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初中文言文教材名篇。
讲述的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齐鲁长勺之战。
其中包含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等名句。
初中时学此篇,不由自主地为曹刿的精妙战术而拍案叫绝。
但多年之后,再读时,取而代之的是后背发凉,一种莫名的沉重和忧伤。
01
前685,齐桓公刚一上任,就要拿鲁国开刀。
理由有二:
1、鲁国弱小,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2、有仇不报是孙子。
齐鲁之间的恩怨情仇,还得从齐国上一任国君,齐桓公的大哥齐襄公说起。
齐襄公在位期间,灭纪、伐卫、干掉郑国国君郑子亹(郑庄公之子)...武功充沛,但他很不擅长治理内政,反复无常,搞得民怨沸腾。
连齐国公室贵族都很没安全感,纷纷出逃保命。
其中,公子纠的妈是鲁国人,就在召忽和管仲的保护下跑到了鲁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在鲍叔牙的保护下跑到了莒国。
召忽、管仲和鲍叔牙是好哥们儿,仨人经常碰头开会,一致认为齐襄公是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多久了。
果然,前686年十二月,齐襄公被堂弟公孙无知等人谋杀。
公孙无知上台后的所作所为,又和他的名字一样,一通胡搞,最终被大夫雍廪给干掉。
齐国陷入混乱...
02
齐国乱了,最开心的是鲁庄公。
齐国的体量是鲁国的十几倍,有这么个强邻,鲁国人实在睡不好觉。
公子无知被杀之后,拥有被选举资格的齐国接班人也就剩下公子小白和公子纠这两个长腿公子了。
谁来接班呢?先到先得呗!
鲁庄公叫来公子纠,见缝插针:想回国当老大吗?孤可以帮你,但得答应孤几个条件...
公子纠很上道:OJBK。
鲁庄公当即派军队护送,同时很贴心地给管仲一支人马,叫他去解决掉竞争对手——公子小白。
管仲在半路设埋伏,一箭命中公子小白。
可等公子纠他们赶到齐国的时候,当场石化:妈呀,见了鬼了!
这个鬼,就是小白。
原来,管仲射中了小白的带钩,小白装死,逃过一劫。
错误战报,也导致公子纠误判形势,200多公里的路,慢悠悠走了6天。
到齐国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小白已经华丽转身。
03
公子纠不甘心,跑回鲁国,请鲁庄公发兵,强行夺位。
小白已经占了先手,公子纠再有所动作,就是叛乱,胜算渺茫。
但鲁庄公还是继续在他身上押了注。
理由:
1、齐国内耗符合鲁国利益;
2、鲁庄公和齐襄公之间,有杀父之仇。
《左传·桓公十八年》记载:
“夏四月丙子,享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于车。”
《史记》的记载则更香艳:
齐襄公通桓公夫人,公怒夫人,夫人以告齐侯。
夏四月丙子,齐襄公飨公,公醉,使公子彭生抱鲁桓公,因命彭生折其胁,公死于车。
说:
鲁桓公被杀,是因为齐襄公和妹妹文姜(鲁桓公的老婆,鲁庄公的老妈)之间有不伦之恋。
鲁桓公得知暴怒,同时怀疑太子同(即鲁庄公)不是自己的种。
文姜跑到齐襄公那里告状,齐襄公为了给妹妹出气,设局谋杀了鲁桓公。
谁说的对,其实不重要。
因为鲁庄公都只能认鲁桓公是亲爹。
亲爹死在齐人手里,那就怨不得我了!
鲁庄公亲自领兵伐齐...
04
可惜事与愿违,毕竟所有的欲望,都是要靠实力说话的。
鲁军大败,鲁庄公被迫化妆逃跑。
随后,齐桓公开出条件:
你不答应,我就打到你服为止。
1、公子纠必须死(齐国公室贵族以后都不会跑去鲁国了,如若不然,公子纠就是榜样);
2、把召忽和管仲送回齐国,表面上说和管仲有生死大仇,必须亲自报。实际认为这俩是人才,不能留给鲁国。
《史记·齐太公世家》载:
齐遗鲁书曰:“子纠兄弟,弗忍诛,请鲁自杀之。召忽、管仲雠也,请得而甘心醢(把人杀完了再剁成肉酱)之。不然,将围鲁。”)
鲁庄公认怂,全盘接受:小弟我错了,之前是我有眼不识泰山,您多多担待。
可过了几个月,齐国再一次对鲁国发动进攻。
鲁国已成了板上鱼肉...
