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真的是农家乐审美吗?
怎么可能!
天大的笑话
就像溥仪曾经说过的一个自己的心得体会,他一眼就能看出这个文物是不是假的,他也说不出来原因,因为生在紫禁城的他,从小到大接触的都是中国几千年下积攒下来最精华的文化瑰宝。
溥仪如此,乾隆更是如此,一个浸染在中国传统文化海洋的人审美怎么可能会差呢?这背后其实另有玄机,甚至隐藏了世界近代史中最大的商业阴谋。
一谈到清朝皇帝乾隆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网上关于他农家乐审美的标签儿,同时还会列举康雍乾三朝官窑瓷器的风格变化,认为乾隆的审美非常土,就喜欢大红大绿,花里胡哨的,如果我们将其当做一个段子来看待,问题不大。
但如果我们想从一个客观理性的角度看待历史问题,或者试图从历史事件背后分析出一些有用的东西,就不能这样了,事实上,后人对乾隆所谓的农家乐的审美就是一种牵强附会,是一种极为片面的归因,进而完全将历史背后的真相掩盖掉了。
学过初中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出口商品就是丝绸,茶叶和瓷器,其中丝绸在汉唐时期是世界贸易中非常重要的商品,甚至还因为其实用性和稀缺性,被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赋予了一定货币和抗通胀的属性。
但到两宋时期,丝绸在国际贸易,尤其是中国出口海外的贸易占比就变得非常低了,这点在考古发现的两宋到明朝时期沉船遗址中都可以得到佐证,这些沉船装载的大部分都是瓷器,丝绸只占了很小的比例,甚至干脆就没有。
造成中国丝绸贸易逐渐没落的直接原因就是中国丝绸技术的外传,包括但不限于中国的桑树苗,蚕种以及蚕丝提取和纺织等诸多技术,不客气的说,现如今全世界所有提取蚕丝的蚕种都是古老中国蚕的亚种,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甚至还可以用西方学者自己的研究成果佐证西方伪史,今天就不在这里展开了,船夫有机会在后续的视频中详细说。
回到主题,和丝绸技术外传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了瓷器身上。好的商品,赚钱的买卖谁看到了不想去分一杯羹啊,更别说类似中国古代丝绸,瓷器和茶叶这种高端暴利高销量商品了,所以西方很早之前就试图仿制中国的瓷器,为此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期间还闹出过用人类骨灰制作瓷器的狗血故事。
但即使是这样西方人也没有找到烧造瓷器正确的方法,虽然方法不对啊,但不影响西方人将人骨灰烧瓷器的这个名字沿用了下来,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骨瓷,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你还愿意花高价买进口的这玩意吗?
为了盗取中国烧造瓷器的商业机密,法国传教士殷弘绪于1699年来到中国,千方百计的从康熙皇帝那里获得了去往景德镇的允许后,便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获取景德镇烧制瓷器的第一手资料,在此期间,他甚至还阅读了大量中国流传下来关于瓷器烧造的典籍和当地文献。
公元1712年,也就是清朝康熙五十一年,法国传教士殷弘绪写了一封万言信给苏州耶稣会奥日神父,信中详细记述了中国瓷器的烧造方法,并指明了西方人之所以没有成功仿制出中国瓷器,是因为没有用高领土。
这还没完,传教士殷弘绪后续还在另外一封信中详细记述了中国景德镇烧造瓷器的诸多工艺和操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如胎釉配置,彩料炼制,成型方法,施釉技巧,彩绘,满窑烧窑,烤花等工艺。
此外,他还记录了当时景德镇的建制方法,工匠收入,百姓生活,治安管理,商品贸易等等,多么敬业的商业间谍啊,也难怪传教士殷弘绪被西方人誉为系统研究中国瓷器的第一人,只是与其说是研究,倒不如说是见不得人的窃取,是现如今西方人自己口诛笔伐的侵权行为。
只是信息透露成了这样,西方人想要寻找高领土以及消化这些技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中国瓷器的技术虽然是在康熙朝泄露到了西方,但西方真正可以出口媲美中国瓷器的商品,大约就是在乾隆朝的中后期。
这下子大家是不是就明白为何在乾隆朝,尤其是乾隆的中后期,中国景德镇烧造的瓷器的风格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背后的真实原因不是因为某个皇帝的奇葩审美,而是中国彻底丧失掉了在世界瓷器贸易中的垄断地位,从绝对垄断变成了互相竞争,从高高在上的卖方市场一下子跌落到了需要不断迎合消费者的买方市场。
那当时清朝瓷器的最大买方是谁?
就是在大航海的背景下烧杀抢掠突然暴富的欧洲商人和贵族,这些突然富裕起来的人自然有着强烈的炫富心理,大红大绿花里胡哨就是这类人最喜欢的,这就跟红腹锦鸡的羽毛一样,全人类在炫富高调这件事上,真的是大同小异。
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西方人通过传教士用非常卑劣手段从中国盗取了商业机密,为了尽快寻找到高领土,便不得不将这个重要的商业机密半公开,进而动员更多的欧洲人去寻找高领土。
如此珍贵的商业机密,一下子成了白菜价,那些后来居上的欧洲瓷器制造商便可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世界近代史中,作为瓷器诞生地的中国逐渐失去了在世界瓷器贸易中的话语权,甚至中国瓷器干脆消失在了中国的出口贸易商品清单中,取而代之的是欧洲一个个新瓷都的诞生。
试想一下,如果中国烧造瓷器的商业机密没有在没有在康熙朝被传教士盗取到西方,中国景德镇官窑烧造的瓷器还会莫名其妙的在短时间内出现巨大的风格变化吗?
很明显是不会的,这就好比如果全世界的智能手机仅有某水果公司一家,没有安卓机,更没有现在的华为鸿蒙,那么你觉得凭着某水果公司的尿性,在每年的新品发布会中还会做出什么创新吗?资本逐利,如果处于绝对垄断地位,整个市场又是卖方市场,闲得蛋疼才会费劲巴拉的搞研发?
但如果09年某水果手机的全部商业机密和技术细节就被全部公开,全球各国的手机厂商不仅可以白嫖技术,还可以在消化两三年后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上,会发生什么事情?你觉得某水果公司还会固执己见的用非常不好用的充电头吗?还会坐地起价收过路费吗?还会将各种配件卖到天价吗?还会自诩为风格独特而丝毫不迎合消费者吗?
当然,大家也没必要太讨厌所谓的果粉,说实在的,放到几百年前,欧美国家同样拥有大量的中国制造的狂热粉丝,法国启蒙领袖伏尔泰更是非常高调的中国迷弟,所以论远程养殖技术,中国才是老祖宗,只是现如今出口转内销罢了。
你看,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如果我们能够透过表象看到本质,很多现如今的国际问题和商业问题,就变得不再难懂,也没啥新鲜的了,只是这个看透问题的方法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出来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