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2011年年底,位于广东省江门市的一个村炸开了锅。
一位村民在修老家的祖宅的时候居然发现了一张欠条,这不是普普通通的欠条,它的来头可不小。
虽然纸条看起来已经非常的破旧,纸的颜色也随着岁月变黄了,但还是依稀能够看清纸条上写的什么内容。
但这张借条时隔这么久才被拿出来兑现,政府会承认这笔借款吗?
按照欠条的偿还规则来算,老人要求国家还他三万多亿,那最后又是怎样处理的呢?
一、欠条的来历
原来,这张欠条是1944年时人民抗日游击队所写下的借条。当时解放军物资有限,只能向一路的百姓借物资,但都给百姓留下了借据。
找到这张欠条的村民名叫梁诗伟,游击队写下这张欠条的时候他也在场。据他回忆,1944年的时候他才6岁。
当时他还在家里自娱自乐,看到有一些陌生人直接走进了他家院门,他感到奇怪又害怕,连忙叫来了鸿文三姐。
鸿文三姐了解之后才知道,这群人是新鹤的人民抗日游击队。由于特殊工作的原因,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进食了,就连喝水也非常的奢侈。
好不容易找到一户生活条件还可以的百姓人家,游击队队长李兆培赶紧带领大家来到这户人家,希望可以受到帮助。
鸿文三姐当然不会亏待了人民英雄,于是赶紧让他们坐下,随即又张罗了热乎的饭菜进行招待。
为了人民军之后不再像现在这样饿肚子,鸿文三姐还表示可以送一些粮食给他们。
李队长和其他队员们非常的感动,也欣然接受了鸿文三姐的好意,但他也知道百姓生活非常不容易,立马写下了前面所提到的欠条。
李队长表示不能白吃白喝百姓的,要鸿文三姐接受这张欠条后,他们才能心安理得的接受她的好意。
梁诗伟说,他记得非常清楚,这张欠条当时是撕的他的作业本来写的。
游击队非常认真的留下这张欠条,并且承诺:政府一定会偿还,请鸿文三姐一定要保留好它。
那时是1944年10月13日,时光如白驹过隙,一眨眼就到了2011年,人民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了。
当梁诗伟找到这张字条的时候,他的心里感慨万千,但觉得时间过去那么久了,这张欠条还有效吗?
二、拿上欠条,找政府兑现承诺?
不管梁诗伟心里怎么想,但在家人的劝解下,还是拿上欠条踏上了去政府的路上。
当政府相关人员看到一位穿着普通的老人拿着这张欠条来的时候,大家都笑了。
他们以为这位大爷在开玩笑,但是他们并没有敷衍梁诗伟,还是仔细核查了梁诗伟提供的欠条。
最终确认,这张欠条是真实且有效的。
得到此结果的梁诗伟非常高兴,这张欠条不仅体现了抗日时期百姓和军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在现代也关乎着国家的信誉。
国家当然会信守承诺,他们一开始给梁诗伟发放了金额2万元的奖金,作为他们一家在抗日时期所做的贡献。
后来,政府听说他们家正在维修祖宅,也积极安排相关人员帮助修缮,减少梁家的一些装修费用。
梁诗伟对于政府所提供的帮助非常感激,也非常知足,并没有再要求其他过分的条件。
江门市政府考虑到现在梁家的特殊家庭条件,他们也不想百姓对国家失望,就向梁诗伟承诺:
如果梁诗伟的家庭还有其他困难,可以通过常规的救济渠道解决,但不能再以这张借条为理由提出任何要求。
时隔几十年,百姓和国家又再次互帮互助,令人感动。然而命运像是在和梁诗伟开玩笑,因为没过多久,又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
三、又一张欠条?政府这次还会兑现承诺吗?
刚拿到两万块钱没多久,梁诗伟在翻修房子的时候又发现了一张借条。这张借条上的金额非常大,因为第二次游击队借了金条!
话说国家已经给梁家留了两张欠条,为啥当时没有及时向政府讨要这份债务呢?