就是这个关键时刻,曹刿出现了,请见鲁庄公。
05
插一嘴:
《曹刿论战》里有这么一句话: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是鲁庄公的同乡嘲笑他:
国家兴亡,那是贵族们的事,你是哪根线?
其实,春秋时代,姓氏制度还没有完全普及,但凡有名有姓的,哪怕开场是个路人甲的角色,其实都带着极强的身份背景。
曹姓,出自曹国,其始祖曹叔振铎,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
曹刿这会儿出现在鲁国,有可能是因为家族败落或者其他原因。
其真实身份,可能是曹国公孙一类的人物(参考商鞅)。
他要真的啥也不是,连王宫门卫那一关都通不过。
06
很多708090后坑淡忘了,贴下原文: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大意是:
曹刿单刀直入:想打赢这一仗,要先盘盘自己有什么优势?
鲁庄公老实回答:孤从来不吃独食,好东西都会拿出来分享。
扯JB蛋:一国之君会拿自己的东西分给老百姓吗?
曹刿:还有吗?
鲁庄公:孤在各种祭祀仪典上都力争完美。
扯JB蛋(2):打仗和跳大神,有毛关系!
曹刿:还有吗?
鲁庄公:我能保证全国司法公正!
曹刿:总算说到点了,以民为本,就算接下来的战役,依旧失败,只要人民拥护你,那就没有亡国的危险,你赶紧收拾收拾,跟齐国干。
07
接下来就是长勺战场,曹刿的精妙战术: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令人后背发凉的是:
春秋时代,打仗都是讲礼数规矩的:交战双方摆好队形,擂鼓、冲锋、开片、打完收工。
可在曹刿这儿,规矩没了。
一通鼓后,齐军开始冲锋,鲁庄公见势就要A上去。
曹刿说,再等等,时机还没到。
三通鼓罢,曹刿才让鲁军开始行动。
在齐军看来,前面敲了两通鼓,你们都没动,是不是可以默认为,鲁军打算打白旗投降了?所以根本没防备,结果惨败。
曹刿利用的,就是齐军比鲁军要脸,赌齐国一定会按周礼行事——鲁国人不击鼓,=原地不动,齐国又退回去。如果齐军不守规矩,鲁国就惨了。
然而曹刿赌赢了
所以齐军才会“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让鲁国摆了一道。
08
齐军不是傻,是之前没让人这样骗过,不知道还有这种操作。
所以,偷鸡这种事,只能用一次。
大争之世,全靠实力说话,一个长勺之战并没有让齐国伤筋动骨,齐国国力仍旧全方位碾压鲁国。
长勺之战后,鲁国打了很多败仗,搞得焦头烂额。
鲁庄公实在没办法,又玩了把更大更阴大的:
跟齐桓公打招呼,俩人举行会盟,开个party交流感情。
等齐桓公到了,曹刿客串了把刺客,拿刀顶着齐桓公的脖子,要他退地: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吃我的给我吐出来...
齐桓公只能认栽,土地没了可以再打,保命先:你说退就退!
“嗯?你说什么?!”曹刿使劲提了提刀口。
“大哥,你别激动,我都说啊,你说退就退。”
09
就这样,借着不讲礼数的战法、近乎无赖的国际操作,以及鲁庄公还不算太差的个人能力,鲁国苟了32年。
各国在经历过各种诈术之后,也都明白了:再恪守周礼的战争规则,迟早会被吃到骨头渣都不剩。
于是大家都不讲规矩了。
可笑的是,鲁国又打不赢别人了,急忙又捡起自己是周礼正统。
谁整天鼓吹恢复周礼最起劲?
孔子嘛。
孔子哪国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