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0月20日,在中印边境海拔3000多米的喜马拉雅山脉西麓,中国边防部队对入侵我国领土的印度军队发起进攻,这一消息传到新德里,印度朝野震动,印度总理尼赫鲁、苏联领导人郝鲁晓夫、美国总统肯尼迪都曾判断中国领导人是不会在中印边境动真格的,都未曾想到在这样一片终年积雪、森林遍布、人迹罕至的地区会爆发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示意图
我们把视线拉回到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印边境爆发战争的前夕,探讨中印边境爆发战争的起因、经过、结局。
一、中印边境领土争端的根源。
历史上,人们习惯把中印边境分为东、中、西三段,虽然在历史上两国都未对此正式划定过,但中印两国人民都默认按照双方的行政管辖范围自然形成的传统边境线为界,一直受到中印两国人民的尊重。然而,在英帝国殖民统治印度的时候,英国人在中印两国边境上又重新划定了一条“约翰逊线”、一条“麦克马洪线”,两条线把历史上长期属于中国的约1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纳入了英属印度的版图,中印边境冲突至此埋下祸根。
中印领土争端示意图
二、中印边境冲突前夕,印度蠢蠢欲动,期望抓住四个机会,造成既成事实。
其一,抓住朝鲜战争机会。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新中国的军事力量迅速向东集结,无暇西顾,刚刚独立三年的印度认为机会到来,趁机把军队推到“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并占领藏南重镇达旺,造成既成事实。
其二,抓住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机会。印度政府想借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俱兴,需要平定国民党残余势力,疏忽边远地区,对中印边境无暇顾及的这一机会,快速占领中印争议领土,造成既成事实。
其三,抓住1959年西藏发生叛乱的机会。1959年我国西藏地区发生叛乱,但很快被解放军镇压,不过印度当局还是计划利用这一机会,希望争取到一部分西藏人的支持,来实现印度的边境目标。
其四,抓住美苏支持印度的机会。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交恶,苏联也开始偏向印度一方,得到美国和苏联支持的印度,说话的声音也高了,不断在中印边境地区制造摩擦。
时任印度总理尼赫鲁
三、中国政府在争取中印边境和平所做的努力。
其一,中国政府的“仍让”。1959年8月25日,在中印边境东段的朗九爆发了双方的第一次武装冲突,10月印军又多次在西段的空碦山口向我边境守军发起开火挑衅,面对印度的咄咄逼人,中方选择了“仍让”,呼吁中印双方尽快举行会谈,中方的这一建议遭到印度当局的拒绝,但是中方为了显示谈判诚意,还是单方面从中印边境后撤20公里,并且在我方控制区域内坚持不开枪、不巡逻、不平叛、不打猎、不演习、不爆破。
中国军队在中印边境
其二,毛主席亲自修改中方交付印度外交部的通知。中印冲突前夕,毛主席从中国的整体战略出发,不希望同印度彻底搞坏关系,当时中国驻印度大使向印度外交部提交了毛主席亲自修改的通知。通知中,毛主席语重心长的说:“中国和印度是友好的伙伴关系,过去一千年如此,今后的一千年、一万年依旧如此"真可谓是推心置腹。
其三,周总理亲赴印度协调中印边境冲突问题。1960年4月19号,为了中印边境的和平,周总理亲赴新德里进行中印边境争端问题会谈,这时周总理为了中印友好,第四次前往印度进行斡旋。
周总理为和平前往印度与尼赫鲁会谈
四、中国政府以及领导人的拳拳之心,印度当局者却毫不领情。
中国政府的“仍让”、中国领导人的拳拳之心,并没有唤醒印度统治者,印度总理尼赫鲁的态度却没有丝毫转变,依旧不接受中国政府提出来的搁置争议的建议,再次提出要把有争议的12.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纳入印度的版图。印度总理尼赫鲁更是大吹“前进政策”,要求印度边境守军要尽一切可能把印度边境向前推进。到了1962年,印度军方在中印边境争端地区部署了20多个据点,有些据点楔入我方据点中间,有些据点绕到了我方据点后方。
印度边防军据点
五、是可忍孰不可忍,中方发出措辞严厉的外交照会。
在中国有句老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面对印度政府的咄咄逼人,当到了忍无可忍的时候,中国军队唯有奋起反击了。
1962年9月17日,中国政府向印度政府发出了措辞严厉的外交照会,指出:如果印度政府一意孤行,用武力扩张领土,我边防部队必然奋起反击,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均由印度方面承担。
