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闻发布会现场

记者从11月2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陕西水网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陕西立足全省水资源禀赋条件和地理水系基本特征,加快推进以黄河、北洛河、泾河、嘉陵江、无定河、延河、渭河、汉江等8条天然水系主脉为基础,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总干线、榆林横线、延安横线、北塬横线、渭北横线、岭北横线、岭南横线等7条人工输配水通道为主骨架的“五纵十横”水网建设,截至2023年底,全省建成水库1060座、总库容117亿立方米,供水能力达到135亿立方米,设施灌溉面积达1773万亩,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陕西省水利厅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左怀理介绍陕西水网建设情况

“我们科学有序推进水网规划建设,省级水网规划人工引调水工程4100公里,其中水网大动脉工程1600公里,骨干输配水通道2500公里,枢纽结点水库77座,总投资6006亿元。”陕西省水利厅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左怀理介绍,目前陕西已建成里水网大动脉工程约400公,建成骨干输水通道约500公里,引汉济渭总干线、延安引黄等一批事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工程先后建成通水,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记者了解到,在市县级水网规划建设方面,陕西11个市(区)中,延安、宝鸡、榆林、安康、渭南、咸阳、商洛市级水网规划均已批复印发;全省需要编制县级水网规划的100个县(市、区)中,71个县级水网规划编制完成;编制和印发了《陕西省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规划》,全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建设,打通水网“最后一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陕西省水利厅二级巡视员闫红阳回答记者提问

“农村供水方面,我们通过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以农村供水工程规模化建设、标准化管理、水质提升和消除直饮窖水‘四个专项行动’为抓手,全面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基本建成了水源可靠、水质优良、管理规范的农村供水保障体系,广大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陕西省水利厅二级巡视员闫红阳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在城市管网难以延伸覆盖到的地区,通过积极发展千吨万人以上规模化农村供水工程,确保不落一户一人;加快建立健全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保障体系,73个县(区)取得CMA资质;以县域为单元,统筹水源、水厂、管网、用户全链条各环节,推进供水县域内统一管理、统一监测、统一运维、统一服务,保障工程长久稳定运行。

农业供水方面,陕西累计建成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186处,其中大型灌区12处、中型灌区174处。截至2023年底,全省有效灌溉面积2172万亩,其中耕地灌溉面积1772万亩,占全省耕地1/3的可灌面积生产了2/3的全省粮食总产量。今年以来,针对3次干旱过程和旱情持续发展态势,先后启动全省和陕北片区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组织延安、铜川、咸阳3市,从南沟门、桃曲坡、龙潭等4座水库向渭北旱塬进行抗旱应急调水。累计投入各级各类抗旱资金7737万元,完成抗旱浇灌面积843万亩。2024年全省斗口用水21.08亿立方米,灌溉面积2757万亩次,有力保障了全省粮食生产“二十连丰”。

据介绍,在深化供水机制体制改革方面,陕西严格落实“四水四定”要求,起草了《关于建立与人口和产业布局相匹配的水资源配置机制的意见》,积极推进水权交易;制定了《陕西省关于推进用水权改革的实施意见》,初步形成具有陕西特色的用水权改革路径和方式;制定了《陕西省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完善成本监审工作机制,提高政府价格决策的科学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和相关配套制度办法,在大中型灌区建立了具有陕西特色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成立了陕西水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有力推进水网投建运营一体化发展。(记者石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