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近日,北方某城市的长者食堂运营遇到困难,不少长者食堂停业的消息受到舆论关注。据调查,造成停业的原因是财政补贴难以到位。
自2016年起,中央财政连续5年共计投入50亿元,支持203个地区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上述城市于2019年开始试点建设长者食堂,截至2023年5月,已建成上千处。2021年,该市《关于加快推进“长者食堂”建设不断提高养老助残服务水平的意见》出台,规定了长者食堂的功能定位、设施配置、备案及运营要求等,明确了补贴方案,其中助餐补贴对60~79周岁的老年人,市财政每餐补贴1元、区县财政补贴1元;对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市财政每餐补贴2元、区县财政补贴1元。对运营满一年、经评估合格的长者食堂,年度午餐就餐老人达到4000人次的,年度补助2万元;达到7000人次的,年度补助3万元;达到10000人次及以上的,年度补助4万元。以该市经开区为例,6元的午餐费用,对80岁以上老人市、区共补3元,村集体再补2元,老人仅需自付1元。
民政部发布的《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在20%到30%之间为中度老龄化)。如何解决好与养老相关的种种问题迫在眉睫,考验着政府相关部门的智慧和能力。近年来,以在社区和乡村建设长者食堂来为老年人提供价廉物美、方便快捷的餐饮服务成为全国不少城市的重要民生工程,许多地方政府为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长者食堂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究竟如何让长者食堂更好地发挥作用?
首先,应该明确长者食堂为谁服务的问题。事实上,独居、空巢、留守、失能、残疾、高龄、经济困难的老人才是用餐需求最为突出的群体。财政的补助应该用在刀刃上,设置相应的条件,重点对这些老年群体发放用餐补贴,并为失能残疾老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对所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都发放补贴无疑会给财政带来巨大压力,是难以持久的,更是没有必要的。毕竟,很多老人完全可以自食其力,子女也应当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政府可以在为重点人群提供兜底保障的同时,引导和鼓励社会慈善资金参与这项事业,更好地解决困难老人就餐问题。
其次,应该明确长者食堂如何来建的问题。一方面,政府要做好调查,摸清哪些地方需要建长者食堂,根据服务人群数量和需求做好科学规划,让有需求的老人真正能够受益,避免资源浪费。据报道,南方某市就曾出现“冰火两重天”的现象。有的长者食堂高峰时就餐排队,有的却无人问津。
另一方面,政府制定相关的标准,包括建筑设计、设施配置、营养搭配、食品安全、价格区间和服务范围等,并做好后续的监管即可,运营问题完全可以交由市场来解决。有政策支持和引导、有老人的实际需求,应该就会有专业的企业和人员愿意投入这项事业中。单靠政府或者慈善爱心力量难以支撑长者食堂的长远发展,鼓励运营者多动脑筋让长者食堂发挥更多作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才是将养老服务做大做强的关键。比如,长者食堂在保障好上述重点老年人群的用餐需求的基础上,也可为社区其他有需求的人提供市场价格的营养配餐服务;相关企业也可采用中央厨房的形式降低运营成本等。
2023年10月20日,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多部门印发《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方案要求力戒形式主义,避免资源浪费,防止“一哄而上”“一刀切”。民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动态跟踪,督促指导各地根据现有工作基础有序推进老年助餐服务扩面提质工作。
由此看来,国家层面已经看到了长者食堂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各地在探索老年助餐服务的过程中,宜因地制宜,不断总结经验,救偏补弊,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好。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文:张昊华(媒体人)
编辑:李诗尧
校对: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2FSZ6TK9】获取授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