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978年的夏天,高考后的通知书发榜日。在县一中教导主任办公室里,陈主任看着我的成绩单,脸上写满了失望。"老三,你这次考得太差了,350分,连个大专都够不上。"

我叫李建国,在班上排行老三,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子弟。那会儿,我爹是生产队的拖拉机手,常年在田间地头忙活。母亲则在砖窑厂烧砖,一家人就靠着这点收入供我上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这孩子啊,整天就知道跟着你爹修拖拉机,课也不好好听,现在好了吧?"陈主任摘下老花镜,叹了口气,"老实说,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能当个修理工就不错了。"

这话像一把刀子扎在我心里。是啊,我高中三年,成绩一直在班上倒数。不是我不用功,而是我总觉得书本上的东西太过枯燥。每当看到田间的拖拉机发出轰鸣,我的心就会不由自主地飞过去。

从学校出来,我漫无目的地在街上游荡。路过县汽车站时,看到墙上贴着一张征兵海报。我停下脚步,盯着那张海报出了神。"去当兵吧,总比窝在家里强。"我心想。

就这样,我在1978年的冬天穿上了军装,被分配到了装甲部队。新兵连训练时,我意外发现自己格外适应装甲车的环境。那些复杂的零件、繁琐的操作程序,在我眼里都是那么亲切。

三年后,我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装甲连的技师,负责管理连队的十几辆装甲车。1985年,我被评为"全军装甲兵比武状元",破格提拔为排长。那一刻,我第一次觉得自己离"出息"近了一步。

随后的几年,我如饥似渴地学习。白天操练装甲车,晚上啃军事理论书籍。终于在1988年,我被破格提拔为装甲营的营长。记得接过任命书的那天,我把自己关在宿舍里哭了一场。

十年时光,恍如一梦。1988年秋天,我回到了家乡休探亲假。走在熟悉的县城街道上,我身着笔挺的军装,胸前挂满了荣誉奖章。路过县一中时,我鬼使神差地走了进去。

校园里还是那个样子,老槐树依然在风中摇曳。我站在教导处门口,看见陈主任正在批改作业。他抬头看见我,愣了一下:"你是...老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我,陈主任。"我微笑着说,"我现在是某装甲团的营长。"这句话说出来,我并没有想象中的扬眉吐气,反而觉得有些惭愧。当年的叛逆和不甘,早已被岁月磨平。

陈主任放下手中的钢笔,站起来仔细打量着我。他的目光在我的肩章和勋章上停留了许久,然后突然红了眼圈。"好,好啊..."他的声音有些哽咽,"看来是我当年看错你了。"

那天下午,陈主任请我到他家里坐。他的家还是老样子,墙上挂满了学生送的锦旗。茶几上摆着一套老旧的茶具,泡的是他最爱的龙井。

"还记得当年说你没出息的事吗?"陈主任端起茶杯,脸上露出愧疚的神色,"这些年,我一直在反思。教育不应该只看分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

我连忙说:"陈主任,您别这么说。要不是您当年的那番话,我可能就没有后来的闯劲了。"这是实话,那句"没出息"像一根刺,一直扎在我心里,逼着我不断前进。

陈主任告诉我,这些年他也在变。不再用分数定义学生的好坏,而是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兴趣和特长。"你知道吗?现在我们学校有个汽修班,就是受你的启发办的。"

听到这里,我不禁红了眼眶。原来我的经历,也为家乡的教育改革贡献了一份力量。

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我给陈主任看了这些年的工作总结。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装甲车的维修心得,还有带新兵时的点点滴滴。"您看,这些都是我在部队学到的。当年您说我只会修拖拉机,现在我能指挥一个装甲营了。"

陈主任仔细翻看着笔记本,突然指着其中一页说:"你这个故障分析方法很专业啊,比课本上讲得还透彻。"我不好意思地笑了,这些都是用血和汗换来的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三,这次回来待几天?"陈主任问道。我说有一周的假期。"那好,明天去学校给学生们讲讲你的故事吧。现在的孩子们也需要听听这样的人生经历。"

第二天,我穿着军装站在母校的讲台上。台下坐满了学生,他们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我。我讲述了自己从一个"没出息"的差生,如何在部队找到人生方向的故事。

"同学们,人生的路不只有一条。不要被一时的成绩定义了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课后,有个男生怯生生地走到我面前:"李叔叔,我数学很差,但我特别喜欢修东西。您说,我是不是也能像您一样当兵去?"看着男孩充满期待的眼神,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当然可以。"我蹲下身,拍着他的肩膀,"只要你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并且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出息。"

离开学校时,陈主任送我到校门口。夕阳下,他的身影比十年前苍老了许多,但眼神却更加睿智。"老三,这些年你没有辜负自己,也没有辜负那身军装。"

我敬了个标准的军礼:"谢谢您,陈主任。如果没有当年那句'没出息',可能就没有今天的我。"

回到部队后,我常常想起那次回访。人生就像开着装甲车穿越沼泽地,看似走不通的路,只要有信念、有方向,总能杀出一条血路来。

2023年春节,我又收到了陈主任的来信。他说学校的汽修班已经办得很好了,还有几个学生考上了军校的装甲专业。信的最后,他写道:"老三,你的故事一直在激励着更多的孩子。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是最大的欣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下信,我看着窗外的军营。操场上,新一批战士正在进行装甲车实训。我知道,在这片热土上,一定还有许多像当年的我一样,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在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人生的精彩,从来不是用分数就能定义的。

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文章不代表编者和平台观点,无恶意和不良导向,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图片源自网络,如侵权请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