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厌学的“冰山”之下,隐藏着他真正的内心需求。
01
儿子今年14岁,正读初二。我之前怎么也想不到,厌学、躺平、摆烂这些词,竟然会跟我的儿子扯上边!
一直以来,他都是令人羡慕的“别人家孩子”,成绩好,性格温和又懂事,还担任班委。
但最近这段时间,儿子像变了一个人,总以各种理由请假,不是头疼就是胃不舒服,总之就是想请假,不想去上学。
一开始我还挺紧张,赶紧带他去检查,结果啥事也没有,我这才反应过来,原来他是故意装病!
我气不打一处来,冲着他大声嚷嚷:
你这孩子,咋就这么不懂事呢?眼看期中考试就要到了,你不好好复习,还给我来这套,想气死我啊!
儿子见被我拆穿,只好耷拉着脑袋,乖乖回到学校。
可还没安稳了几天,又被老师投诉,说他上课总是发呆走神,被老师提醒,还胆大包天地跟老师顶嘴。
我和老公一听,火冒三丈,直接把他叫到跟前,狠狠地责备了一通。
没想到,儿子眼睛一瞪,竟然直截了当地说:“我不想上学了!”
这话一出,我俩都愣住了。
虽然我和老公虽然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但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重视儿子的教育。
为了能给他更好的教育资源,小学三年级时,我们省吃俭用,卖掉原来宽敞的大房子,换了一套两居室的学区房,就为了能够让他顺利进入重点初中,接受更好的教育。
我常常对儿子说:“只要你好好学习,爸爸妈妈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
而他也非常理解这份苦心,从小学到初一,他学习一直很努力,成绩也不错。
然而,自从升入初二后,随着科目的增加,学习难度的提升,儿子开始感到力不从心,常常向我抱怨:“老师讲得太快、作业太多、没时间复习……”
但这些都被我一个个驳回:
重点中学就是这样啊,竞争激烈才会激发出潜力,你看看周围的同学,个个都在拼命往前冲,你不努力,怎么能跟得上呢?
本以为他能听进去,没想到,接下来的几次考试,儿子的成绩如滑坡般,一落再落,从原来的班级10名左右,滑到了30多名。
我开始着急了,批评了他几次,没想到不但没用,反而儿子更叛逆,经常不等我把话说完,就“砰”地一声,狠狠一甩门,把我关在外面。
气得我在门口骂他:“白眼狼、笨蛋一个!”
自那之后,家里就像被乌云笼罩,儿子的变化让我措手不及。
他开始选择躺平、摆烂,书本一丢,作业不写,整天抱着手机玩个不停,还时不时装病,逃避学习,脾气也变得异常暴躁,一点就着,动不动就不想上学了。
连老师都头疼,说儿子现在就像个刺猬,谁靠近就扎谁,管都管不动。
02
回想起去年,儿子还那么优秀、懂事,我真是想不通,短短一年时间,好好的孩子,怎么现在会变成这样?
带着疑惑,我开始学习青春期孩子厌学的问题,通过看书和听课,我逐渐意识到——原来,我只看到了孩子厌学的表象,却未曾深入了解他内心深处的“冰山以下”。
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冰山理论:
如果把人的“自我”比喻为一座冰山,那么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冰山以上很少的一部分——行为。
而隐藏在更深层次的感受、观点、内心的期待、深层的渴望及真实的自我,却不为人所见。
其实,孩子的任何行为背后,都有父母待解读的情绪密码,如果只纠正孩子表面的行为,而看不到他行为背后的真正需求,只是治标不治本。
当我看到儿子成绩下滑、厌学时,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他不够努力、不上进,遇到困难只知道退缩。
于是,我便开始指责和批评他,却从未真正静下心来,去探寻这背后隐藏的原因,更没有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
相反,只是一味地给他施加压力,希望他能自行振作。
然而,对于孩子来说,面对困难却得不到理解和支持,自己又无法独立解决,还要承受来自父母的否定和指责,这无疑会严重打击他的自信心和胜任感。
长期以往,当他发现自己无法突破时,便陷入迷茫与无助,最后索性放弃努力,选择躺平、摆烂。
另一方面,我对儿子的高期待,无形中成了他心中的负担。
小学时期,他一路顺畅,但进入重点初中后,周围人才济济,竞争激烈,他的优越感不在,开始变得害怕失败,更害怕让我失望。
这种压力,日复一日地累积,又得不到释放,渐渐地这种挫败感和无力感,让儿子越来越沮丧,最后选择逃避。
看清了儿子问题背后的原因,那要怎么做才能重新激发儿子的内驱力呢?
