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委近期发布的市区部分市场主副食品价格显示,“有机花菜”这一项,价格明显下滑,在一超市,最低价格为每斤1.98元。

市民:“花菜自由”不再是个梗

“天气凉了喜欢在家涮个小火锅。对我而言,花菜是我的心头好。”昨天中午,刚从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常青农贸市场买了3斤花菜回家的邹丽丽感慨地对记者说,“前阵子最贵时,花菜卖到了七八元一斤,眼下终于实现了‘花菜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邹丽丽的感喟并非矫情。这几天,不少市民注意到,在一些农贸市场上,曾经售价较为坚挺的花菜,价格出现大幅松动,甚至卖出“一斤一元多”的“跳水价”

根据市民介绍,记者连续多日在市区多个街区内看到,一些流动车辆满载花菜,车身小广告上打出了“五元两颗”“十元六斤”的“超级优惠价”广告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实地所见表明,被摊主“大抛售”的“五元两颗”花菜,单颗都在3斤以上,拿在手上沉甸甸的分量证明了摊主的诚意不虚。

“花菜价格近期这么便宜,还真是没想到。这样亲民的价格,和此前不断走高、与猪肉有得一拼时的售价,可以说是天差地别了。”在市区板桥新村农贸市场买菜的许军说,“孩子们挺喜欢吃花菜炒蛋,平时家里也常做干锅牛蛙,花菜是标配。如今价格下来了,消费者是正儿八经地得到了实惠。”

我市一名农艺师告诉记者,花菜受消费者青睐,自然有其道理。从植物学分类来看,花菜是甘蓝的变种,属于十字花科蔬菜,它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质地细嫩、味道甘美,还具有减肥瘦身、美容祛斑、延缓衰老、防癌抗癌等功效。

商户:本地花菜“背刺”外地花菜

花菜的价格近期可以说是一降到底了。主要原因是本地花菜大量上市,‘背刺’曾经价格高高在上的外地花菜。”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我市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南通农副产品物流有限公司采访时,正在批发摊位上忙碌的商户黄女士告诉记者,“做生意讲究随行就市。你要得少,花菜批发价就给你2元一斤;你要得多,50斤以上的批发价我给你1.5元一斤。”

安徽口音的黄女士看上去性格耿直,是个爽快人。她说,花菜也分品种,“你看我摊位上的花菜,饱满厚实、分枝不多吧?这就是好品种的、出自如东的本土花菜,一颗都在3斤以上,口感更好、营养更佳。说到底,还是一分钱一分货!你要便宜的,我也能帮你搞来,但那些都是质量差的花菜,行内俗称‘尾菜’,5毛钱一斤!还有街上用货车拉着到处兜售的那些花菜更加不值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户陈师傅面对现场采访的记者,直言不讳地介绍,他卖的是从海门一蔬菜生产基地采购的花菜,对外批发价也在1.5元到2元之间,“前一段时间出售的是来自甘肃兰州的花菜,最贵时确实一斤卖到七八元。现在,品相好一些的,均价基本上都在2元左右”。

另一家商户的摊位上,和爱人一起整理着各类蔬菜的李师傅,操着一口浓重的海安话对现场探访的记者介绍:“这两天,海安李堡、角斜的有机花菜大量成熟上市,在我这儿,只要批发的数量达到二三十斤,就可以享受每斤八九毛的优惠价。”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零售商和市民骑着小三轮或电动自行车赶来,将一包包不同分量的花菜从一家家批发商手中买走。

在地处观音山街道的大润发超市内,当班营业员也证实,目前销售的还是来自甘肃平凉的花菜,售价为每斤2.58元,“不过,眼下本地花菜在唱‘主角’了,价格确实在下降”。

专家:错季产销更能提高价值

“近期花菜出现价格下滑,有多种原因。天气较暖加快了本土花菜生长周期,产量显著提升;本地花菜的大量集中上市,导致花菜价格与上个月相比出现显著下降。批发价也从原先的每斤2.5元至3元,降至现在的每斤1.8元左右。”昨天下午,通农物流蔬菜区主办茅小飞向现场采访的记者分析说。

茅小飞介绍,本地花菜主要源自海安、通州及周边盐城东台等地,均为品质上乘的有机花菜,但此前花菜供应稍显紧张的阶段,市场上的花菜则更多来自河北的张北和甘肃的兰州。

至于花菜价格曾一度攀升至每斤八九元,茅小飞分析,这是因为当时本地花菜产量有限,而外地花菜运输与保温等成本增加所致。他表示,本地蔬菜价格预计下一阶段将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波动幅度不会太大;不过,如果气温骤降或遭遇恶劣天气,菜价或将出现波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了解到,目前,通农物流农批市场内从事蔬菜经营的商户超过1000家,近期每日蔬菜销量达1800吨,高峰期销量在2500吨到3000吨。为确保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市场管理层积极落实多种保护措施,若遇恶劣天气会组织经营户直接从产地发货,保障货源充足。此外,市场还有两座冷库用于蔬菜冷藏保鲜,以备不时之需。

我市农业部门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花菜在我市各地广泛种植,规模各异;其中,位于启东市南阳镇的北清河村,曾是名扬一方的“花菜村”。同样,在启东市海复镇的青华家庭农场,通过种植花菜等蔬菜,不仅自身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周边200多户村民通过流转土地实现年增收4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加近5万元,由此又直接带动了当地数百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增收‌。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的花菜种植采用了多种技术和管理方法。撇开目前受气温影响等一时的集中上市不谈,平时种植户采取‘错季’产销,做到了季季丰产、茬茬增收‌,提高了蔬菜的销售价值。”工作人员表示。

采写:南通报业全媒体记者 周朝晖 张园

编辑: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