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实话,马斯克被太多人神话了,美国的科研主体是高校和企业,压根不是政府,美国政府搞体制改革,也就影响一些国家实验室,影响一下国家健康研究院这样的联邦资金分配单位,而且这些机构都有几十年历史、内外利益关系盘根错节,哪儿是一个局外人马斯克能在一届总统任期里大改的?

回到中美科技竞争的问题,我们先要搞明白一个问题,美国长期超然的科技实力怎么来的?事实上,科技实力就是钱砸出来的,是产业发展和军事需求促成的,来自美国曾经拥有的碾压全球其它国家的工业霸权。二战前后,美国工业产能远超其它国家,二战后一段时间更是GDP达到全球四成。从二战时代开始,美国一方面自身培养的大学毕业生规模早已远超欧洲列强,另一方面开始每年投入超过GDP2%(也就是超过全球GDP0.5%)的资金支持科学研究,让美国成为德英法再也无法企及的全球科研创新高地。

美国全社会科研投入超过全球GDP0.5%的比例至今未变。这维持了美国长期的科技领先地位,让美国一直是全球产业赛道的开辟者和分配者,这对美国金融和军事霸权是终极保障。美国通过在盟国间赐予和调整产业赛道(典型的就是马歇尔计划开始对西欧日本的产业扶持,和1990年代后把日本优势新兴产业转移到更好控制的韩国台湾),巩固了自己在阵营中的超然地位,进而通过盟国阵营控制全球产业链。

今天的产业发展速度和科技含量都是美国崛起的时代不可比的,中国崛起本来就依赖于科技崛起。美国工业规模超过英国的19世纪末,科技产出还远逊于英国。而中国制造业增加值2010年超过美国,到2020年左右科技产出规模就超过了美国。美国依然占有可观的科技护城河,靠的是存量——包括海量专利、更多的中老年优秀科研人员、地位巩固的科技企业,而非比中国有更多增量。

很多人会用美国这两年人工智能领域的遥遥领先来反驳,问题是美国这方面的领先,最主要原因就两个,一个是美国控制全球顶级芯片的生产销售,二是美国有比中国更好的60后70后科技投资人群体,这二者都是美国的存量优势。

科技产出,根本在人,人才培养是关键。美国是全球最早普及中学和大学教育的国家,大致二战前大多数适龄青年就可以上高中,每年超过10%的适龄青年上大学,二战后二十多年迅速将这个比例提升到超过50%。而欧盟日韩二战后普及了高中教育,大约在1970到1980年代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也就是超过15%的适龄青年上大学。这些国家到现在,整体上劳动力人口里差不多四成是大学毕业。这就是这些国家二战后半个多世纪长期居于全球科技和经济发展上游的首要原因。

中国大陆呢,60后70后只有四分之一的人上过高中,80后也就一半,60后70后只有约2%和5%的人上过大学,80后这个比例提升到四分之一,90后接近四成,开始和发达国家人口教育水平趋近。教育普及的落后,是中国长期产业落后、经济落后的直接原因,而中国过去二十年经济和科技的长足进步,恰恰就是80后和90后教育水平显著提升的体现。

现在中国的劳动力主要就是65后到00后05前,40岁以上的中国人平均教育水平远逊于发达国家同龄人,属于典型发展中国家面貌,40岁以下的中国人平均教育水平接近发达国家同龄人。因此今天的中国可以看成一个7亿人的发展中国家和一个7亿人的发达国家的缝合怪,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出这个特点。中国产业结构也与此紧密相关,40岁以上的人从事相对低技术文化含量工作比如土建、运输、批发零售的比例很高,而科技产业劳动力绝大多数都在40岁以下。

中国科研就非常符合这个特点。二十年前中国科研产出在全球的地位,和现在的印度一样,赶不上荷兰瑞士这种小国,毕竟当年全国大学毕业生累计人数才两千万,博士学历科研人员还真不如这些欧洲小国多。十年前中国全国科技产出和英法德日差不多一个档次。进入2020年代,中国科技产出规模已经除美国外遥遥领先,领先美国的领域也在变多,越来越多工程领域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是毋庸置疑的,新能源行业和汽车行业中国的技术领先也人所共知。

这样增长下去,美国的存量根本比不过中国的增量,过十年中国从基础科研到技术研发超过美国,是无需怀疑的。到2030年代中后期,中国劳动力是75后到10后,劳动力整体教育水平已经接近老牌发达国家,90后00后作为中坚力量,中国科技研发产出必然会超过美国和盟国产出总和,届时起码日韩会倒向中国,美国科技霸权现在已经开始松动,到2030年代中后期会加速瓦解,直到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