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是2024年11月24日,我们满怀敬仰和温情,迎来了刘道玉校长91岁的寿辰。

有人说,武汉大学最美的不是樱花,而是“刘道玉时代”。

20世纪80年代,刘道玉校长在武汉大学拉开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序幕。他冲破诸多禁区,用8年时间打造了“高校中的深圳”,人才辈出备受瞩目。

刘道玉,武汉大学“永远的校长”,一代又一代武大学子心中的精神力量。

刘道玉时代 珞珈山奇迹

那是一场对中国影响深远的教育改革。

20世纪80年代,武大最耀眼的不是樱花,还不是中国最美大学之一,而是由刘道玉和他的教授、学生们共同缔造的珞珈山奇迹。

何为奇迹?如果用今天的标准去看——当年的武大,校长不像校长,学生不像学生。

1981年8月21日,时年48岁的刘道玉被任命为武大校长。翌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国务院对他的任命,并说刘道玉“是我国解放后自己培养的大学生中第一个担任大学校长的人,也是全国重点大学中最年轻的校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0年代的刘道玉校长和夫人刘高

在武汉大学开学第一天,刘道玉校长就对全校学生说:“如果老师的课讲得不好,你们可以不听。”

他倡导自由民主的校园文化,从教学内容到管理体制率先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学分制、主辅修制、转学制、插班生制、导师制、贷学金制、学术假制等等,拉开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序幕。

当时的媒体赞扬“武汉大学是高校中的深圳”。那时的武汉大学被称为“解放区”(意指思想极为解放),没有其他学校“三不准”(不准谈恋爱、不准跳交谊舞、不准穿奇装异服)的规定,超过400个学生社团可以自由选择。自学和创造得到充分鼓励。学生思想解放,有着强烈的使命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汉大学校门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刘道玉说:“独立、自由和民主是大学教育的精髓,没有自由民主的和宽松的校园文化,就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

刘道玉校长独创的插班生制,允许社会青年通过考试,直接到武大念大三,毕业后享受同等待遇。著名作家野夫就是第二届作家班的插班生,他感叹“校长给了我们走出深山、人生洗牌的机会”。

1981年武汉大学全面推行学分制后,到1983年暑假,首批共有28名学生提前毕业,大多数只提前了半年到一年,一个名叫张瀚涛的学生却足足提前了一年半,成为“中国当代学分制的第一个受益者”。后来,很多武大学生都立志向张瀚涛学习,争取早日毕业,其中就包括雷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雷军对武汉大学的感情浓厚

1987年,正在武大计算机系读大一时的雷军,读了一本名为《硅谷之火》的书,点燃了梦想之火。他开始有了一个看起来离谱的梦想,那就是创办一家伟大的公司。后来,他发现这很难,于是先给自己定了第一个目标:两年修完大学四年全部学分。

经过地狱般的刻苦学习,雷军终于在两年内修完了全部学分。随后,大三开始,他开始了创业的尝试。这一切,都是后来小米成功的基础。

80年代是武汉大学历史上出人才、出成果的最好时期。武汉大学的毕业生深受国家各部委和沿海开放城市的欢迎,特别是深圳市和海南省对武汉大学的毕业生情有独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汉大学的樱花

实为道玉,却甘做路石

1933年,刘道玉生于湖北枣阳一个典型的农家,排行老三。他6岁放牛,8岁念私塾,先生为他改名“道玉”。他后来的笔名是“路石”,这种自谦恰正如一则奇妙的人生预言——当一块美玉甘做铺路石,必有无数人通过它走向真理。

刘道玉自小以诺贝尔为偶像,一心想成为一名化学家、发明家。当校长一年后,刘道玉被评为化学副教授,1985年晋升为化学教授。尽管校务繁杂,他还是继续深钻化学领域,曾经连续两届当选中国化学理事会理事,发表的论著颇多。但客观来看,校长的工作限制了他对科研的投入。

如他所说,担任校长以后进行了思维的转换,以“培养出让自己尊敬的学生而骄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道玉校长

从寓所到办公室,走路也就10分钟时间,但他常常一走就是半小时甚至一小时,因为经常有学生拉着他交流、提意见。每条意见他都认真倾听,一时解答不了的还要责成相关部门予以回应。他还多次参加学生代表与校方管理人员围绕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会,每次他都先让双方充分发表意见,几个回合下来,轮到校长发言,他总是十分平和地把双方的意见做一个归纳,最后总是站在学生这边。

武大创办新闻系后,首批毕业学员要去新闻媒体实习,因为新闻系知名度不高,很多中央新闻媒体都不接收。刘道玉听说后,带着新闻系主任前往北京,亲自到一家家媒体跑,请他们接纳学生实习。打通了中央新闻媒体实习通道后,学生再去省级媒体,就容易得多。

他爱惜人才,提携了一大批青年才俊。比如,冒着极大的风险邀请“带罪之身”的杨小凯(编者注:杨小凯曾经两度被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被誉为“距离诺奖最近的华人”)到武汉大学任教,成为其学术生涯的转折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道玉和易中天

在《百家讲坛》讲“三国”的红遍大江南北的易中天教授,同样得到了刘道玉的帮助,易中天在武汉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新疆工作,但他一直怀念武汉大学的治学氛围,因此提笔给自己的恩师胡国瑞写了一封信 。胡国瑞找到校长刘道玉,请学校出面,刘道玉亲自找教育部协调此事,将易中天调回武大。

1981—1988年,刘道玉校长在珞珈山畔送走了2万名当时的天之骄子。除了上述提到的雷军、杨小凯和易中天,还包括著名学者邓晓芒,著名企业家陈东升、毛振华、艾路明等。

或许,是改革太过超前,1988年一纸罢令,让刘道玉不得不离开武汉大学。此后,他拒绝了教育部要职、武汉市市长等多个任命安排,也婉拒了多个知名大学校长职位的邀请,而是开始攀登他人生的第二个高峰——教育研究和演讲,并留下长达100多万字的著作和无数次的演讲。《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大学的名片》、《创造教育书系》(5册)等著作以及大量的学术随笔,无不指向中国高等教育的痛处。

由于身体每况愈下以及其他原因,2008年3月22日,刘道玉做了最后一场公开演讲,并宣布正式关闭演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8年3月22日刘道玉校长在武大的最后一场公开演讲(录像截图)

这一消息宣布后,学生们热烈的掌声长达半小时,然而,所有学生都不退场,他只得穿过人群,但未料到1000多人尾随出来。刘道玉不停地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我的讲座门关了,但我的家门没关,欢迎你们随时家访。”

一位听完讲座的学生在日记中说,得以近距离接触老校长,来武大几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老校长是我们心目中永远的校长,直到今天,老校长翩翩的风度,敏锐的思维,远瞻的眼光,和蔼的态度,可敬的人格,武大历史上无出其右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道玉校长

很长一段时间,武大校长的名册里甚至没有刘道玉的名字。校报也不刊登他的文章。但武大学子不会忘记老校长,刘道玉是这所学校的精神力量,是武大永远的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