁迅先生非常看重年轻人,认为他们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而陈西滢却始终站在一个世外高人的位置,指责当时的年轻人,从而引起了鲁迅先生的反感。

1936年10月,鲁迅先生在上海病逝,终年55岁,先是安葬在万国公墓,后来又迁葬于上海虹口公园(鲁迅公园)。

毛主席曾评价他说:鲁迅先生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1966年,陈西滢正式退休,随即侨居于英国伦敦,四年后去世,归葬于江苏无锡陈氏墓园。

鲁迅先生和陈西滢,两者之间,相差了整整600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声明:文章中含有个人观点。图片来自影视剧照和网络,与文章内容无关,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