原来当时鸿文三姐本来要去找政府清债的,但由于正值特殊时期,梁家又属于地主阶级,经常被农民讨伐批斗,因此一直没有机会拿出这两张借条。
再到后来我国的政治环境相对平稳,而梁家对此只晓得鸿文三姐和借条上的借款人李兆培都相继去世,这两张欠条就被淡忘了。
梁诗伟左思右想,也实在不知道该把这第二张借条怎么办。
当时江门市政府安排蓬江区民政局来处理的梁诗伟的第一张借条,于是这次梁诗伟还是决定将借条送到蓬江区民政局去。
一进去,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就认出了梁诗伟,对他很热情,但当他们看到梁诗伟手上又拿着一张欠条时,在场的工作人员不禁打起了寒颤。
梁诗伟一五一十地将这第二张欠条的发现过程讲述给了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大家都非常吃惊,没想到当时梁家这么有钱。
但这次,民政局没有办法那么轻易地给梁诗伟解决这张欠条了。
一个是欠条上的金额实在巨大,当年的70斤粮食、8根金条和5000块大洋,经过67年的沉淀,竟然滚成了惊人的三万亿!
大家要知道,当时广东省的年GDP也才5.3万亿元,而梁诗伟所提供的欠条上的金额就占了广东省年GDP的60%左右。
如果政府真的拿这个钱偿还给梁家,那么其他需要资金的工程就会被搁置,这样会影响整个广东省乃至全国之后的经济发展。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这第二张的欠条来历很难被查清。
欠款人和借款人都去世那么久了,谁都无法证明这第二张欠条的真实性到底有多少。
但梁诗伟也没有为难民政局,他更多的是想让大家知道抗战时期自己家为国家所做的贡献。
四、最终解决方案
没过多久,当地的新闻媒体就报道了这个事情,广东省乃至全国的网友都开始发表自己的言论。
有的人看到媒体报道的图片,认为这个借条很有说服性,政府也应该承担之前承诺的责任。
有的人感叹,梁诗伟老人及其家人的无私奉献,也有的人认为这两张借条根本就是穷困老人用来敲诈政府的工具。
大家都在网上、线下激烈的讨论,可这张借条签订的日期已经过去太久,远远超过了20年的追诉期限。
最后国家决定给予梁诗伟一定补贴,但是需要他将这两张借条交给政府作为历史文物来保管。
另外,梁诗伟在生活上有任何困难,也可以及时向政府申请援助。
这样的结果梁诗伟非常愿意接受,他认为国家没有辜负他们一家,他也非常自豪当初梁家帮助了国家。
结尾:
这两张历史悠久的欠条不仅承载着抗战时期军民同心的感人故事,更成为了国家诚信与民众情感交织的象征。
它们记录了一个特殊年代里人民与军队相互扶持、共克时艰的珍贵瞬间,也见证了百姓对国家的无私奉献和无畏担当。
在游击队面临困境之际,梁家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不仅慷慨地提供粮食和金钱,还冒着巨大的风险接待游击队员。
这种义无反顾的选择,不仅展现了百姓对抗日事业的深刻信任,也彰显了在国家存亡之际,普通民众舍生取义、同仇敌忾的民族精神。
无论是面对敌对势力可能的报复,还是自身家庭可能因此受到的牵连,梁家始终以国家大义为重,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军民鱼水情的动人篇章。
通过妥善处理这段历史遗留问题,政府以实际行动兑现了当年的承诺,充分体现了对历史和人民的尊重,也彰显了新时代中国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无论是通过经济援助,还是将欠条作为珍贵历史文物妥善保存,都体现出政府的诚信与担当。
这样的做法不仅平息了社会舆论,更强化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成为历史与现实交汇处的一次成功实践。
而梁诗伟一家始终对国家怀抱信任,以理性和感恩的态度面对这一问题,展现了普通百姓对祖国深厚的感情和理解。
梁家不仅没有因欠条金额的巨大而提出过分要求,还对政府的关怀表达了由衷的感激。
这种互信互助的氛围,使这段跨越几十年的债务纠纷最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后人留下了一段珍贵的历史见证。
它不仅是抗战精神的延续,更成为国家诚信的象征,为未来世代传递着民族团结和诚信为本的宝贵精神财富。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信息:
老人掏出游击队天价欠条,要求国家还他三万多亿,最后怎样处理的
2024-10-24 白云话世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