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自新一轮巴以冲突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处于极度不安的状态,很多中东国家也纷纷下场。

从去年起,黎巴嫩真主党多次以喀秋莎火箭炮回击以色列。

喀秋莎火箭炮诞生于二战时期,曾在苏德战场中大展神威,即使以如今的军事水准评判,也属于十分强力的武器。

那它都经历过哪些重要战役的考验,表现出的威力又如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时期的喀秋莎

先进的军事装备,往往诞生于战火之中,喀秋莎火箭炮也不例外。

一战前后,沙俄尝试研制一款航空火箭弹,以应对同盟国的威胁,这也是喀秋莎火箭炮得以出现的最初背景。

1939年,日本侵华脚步加快,同时在外蒙古的侵略也愈演愈烈。

由于种种原因,苏联决定加入战局,就在这次战争前不久,喀秋莎试制成功。

当时没有人清楚它的实际威力,只知道这几十年磨一剑的火箭炮,将成为苏联主要武器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1年,喀秋莎完成了发射表演,距离正式服役已经不远。

当时二战已经全面爆发,日本在亚洲区域进行了多年的侵略战争,导致苏联边境也经常遭受威胁,压力很大。

而德国通过闪击战将欧洲各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后,又将矛头对准东方,迫使苏联不得不加快军事部署,增强军事实力,以应对未来局势。

这一年6月22日,德国撕毁与苏联的友好条约,标志着两国进入敌对状态,苏德战争也由此开启。

为了应对德国人的闪击战,苏联紧急成立了一个炮兵连,该部队配备的就是喀秋莎火箭炮。

6月28日,第一批喀秋莎成功交付,并火速配置到炮兵连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15日,炮兵连到达白俄罗斯奥沙尔火车站,此处刚被德国人占领,是德军部署攻防战术的主要支点。

在弗利尤洛夫大尉的指挥下,5门火箭炮一字排开,只用了短短几秒钟的时间,就发射了80枚火箭炮。

在密集的轰炸下,火车站瞬间沦为废墟,德军还没反应过来,就不得不接受溃败的下场。

在后续的报告中,有德军军官认为火车站受到了炮兵师的袭击,但从现场痕迹分析,却没有发现属于炮兵师的蛛丝马迹。

不只是德国人摸不着头脑,苏联士兵也大为震撼。

在喀秋莎火箭炮大展神威前,他们只是单纯觉得这款新型武器将重创德国人,没想到结果不仅仅是重创,而是毁灭对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43年的库尔斯克战役中,德军慑于喀秋莎火箭炮的威力,曾连续出动飞机轰炸。

当时负责指挥喀秋莎火箭炮的伊万尼辛表示,德国人对喀秋莎恨之入骨,每天都要轰炸五六次,每次大概出动50-80架轰炸机。

不过德国人的轰炸没有起到理想的效果,在这场战役中,喀秋莎火箭炮还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喀秋莎火箭炮的弹药大概是60千克,击中目标时会迅速爆炸,火海将吞没周围的一切。

即使是曾操控过这款火箭炮的伊万尼辛都表示,这款火箭炮的威力太过巨大,作为操控者,他都心怀恐惧。

二战结束后,喀秋莎火箭炮暂时完成了阶段性任务,苏联也不必大规模使用这款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喀秋莎与抗美援朝

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

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了掌控亚洲局势,对内战横加干涉,还将战火引到了中朝边境。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接受朝鲜的求援,于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

此后,苏联为我国提供了大量武器,其中就有喀秋莎火箭炮。

1951年9月1日,志愿军炮兵21师203团接到任务,悄悄潜入指定战略点,用24门火炮轰炸美军的阵地。

基于喀秋莎火箭炮的超强攻击力,目标地点瞬间化为一片火海,导致美军死伤惨重。

几轮炮火后,志愿军向目标地点冲锋,很快占领了美军阵地。

被打懵的美国俘虏几乎没敢抵抗,他们甚至认为我军动用了原子炮,才能拥有如此大的破坏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年10月,美军王牌部队美骑兵1师占领了我方的添木洞阵地,并迅速筑起防御工事,以抵御我军的反击。

炮兵21师202团配合友军采用了两个阶段的战略部署。

第一阶段先用机枪扫射,误导对方的战略方向,诱使美军出动步兵反击。

第二阶段,当美军从工事中出来,202团马上用喀秋莎火箭炮轰炸,打击敌人军事力量。

在这次战役中,美军死亡800多人,添木洞阵地被炸得一片焦黑,几乎没有活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2年10月,志愿军与美军在上甘岭地区陷入胶着,一场大战转瞬即至。

在这场战役中,21师的209团和15军互相配合。

在这场战役前期,美第八集团军已经拥有300门大炮、40架飞机和120辆坦克,数量远超我方。

15军可支配的火炮是104门,远低于对手,209团的火箭炮数量更是远远不及。

在对战期间,15军的火炮对敌人的防御工事展开了猛烈进攻,火炮持续了一波又一波,并逐渐向着后方延伸。

随着炮火后移,在前方的幸存美军开始发起冲锋,试图以此为契机攻破我军阵地。

但事实上,15军将炮火射向后方,正是为了误导美军的判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躲在防御工事的美军离开阵地,209团的喀秋莎火炮便齐射而去。

在密集的火炮下,美国阵地几乎被打成筛子。

经过两轮齐射,敌人的防御工事陷入瘫痪,而209团从进入战场到迅速撤离,只用了13分钟。

喀秋莎火箭炮的巨大威力以及惊人效率,是上甘岭战役取胜的一个关键因素,志愿军战士们更是称喀秋莎火箭炮为“炮兵之王”。

后来特等功臣谭秉云回忆抗美援朝战役时,对喀秋莎火箭炮的威力也极为认可,只要被喀秋莎火箭炮打上一波,美军阵地基本留不下什么活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

相较于几十年前,如今的世界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过喀秋莎火箭炮依然是诸多武器中的佼佼者,在地区冲突中,还时有它的身影。

参考资料:

《上甘岭战役中的“喀秋莎”:战士最爱你,敌人最怕你》解放军报

《火箭炮:从“喀秋莎”到“飓风”》解放军报

《关于“喀秋莎”大炮的故事》环球网

《世界战史中的经典战役(三)1941年苏德战争使“喀秋莎”火箭炮一战成名》科普中国

《听老兵讲那喀秋莎火箭炮的故事》中国国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