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信证券研究
文|孙明新
2024年3月底以来,随着主要企业对玻纤复价,行业开启景气上行周期,但目前企业盈利和估值仍处底部。展望2025年,我们认为行业供需动态平衡有望保持,而风电纱、热塑短切等高端品类需求增量确定性和弹性较高,价格亦有向上弹性;2026年行业新增产能或将明显减少,玻纤供应阶段性紧张的可能性较高,价格有提升空间。综合来看,行业景气提升有望持续,主要玻纤企业盈利改善和估值提升均具备空间和弹性,当前行业处于大机遇配置时点,维持“强于大势”评级。
▍当前处于行业景气向上区间。
复盘历史,前三轮玻纤上行周期约持续一年半左右。本轮周期上行始于今年3月底,主要玻纤企业在成本压力和供需格局改善推动下,对玻纤进行复价且下游接受度良好,行业景气度逐渐修复。我们预计后续风电纱、热塑短切等品类的长协复价在2025年初或将落地。由于近年行业盈利水平较差,我们测算2023、2024年粗纱有效新增产能分别为25.8万吨和46.2万吨,净新增产能分别为30.6万吨和39.0万吨,总体可控。2024年以来虽然国内地产需求偏弱,但由于玻纤替代材料的属性,其整体需求具备韧性,我们测算今年前三季度粗纱累计表观消费量仍有10%以上增长,特别是进入下半年风电需求明显提速,预计全年粗纱实际需求增速仍有6%以上。
展望来看,2025年,玻纤下游需求改善预期良好,我们预计中性情形下国内粗纱实际需求增速有望保持6%左右;行业净新增产能虽有增加,但企业或配合老产线冷修,对供给合理调控,全年供需动态平衡有望保持。我们预计2026年粗纱需求有望延续增长。但根据企业已有产能规划,新增产能或大幅缩减,且部分老产线冷修需求高,阶段性供应紧张出现的可能性高,粗纱价格具备提升空间和弹性,行业景气上行有望持续。
▍当前处于周期底部盈利位置。
在前期复价中,粗纱价格虽整体有提升,但存在结构性差异。在复价过程中,主要玻纤企业自二季度以来单季度净利润改善明显。由于价格提升需要针对不同客户、不同品类进行,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我们认为今年三季度的企业盈利能够较好地体现复价后的真实情况。单三季度来看,我们测算头部企业单吨盈利仍处于周期底部位置,我们判断行业内多数企业仍未盈利。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在玻纤行业景气上行趋势下,若后续下游需求改善良好,部分企业仍存推高产品价格以改善盈利的动能,盈利改善值得期待。
▍当前处于企业估值历史低位。
估值维度看,经历两年周期下行后,已上市主要玻纤企业PB估值已降至历史低位。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在本轮上行周期中,主要玻纤企业盈利改善预期良好,估值具备较大提升空间。另外,在估值底部背景下,长海部分、山东玻纤今年已开始实施股份回购。11月22日,中国巨石公告第二大股东振石集团计划以专项贷款和自有资金增持公司股份5~10亿元。公司股份回购、增持充分展现了对行业和公司发展的信心,在业内有示范效应,或进一步改善玻纤企业的估值预期。
▍风险因素:
宏观经济大幅波动、原材料和燃料等成本提升、新增产能投放非理性、海外需求衰退、国内风电、地产等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
▍投资策略:
我们预计未来两年玻纤下游需求增长预期持续向好。2025年行业供需动态平衡有望保持,而风电纱、热塑短切等高端品类需求增量确定性和弹性较高。2026年行业新增产能或明显减少,玻纤供应阶段性紧张的可能性较高,价格有提升空间,行业景气上行有望持续。目前,主要玻纤企业盈利仍处周期底部位置,估值亦处历史低位。我们认为随着行业景气上行持续,企业盈利和估值提升均有空间和弹性。综合来看,我们认为玻纤行业当前处于大机遇配置时点。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4年11月26日发布的《玻纤行业系列分析报告之六—为什么我们当前看好玻纤行业?》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