六、印度盲目自信,三方面武断中国不会开战,继续挑衅。
其一,印度武断中国无暇顾及如此边远之地。中印争端地区中年积雪,到处都是原始森林,交通不便,运送物资困难,印度武断中国无暇顾及如此边远之地。
其二,依靠国际社会的支持。印度独立以后,一直奉行不结盟政策,为印度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名声,武断印度的这些国际资本,会让中国人在采取行动的时候有所顾虑。
其三,中国内外形势均困难。1962年,国内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台湾蒋介石政府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反攻大陆;国外中苏关系全面紧张,美国极力插手越南事务,直接威胁到中国的南大门,中国当时处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合围之中。
印度当局盲目自信,从这三个方面武断中国不会在中印边境开战,继续向中方发起挑衅。但是印度当局只估计错了中国应战的困难,却忽略了中国人民的决心。
七、以打促和,果断开战,
(一)趁着夜色,悄无声息,进入阵地。
1962年10月19日傍晚,我军各参战部队悄无声息的抵达克节朗河北岸,各部队进入参战阵地,而河对岸的印军却对此一无所知,我军中路部队更是趁着夜色的掩护渡过克节朗河,向印度边境守军的后方穿插。
我军正在进入克节朗阵地
(二)首战告捷,歼敌一部,收复失地。
1962年10月20日早上,随着两枚信号弹升空,炮火声瞬间响彻喜马拉雅山谷,密集的炮弹落到克节朗和章多的印军阵地上,印军死伤惨重,我军在炮击后犹如猛虎下山,迅速向印军发起攻击。印军面对突如其来的攻击,再加上我军早已切断印度守军之间的电话线,让印军在一开始就陷入各自为战的境地,一下子乱了阵脚,战斗仅一个小时左右,我军就歼灭印军主力第七旅1800多人。1962年10月25日,印度驻军在未发一枪一弹的情况下就匆匆撤出阵地南逃,我军收复了自1950年起让印度占领的藏南重镇达旺,至此,我军在中印边境战争取得了的第一阶段胜利。
我军向印军阵地发起冲锋
(三)全线追击,分割围歼,再次告捷。
1962年11月13日,印度考尔中将下令印军次晨对中国军队发起攻击,因为11月14日是印度总理尼郝鲁76岁的生日,考尔中将想通过胜利向总理尼赫鲁献上寿礼,但是考尔是否没有想到在瓦弄地区有一支中国的精锐部队54军130师正在等待着考尔率领的印军。
11月14日清晨,印军向我130师阵地发起攻击,战斗持续了6个小时,印军都未攻克130师阵地,印军已经成了强弩之末。到了傍晚,我130师向印军发起了反冲锋,双方激战一昼夜,到了16日清晨,我军在炮火的驰援下,一举突破印军阵地,考尔中将看到献礼计划即将失败,命令部队后撤,我军发现印军要撤走,开始全线追击、分割围歼,全歼印度第11旅。
印度守军在阻击我军进攻
(四)全线反击,出奇制胜,三战三捷。
1962年11月18日,我边境部队开始全线实施反击,而此时我军一支1500人组成的部队已经通过“贝利小道”到达登班,切断了印军的后撤之路。18日早上,驻守在达旺的我陆军55师和配属两个炮兵团沿公路向南进攻,一天之内就攻破印军62旅为主力的色拉阵地;据守在德让宗的印军65旅得知62旅被围困后,开始撤出阵地向邦迪拉撤退,令65旅没有到的是他们的后撤之路已经让我军奇兵(奇兵为我军通过“贝利小道”到达登班的1500人)所切断,像62旅一样被我军围困在公路上;印军驻扎在印度的48旅,得知65旅被围困后,联合一支轻型坦克增援德让宗,但是他们还不知我军已经攻占德让宗继续向南进攻,就这样印度的增援部队与我军的攻击部队在一条狭长的公路上相遇,印军像是被我军吓到了,一触即败,还丢掉了邦迪拉,我军三战三捷。
我军炸毁印军坦克、装甲车等
(五)适可而止,主动撤军,换取和平。
我军在占领邦迪拉后,前边是一马平川的印度阿萨姆平原,印度边防重镇提斯普尔就坐落在此;我军西线部队也逼近印度河上游重镇楚舒勒,而此距离印度首都仅仅300公里,印度北大门被我军打开。这一消息后传到新德里后,恐惧、惊慌、流言弥漫在了新德里上空。尼赫鲁开始向美军求援,要求美国派战斗机和轰炸机增援印度,肯尼迪下令美国航母迅速开向孟加拉湾,而令世界各国都没有想到的是,11月21日,我边境守军主动停火,开始后撤到我军1959年11月7日的实际控制线,而且又从这条线又后撤了20公里。
我军士兵在胜利后的高呼
尼赫鲁得知这一消息后,召见我国驻印度大使,问我军为啥要后撤?事实上不仅仅是尼赫鲁,我边境守军也想不通?世界各国都想不通?
值得一提的是,1962年11月21日后,中印边境开始归于稳定,至今都未在发生武装冲突(肢体冲突不算武装冲突),或许今天的人们想通了我军为啥要在当时后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