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髓鞘疾病,西医里头讲得挺多,什么多发性硬化、格林巴利综合征,听起来就让人心里慌慌的。但咱中医看病,讲究个“辨证论治”,可不是光盯着个“脱髓鞘”三个字就完事了。李慧英医生常说,这脱髓鞘,它只是个结果,是身体内部失衡的表现,得找到这失衡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

了解李慧英医生可打:I85--I568--779I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咱们得看这脱髓鞘的“性质”。是寒邪入里,还是湿热蕴结?这寒邪,往往表现为肢体怕冷、关节疼痛,舌头颜色淡白,脉象沉细;湿热呢,就容易出现肢体沉重、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不同的性质,用药就大不一样。寒邪伤髓,就得温阳散寒,用些附子、干姜、桂枝之类的温阳药;湿热蕴结,就得清热利湿,用些黄连、黄柏、车前子之类的药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咱们还得看这脱髓鞘的“部位”。是上焦还是下焦?是经络还是脏腑?这脱髓鞘,它可不是只发生在一个地方,可能累及到不同的经络脏腑,导致症状千差万别。比如,如果累及到肝肾,可能出现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如果累及到心脾,可能出现心悸气短、面色萎黄;

如果累及到肺,可能出现咳嗽气喘、胸闷不适。针对不同的部位,咱们的治疗策略也要有所调整。比如肝肾亏虚,就得补益肝肾,用些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之类的药;心脾两虚,就得益气养血,用些人参、黄芪、当归之类的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者,咱们还得看这脱髓鞘的“病机”。是气虚血瘀,还是痰湿阻络?这脱髓鞘的发生,往往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气虚,则无力推动气血运行,导致髓鞘营养不足;血瘀,则会堵塞经络,影响髓鞘的修复;痰湿,则会阻碍气血运行,加重病情。不同的病机,用药也截然不同。

气虚,就得补益气血,用些人参、黄芪之类的药;血瘀,就得活血化瘀,用些丹参、赤芍之类的药;痰湿,就得化痰利湿,用些半夏、陈皮之类的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医生经常强调,辨证要细致,要抓住主要矛盾。有时候,一个病人可能同时存在几种病机,这时候就需要灵活运用中医的“四诊合参”方法,仔细观察病人的舌象、脉象、症状,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不能简单地认为所有的脱髓鞘疾病都用同一种方子,这样很容易事与愿违。

中医治疗脱髓鞘疾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患者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李医生常说,中医的治疗,注重的是调理身体的整体状态,让身体自身的修复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所以,治疗脱髓鞘,不能只看眼前的效果,更要注重长期的调理。除了药物治疗,李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推荐一些食疗方法和生活调理建议,比如饮食调养,适当的运动等等,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