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延安五老”之一的徐特立,又名徐立华,原名懋恂,字师陶,1877年2月1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四都观音塘(今长沙县江背镇观音塘)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9岁时,饱尝没有文化苦头的父亲东拼西凑了学费,将徐特立送进私塾读书。
在私塾,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庐写的《治家格言》和明代忠臣杨椒山的遗嘱,对徐特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6岁时,因家中亲人去世,徐特立必须自谋生计而不得不辍学。此后,他一边在家乡教蒙馆,一边“兼习科举”,苦读八股。后在长沙举人陈云峰的劝告下,“从此我不做八股了,成了一个好汉学的青年”,一心“读书求学问,进学不进学不去管他”。
1905年,清廷明令取消八股取士,改考经义,并加历史、地理。徐特立参加考试,在3000名考生中名列第19名,名声不胫而走后、各处学堂争相聘用,从此不必再为生计担忧。但那时的他,已开始忧国忧民。同一年,他考入同盟会会员周震鳞在长沙创办的宁乡速成师范,学习教育学、自然科学等新知识和西洋史、东洋史等讲授资产阶级革命的课程,开始接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宁乡速成中学毕业后,徐特立到长沙周南女校任教;后又兴办私学,如梨江学校、长沙平民夜校等。1907年,为抗议清政府在处理教案时妥协退让,他在学校作时事报告时,激愤之下、热泪如倾,竟拿菜刀将自己的左手小指砍掉,蘸着血写了抗议书。这一“抽刀断指”的举动,让他蜚声全省,被进步思想界誉为最有血性的激进人物。
徐特立30多岁时,曾往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被选为湖南临时议会副议长。官场的腐败,使他很快感到失望和愤慨,随之辞去官职重回教育界。1912年3月,他创办了长沙师范;1913年起,又到湖南第一师范等学校任教。
在这个时期,他教出了几个著名的弟子,如毛泽东、蔡和森、田汉……毛先生后来提到这个时期,说当时最敬佩两位老师,一位是杨昌济先生(杨开慧的父亲),一位就是徐老。
40多岁时,徐特立远赴法国勤工俭学,成为年纪最大的留学生;留学期间,他考察了比利时和德国的教育,1924年回国创办长沙女子师范学校和湖南孤儿院。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他出任湖南农民协会教育科科长兼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主任,还被选为国民党长沙市党部工农部部长,为发展湖南的工农运动做了大量的工作。
1927年5月,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遭到疯狂屠杀。面对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徐特立加入中共,并参加了南昌起义。
陆定一曾在《人民教育家》一文中这样说:“人民教育家徐特立同志,就这样给全党同志上了第一课:困难时不要动摇,应当更坚定地奋斗,革命是一定胜利的。徐老给我们的教科书,就是他的入党,这本没有字的教科书,比什么教科书都好,也比什么教科书都重要。”
起义失败后,徐特立决定同贺龙一起上山打游击,因病未遂后、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副部长(部长为瞿秋白)、兼任苏维埃大学副校长,创办了列宁小学、列宁师范等。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徐特立以57岁的高龄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他拄着一根竹杖、扛着防身用的红缨枪,和大家一同行军。瞿秋白在告别时换给他一匹好马,他却总是让给伤病员骑。
到了延安,徐特立曾任边区政府教育厅厅长等职,并创办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出任院长。期间,中共中央曾为他庆祝60岁寿辰,毛先生亲自写信致贺:“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1947年,中央为他庆贺70岁诞辰,毛主席的题词是“坚强的老战士”,朱总司令的题词则是“当今一圣人”。
抗战时期,徐特立还以八路军高级参谋长的名义任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主任,后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驻湘期间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次,省主席张治中约谈他,结果在省政府门口、徐特立被门卫拦下:“今天张主席会见八路军代表,别人免进。”徐特立称自己就是八路军代表,门卫打量了一番、全然不信,竟把他轰走。
徐老一生简朴如斯。新中国成立后,徐特立已72岁,但他不顾年事已高,仍朝气蓬勃地投身于新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在《祝吴老(指吴玉章)七十大寿》的诗篇里,他写道:“……百年殖民地,从此永完结。前途之艰巨,基本在建设。幸勿过乐观,成功在兢业。您我励残年,尽瘁此心血。”他还对好友谢觉哉说:人一天没停止前进,就没有老,一旦停止前进就老了。
此后,这位坚强的老战士,生命不息,奋斗不止。1968年11月28日,徐特立在北京与世长辞。值徐老忌日,如去特以此短文追思,愿徐老安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