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截止到2023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五大产油国,第一大炼油国。
世界500强企业前10名中,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赫然在列。
要知道,中国曾经长期被定性为“贫油国”。
对于今天中国石油产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美国没想到,德法俄三国也没想到。
那么,“贫油国”的结论是怎么得来的,又是怎么被推翻的?
中国石油产业的高速发展,为什么是美德法俄没有想到的?中国石油产业又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
埋头苦干:
从20世纪初陕西延长县打出第一个油井开始,中国石油产业的历史已经超过百年。
延长县打出的油井,很快便引得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前来进行地质勘探,并斥巨资一口气打了7口油井。
但是该公司却得出了“延长县油井产量没有工业价值”的结论,从而不得不放弃继续开发。
1949年以前,德、法、俄等国都曾试图在我国勘探并攫取石油资源,但最终都一无所获,不得不以失败告终。
“中国是贫油国”的说法,也就是这样传开的,可中国共产党人却偏偏不信这个邪。
自陕北红军于1935年解放延长县,成立延长石油厂。
该厂不仅生产了汽油和煤油,还生产了包括擦枪油、凡士林以及油墨在内的大量石油制品。
该厂的石油产品,不仅在抗战期间满足了延安党政军民的需求,还被大量输送到根据地以外,换回通讯器材、药品布匹等重要物资。
至1938年国共合作期间,我党为国民政府提供了钻机和技术人员,开发出了甘肃玉门油田,这也是解放前中国最大的油田。
毛主席更是于1944年为延长石油厂写下了“埋头苦干”的提词,成为中国石油产业的根本宗旨和精神财富。
给自足:
新中国建立之初就成立了燃料工业部,而且只用了三年时间,开采石油产量就达到了解放前的两倍多。
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那三年战火并没未停息,对外要抗美援朝,对内则全国剿匪。
为了加速石油产业的发展,解放军第19军57师经中央军委批准,于1952年全员改编为石油工程第一师。
这支部队转战新疆和东北,在大庆油田会战的三年里,顶风冒雪饥餐渴饮,为打出世界级大油田,推翻“贫油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大量开采石油的同时,党和政府还大力推进石油地质勘探工作,先后在全国各地发现了30多口油田。
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期的10多年中,我国石油的产量每年都以近20%的速度稳步增长。
1978年对于中国石油产业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当年原油产量冲破1亿吨大关,使中国一跃成为当时的世界第八大产油国,实现了自给自足。
但不可否认的是,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石油产业在勘探和开采技术领域,还处于靠人海战术和奋斗精神来弥补设备和技术落后的状况。
邓公对此作出重大指示:要求石油企业加大采购进口设备,加速技术改造,提高开采效率。
由此拉开了石油产业改革的序幕。
锐意进取:
中国石油企业在进入80年代以后,开始全面推广生产经营承包责任制,引进大型计算机、数字地震仪、测井仪等先进勘探装备。
并开始与美、法等国同行合作,逐步攻克技术难关。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中国石油产业与外资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加大合作,共同开发海上石油资源,并成立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石油产业由此成为当时出口创汇的支柱。
石油部于90年代改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在这一阶段,我国石油产业开始实行“油气并举”的措施。
在“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方针的指导下,中国石油锐意进取,形成了庞大的产业规模。
横跨西北地区的长庆油田,是我国最大油气田,位于渤海海域的渤海油田,则是我国最大的海上油田。
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能源的,是我国第二大海上油田南海东部油田。
我国第三大油气田塔里木油田,则成为西部能源经济支柱。
大庆油田多年来始终保持着世界级开采水平,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
后来,中国石化总公司正式成立,将大量石油相关企业全部合并,形成了统一的管理模式。
不仅使得管道运输、炼油化工等行业蓬勃发展,完善了我国现代石油工业体系,还为国计民生提供了大量石油衍生产品。
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油井超过2万座,原油年开采量超过2亿吨,油气管道输送总里程接近20万公里。
合作共赢:
时至今日,中国石油产业已拥有跻身国际先进行列的巨大技术优势。
其中包括超深井钻探能力及配套技术,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理论和配套技术,覆盖全产业链的数智技术等等。
基于这样的优势,中国石油产业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则,我国已经与数十个国家携手共进,建成五大油气合作区、三大油气运营中心、四大油气战略通道。
在海外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成为构建合作格局和多元互补能源保障体系的中坚力量。
今天中国石油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是美德法俄这些在中国大地上没能找到石油,且散布中国“贫油论”的国家,怎么都没想到的。
结语:
曾经,石油提炼出的煤油,在中国一度被称为“洋油”。
相比于世界石油工业史,中国有着近百年的巨大差距。
在脚踏实地的努力下,在科技创新的奋斗中,中国石油产业实现了飞跃发展,创造了无数惊人的奇迹,成为世界石油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参考资料:
环球网:《激荡四十年,中国石油业大发展》
中国能源新闻网:《中国石油:书写与祖国同行的石油史诗》
中国科学技术馆:《你不知道的中国石油天然气发展史》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