我决定分3步走,下面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
03
第一、遇事一定先冷静,批评指责没有用,让孩子愿意静下心听我们讲,教育才会真正有效
青春期的孩子大脑发育尚不成熟,表现出暴躁、冲动的行为是正常现象。
面对这些情绪,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尊重并接纳孩子的真实感受,而不是急于改变结果。
以往,每当儿子说出或做出与学习无益的事情时,我总是急于反驳与否定,试图通过不断的说教,来改变他的想法,恨不得他立马改头换面。
然而,这样的做法非但没有奏效,反而让儿子变得更加叛逆与抵触。
现在我选择尊重、理解和接纳。
那天,班主任给我打电话,投诉儿子带手机到学校,还公然在课堂上看小说。
我一听,火气“噌噌”往上冒,要是搁以前,肯定二话不说,劈头盖脸一顿熊,现在,我必须忍住。
儿子放学回来后,因为心虚,轻手轻脚地躲进了房间。我呢,也不急着兴师问罪,厨房里忙活着,跟平常没什么两样。
饭桌上,气氛有点微妙,儿子小心翼翼地开了口:“妈,今天老师,有没有说我什么?”
我故意装得云淡风轻:“哦,提了一嘴,说你挺有‘个性’的。”
儿子一听,眼睛瞪得溜圆,估计心里头正琢磨,我这话是褒是贬呢。
“儿子,你知道吗?妈妈上学那会儿,也会偶尔在课堂上,偷偷打开漫画书,眼睛还时不时地偷瞄老师,心里七上八下的。”
说着,我故意夸张地比划着,儿子一听,紧绷的小脸渐渐放松下来,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了。
我趁热打铁,接着说:
“妈妈知道最近你学习压力大,想通过玩手机、看小说来放松一下是不是?这都没问题,问题是,你在课堂上看,这确实违反了校规,老师提醒你是对的,同意吗?”
儿子点了点头,眼神里多了几分认真和思考。
“以后啊,咱们每天可以设定1个小时的玩手机时间,你可以尽情享受你的小说世界,妈妈绝不干涉。但在学校,咱们还是要集中精力学习,好吗?”
没想到,儿子不仅接受了约定,还主动承担起了收拾碗筷的任务。我知道,他这是听进去了。
第二,处心积虑去给儿子立“学霸人设”,去重新激发他的自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变得更好
其实,一直以来儿子的学习表现都挺不错的,只是最近遇到了瓶颈,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结果信心受挫,没有了胜任感,开始有点“自暴自弃”的倾向。
针对这种情况,我制定了“学霸重启计划”。
计划的核心就是不批评,只肯定!每天发掘他的闪光点,认可他,肯定他,让他心里美滋滋的,让他意识到,自己其实是一块被灰尘暂时掩盖了光芒的金子,只要稍加擦拭,就能重新焕发光彩。
“看你这道题,思路多清晰,简直是学霸附体嘛!”
“今天这单词记得又快又准,效率提高了不少。”
“儿子,今天开家长会,老师特地表扬你,说你潜力无穷,一看就是个聪明孩子,只要好好培养,将来定能大放异彩。”
“最近,妈妈每次看到你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主动写作业,手机都乖乖地放在一旁,自控力很强嘛,继续保持!”
“儿子,好消息!这次测试成绩出来了,你进步了10名。我早说过,你就是个学霸,只要努力,没有什么是你克服不了的。”
这样的话语成了家里的日常,慢慢地成了一种习惯。
渐渐地,儿子的自信心一点点回来了,整个人也变得平和起来,学习状态也稳步提升。
其实,给儿子立“学霸人设”,实则是在他心中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这颗种子,在积极的暗示与鼓励下,逐渐生根发芽,让孩子自己从心底相信——他能行。
第三,给孩子一个温暖有爱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安下心来,才能实现“静而生慧”
过去,我常常不自觉地给孩子施加过高的期望,让他承受了本不该有的压力。
实际上,这无形中变成了一种束缚,要求他必须在学习上出类拔萃,以满足我们作为父母的期望,避免让我们失望。
现在想想,儿子才14岁,正是尽情探索世界的年纪。
我要做的,就是为他营造一个松弛而温馨的家庭氛围,能让他内心保持平和与自信。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即使未来路途上遭遇风雨与挑战,他也能够从容不迫地去面对。
想明白了这些,我也终于释然,晚上坐下来与儿子进行了一场心与心的对话:
“儿子,妈妈想对你说声抱歉。
过去的日子里,我可能给了你过多的压力,寄予了太多的期望。
但请记得,你始终是你自己,独一无二,无需成为任何人眼中的模样。
妈妈只希望你能快乐成长,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面对我的真诚告白,儿子显得有些羞涩,但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妈妈,你真的变了好多,我现在感觉轻松多了。对了,我们学校现在正在组建篮球队,我想加入。”
我微笑着回应:“当然可以,运动能让你在紧张的学习中释放压力,放松身心,妈妈全力支持你。”
现在,在我的引导下,儿子慢慢又重新找回了学习的热情和自信。
此刻,我全身洋溢着难以言喻的轻松与满足,同时也庆幸自己,在孩子面临挑战时,勇敢地迈出这一步,积极学习,敢于改变自己固有的认知。
走过这段路,我愈发明白一个道理:
与其急于改变孩子,不如先静下心来,去观察孩子到底遇到了什么困难,想办法跟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跟问题一起把孩子压垮!
面对孩子厌学,很少有家长跟孩子讲清这个观点——“孩子,你可以不喜欢上学,但你不应该没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当孩子知道自己有其他的路可以走,就不会再跟你陷在上学与不上学的撕扯内耗中,他自己就会开始去探索自己的人生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