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杭州

杭州正式入冬!

这两天

有一股“超凶”冷空气正在来袭

大风、寒潮双预警齐发

全国大部分地区

都将开启“速冻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杭州市气象台发布消息:

昨天下午至28日冷空气持续影响

杭州市日平均气温过程降幅6~8℃

降温不仅带来了体表寒冷不适

更给身体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01

呼吸道“压力大”:

警惕老人孩子感冒

慢阻肺、哮喘等患者请注意

气温骤降,可引起气道免疫力下降,功能受损,从而使得气道反应性增高,引起咳嗽、胸闷甚至哮喘、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

不仅免疫力较低的老年人和幼儿容易感冒,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也更容易发生病情反复或加重。

此外,尤其要注意多种病原体叠加引起的混合感染,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02

消化“压力大”:

胃病喜暖怕冷

冬季饮食请温淡软鲜

胃是“喜暖怕冷、喜润怕燥”的一个器官。气温骤降,胃部受凉可能会影响胃功能,从而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胃肠道疾病。

昼夜温差增加,晚上如果用热水袋,或者温敷贴敷肚脐,可以起到温阳散寒的作用。

03

静脉血管“压力大”:

警惕懒出来的血管疾病

气温骤降后,不少市民选择窝在沙发上、床上“猫冬”的时间会有一定程度地增加。长时间如此会造成下肢血管缺少小腿部肌肉的挤压,造成局部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引发下肢静脉血栓。

以下4类人群需要特别注意:手术麻醉后、下肢肌肉麻痹患者;骨折后石膏固定、局部肢体疼痛而活动受限的患者;产后长期卧床的产妇;长期端坐者,如乘坐如长途汽车、火车的乘客。

市民如出现肢体长期肿胀、低温、麻木等情况时,要及时就诊。

04

心脑系统“压力大”:

心脏不喜欢“冷宫”

对气温很敏感

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很高,特别是寒冷天气。突然的寒冷刺激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气温骤降,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容易出现心肌缺血,这是秋冬季节引发心脏疾病的重要原因。冬季老年人要合理用药控制血压。如果有胸闷、隐痛或心慌等情况,即使发作时间很短,也要格外重视。

冬季也是脑梗的高发季节。气温骤降,昼夜温差悬殊,低气压、高湿度,都容易刺激体内控制血管活动的神经,造成小动脉痉挛,使得血压骤然上升,卒中意外也接踵而至。

一旦发现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眩晕伴呕吐等症状时,必须高度警惕,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05

关节“压力大”:

谨防跌倒骨折

冬季,人体肌肉和韧带柔韧性较差,对关节的保护力度减弱,特别是老年人,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关节损伤及骨折。

06

这个冬天

一起做好这几点

做好关键部位的保暖

头部、腹部、膝关节、肩颈等部位尤其应做好保暖。

戴好帽子,穿双暖和的鞋子。尤其是在户外,最好在脖子上围一条温暖的围巾,可以让人不易着凉;到了夜晚,一定不能把肩膀露在外面。

建议女性朋友尽量减少穿露脐、光腿或者露膝的打扮,晚上盖被子也要把肚子护好。

试试“内贴中松外收口”穿衣法

内衣贴身,中层宽松,外套防风。内衣最好柔软贴身,有助于增加保温性。中层的衣服吸湿性要强,不要过紧,保持干燥。外套一定要防风,最好在领口、袖口、腰部、脚踝处有收口的设计。

天冷行动,家内外都要注意‍

市民在寒冷天气尽量缓步慢行,老年人出行时最好是有人陪伴或者辅助拐棍等,不要穿易滑的塑料底鞋。

在家中,也请市民尽量去除杂乱的物品,创建出一条干净整洁的路线,便于老年人在家中无障碍行走;运动也要充分进行准备活动,伸展肢体,进行“预热”。

适当通风,远离病毒‍‍‍

白天可适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阳光充足,防止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夜晚关好门窗,以防风寒侵袭。

呼吸道抵抗力减退,不少病毒高发,建议出入人多场所,可以戴上口罩。

药别自行停

很多慢性病常常会受到季节的影响,比如高血压。发现异常,及时找医生调整药物。不可随意停药,否则很可能出现病情波动,甚至出现危急重症。

洗澡先洗脚

寒冷天气,洗澡前先用热水冲冲脚,待脚部暖和后再慢慢往身上淋水,让身体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避免导致心、脑等重要脏器急剧缺血。

别乱进补

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注意少吃刺激、生冷和难以消化的食物。

可适当多吃低脂肪、优质蛋白食物(牛肉、虾、蛤肉、牡蛎、鸡蛋、牛奶及各种豆制品等)和含钾、钙的食物(如香菇、芋头、板栗、桂圆、南瓜等),增加维生素A、C的摄取(维生素A主要多来自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于新鲜水果和蔬菜)。

本期指导: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科主任、主任医师 李鹏

供稿: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