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虎山长城发现、挖掘到修复、保护,王永庆在这条路上走了30多年
守护长城,没有终点
【长城名片】
虎山长城
虎山长城位于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畔,始建于明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当时的主要作用是为防御建州女真人的侵扰,被认为是明万里长城东端起点。
虎山长城遗址属于土石长城,后来借鉴蓟镇明长城建筑特色,修复为砖石长城,雄关、隘口、敌台、烟墩联成一体。
8月19日拍摄的位于辽宁省丹东市的虎山长城景区。 河北日报记者 李东宇摄
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畔虎山之巅,明长城的最东端。
8月19日,记者跟随中国长城学会首席专家、副会长董耀会来到虎山,直奔山脚下的虎山村。这里有一位39年前曾与董耀会有过一面之缘的老朋友——虎山村村民王永庆。
“他就是当年首先发现虎山长城遗迹具体位置的人!”董耀会介绍。
1985年,董耀会完成从山海关到嘉峡关徒步考察后,又专程考察过辽东段长城。
“当年,辽东明长城还没有认定哪里是最东端,我们把考察辽宁段长城定为那次徒步考察长城的最后一站,既是想寻找答案,也是想把这段旅程作为自己今后从事长城历史文化研究的新起点。”董耀会说。
史书记载,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为此,董耀会当时曾专门到丹东多地考察,并在虎山村与正在考古工地上与专家一起忙碌的王永庆碰过面。
8月19日,王永庆在辽宁省丹东市虎山长城景区,他是最早发现当地长城遗址的人。 河北日报记者 李东宇摄
那时,虎山长城才发现一角。
20世纪80年代初,通过文物普查工作,当地在虎山及其以北发现了多处明长城遗迹。“爱我中华,修我长城”活动开展之后,明长城东起点的具体位置受到更多关注。
“当时出现了凤城说、九连城说、老边墙说、虎山说、古楼子说等各种说法,但都有待于进一步考古验证。”董耀会回忆。
1984年,还在村生产队任职的王永庆带领乡亲们在虎山上采石搞建设。“当时挖到一块大石头,看着不是山石,连挖好几天都没到头。”王永庆说,自己察觉可能发现了古迹,连忙向上级汇报。
之后,经过专家多轮考察、研讨,明长城东起点的目标最终集中到了虎山。在时任丹东市文化局副局长于绍纲看来,正是王永庆的发现,为虎山长城的考古工作“破了题”。
1990年,丹东市召开明长城东端起点论证会,明确了明长城东端起点就在虎山。“那年秋天,由国家文物局批准组建的考古队,在村民们帮助下,对虎山长城进行深度考古发掘和全面设计修复。”王永庆说。
8月19日,董耀会(左)与河北日报记者王育民在辽宁省丹东市虎山长城景区交流。 河北日报记者 李东宇摄
明长城找到了东起点,虎山长城也迎来了新发展。
王永庆同样因为虎山长城的发现和修复重建,迎来了人生的新起点。“从此,咱又多了份保护长城的责任。”他说。
从今天的虎山村到修复重建后的虎山长城,不过一公里多路程。从最早的发现、挖掘,到后来的修复、保护,王永庆却在这条路上走了30多年,直至71岁才从景区环卫工的岗位上“退下来”。
而他的亲戚中,仍有不少人在景区从事相关保护、开发工作。虎山村也有很多村民吃上了“长城饭”。王永庆说:“守护长城,没有终点,我们要一直守下去。”
夏末的虎山长城景区,处处透着清新。“前阵子刚经历过罕见的暴雨天气,目前景区已完成修整,开始接待游客。”丹东城建文旅集团虎山长城景区分公司负责人林岩说,如今虎山长城已实现年均接待游客33万人次。
8月19日拍摄的位于辽宁省丹东市的虎山长城景区。 河北日报记者 李东宇摄
“起点”已经成为虎山长城最亮的招牌,到访这里的很多游客,都是奔着这两个字而来。在林岩看来,围绕“起点”,虎山长城可以做更多文章。
“这里既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也是滨海公路G228的起点,同时还是边境国道G331的自驾游起点,我们要结合自驾游激增的特点,以‘东端起点’塑‘文旅热点’。”林岩说。
“做好‘起点’文章,弘扬长城文化,更要记得擦亮长城品牌,打造独特的长城旅游产品,展示长城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董耀会提醒林岩注重长城“东西两端”的互动。
林岩告诉董耀会,5月21日,由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大美中国 相约长城”辽宁虎山—甘肃嘉峪关长城东西两端旅游线路启动仪式,就是在虎山长城举办的。“两省通过整合优质长城文化资源,以‘长城东西两端对话’为主题,开展长城文化交流与旅游合作,联合推出长城旅游精品线路,将虎山长城和嘉峪关长城串联起来。”林岩说。
8月19日,董耀会(左)与河北日报记者王育民在辽宁省丹东市虎山长城景区交流。 河北日报记者 李东宇摄
30多年来,虎山长城的发现、确认和修复保护,也擦亮了丹东“万里长城东端起点”的大品牌。如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丹东段建设使整个丹东长城的保护利用有了全新的起点。
“在丹东的长城遗址点位中,只有不到10%的部分被开辟为旅游景点。”在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宽甸六堡”展览馆即将呈现数字化长城展览,馆长邱金钥介绍,未开辟成景点的遗址大多位于高山深岭,不具备参观的交通条件,现在通过数字化手段,能让观众最大限度地饱览明长城丹东段的雄姿。
40年前,董耀会在万里长城上第一次完整“行走”;如今,他的第5次重走长城历经一个多月后,在虎山圆满完成。
“长城之行的每一次到达,都意味着新的出发。”望着虎山上的雄关险隘,董耀会有感而发:今年是“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活动开展40周年,长城保护事业又迎来了新的起点,随着越来越多新鲜血液的加入,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将会世世代代传下去。 (河北日报记者 王育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