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习书法,大多临摹古人法帖,后世普遍认为,古代书家的文艺修养深厚,自幼诵读四书五经,鉴赏诗词书画,感悟力、审美水平等等,强过现代人千百倍,而且清朝末年之后,世人追崇创新和个性,愿意回归古法,并且勤勉练习的学者更少,根基十分不稳,水平直线下降,可圈可点的高手,实在寥寥无几。
当然少有不代表没有,近代仍有个别书家,水准可比古人,比如书法协会的创始人之一沈尹默,曾自诩水平可比米芾,据资料记载,沈尹默自幼喜欢写字,5岁跟随黄自元学习“欧体”,不慎染上几分习气,青年时期,受到陈独秀的批判,而幡然醒悟,致力于学习篆隶和碑作。
他临摹过《爨宝子碑》、《郑文公碑》、《崔敬邕墓志》、《张猛龙碑》等,充分掌握碑作的骨力和质感,用笔变的沉着有力,所写字迹遒劲洞达,早年几分习气,消失的无影无踪,这种浑实从容的气象,就近代来说,已经是颇为高超,比如这时期的“江海飞翻惊蛱蝶,风云合沓走龙媒”等对联,饱含魏碑的阳刚气。
字体融入篆隶之法,采用中锋运笔,势态锐利刚健,似有刚健铁骨,极具雄浑气魄,当然沈尹默没有就此止步,经过魏碑的沉淀,他再次临摹“二王”体系的帖学时,已经毫无浮华之气,真正领悟“二王”笔法,慢慢上手王羲之、智永、褚遂良等人的作品,坚持腕力运笔,特别是50岁之后,专心研究行草书。
此时风貌完全成熟,字体洗尽铅华,运笔如行云流水,线条舒和灵动,十分优美生动,粗细有序、浓淡相间,极具悠扬的韵律感,筋骨层面,则与外观不同,笔笔硬朗洞达,蕴含碑作的雄壮气,以及“唐楷”的刚硬感,做到了刚柔尽备,整体风格平和而不失灵妙,的确比得上米芾,蕴含正统古韵。
其实很多人不明白,为何要学习古法,其实这就好比盖房子,古法历经千百年的改造和完善,具备最系统、最精善的技艺,可以展现中华传统风貌,乃是房子的地基,若是地基打不牢,无论外形如何美观,始终存在隐患,沈尹默之所以踏入近代书坛的尖端行列,就在于他完善的掌握古人技法和风貌。
甚至他的水平超越古人,徐平羽曾说:“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又称“鬼谷子”、“新一代书法巨匠”,同时他参与书协的创办,为书法发展贡献力量,深得世人推崇,大约50年前,就达到一字价值万金的程度,即便价值如此高昂,当时仍旧一字难求,目前更是水涨船高,2017年其字在上海卖出989万的高价。
您对沈尹默书法有何见解,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