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燕园叟
她“闪现”登场,又“一闪”而过,与宝玉仅打过两回照面,也只说了两句话,但却让宝玉“恨不得跟了她去”。
她就是农家女孩二丫头,恐怕没有几个读者会特别在意她的存在。宝玉跟随王熙凤给秦可卿送殡途中,在庄户家“打尖”时与二丫头偶遇。二丫头看似微不足道,但她却是宝玉人生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第一次打照面,因宝玉把玩纺车,二丫头在人群中对宝玉乱嚷“别动坏了”,似乎很不友好。跟从宝玉的小厮们“忙断喝拦阻”。宝玉非但没有生气,还向二丫头陪笑解释:“我因为没见过这个,所以试他一试。”二丫头道:“你们那里会弄这个,站开了,我纺与你瞧。”。秦钟出言轻薄二丫头,“此卿大有意趣。”宝玉呵止秦钟,这时二丫头已纺起线来。宝玉正要说话时,只听那边老婆子叫道:“二丫头,快过来!”二丫头听见,丢下纺车,一径去了。宝玉怅然若失。
临行时庄妇们前来叩赏。宝玉留心看时,内中并没有二丫头。一时上了车,出来走不多远,只见迎头二丫头怀里抱着她小兄弟,同着几个小女孩子说笑而来。宝玉恨不得下车跟了她去,料是众人不依的,少不得以目相送,争奈车轻马快,一时展眼无踪。
1
文本描述二丫头约有十七八岁,正是豆蔻年华,而宝玉此时最多不过十三四岁,还是个懵懂少年。宝玉此刻绝无秦钟“此卿大有意趣”的邪念。但宝玉临别时竟产生“恨不得下车跟了她去”的念头,又着实让人费解。
第一次照面二丫头对宝玉“乱嚷”时,应该早就知道宝玉的身份。面对锦衣华服的翩翩公子,二丫头毫不怯场;遭到小厮们呵斥后既不在意,也不畏惧,依然从容地为宝玉示范纺机操作。这是一种天然的,未经丝毫雕琢的率真。然而这在上个世纪中期那个动乱年代,有“红”学家却把它上升到“人格尊严”,甚至“阶级压迫”的高度。若曹公也是这么想的,《红楼梦》该叫“红楼赞”了!
也有人把二丫头的行为当作村姑的“野性”,似乎有些牵强。如果要用“野”字关联二丫头的行为,那她就是原野上绽放的花朵,相较宝钗黛玉等十二钗这些阆苑仙葩,二丫头天真烂漫,自由自在,无所顾忌,无所畏惧!宝玉长期压抑在心底的天性本能被二丫头激发,以至于萌生了“跟了她去”的念头。反映宝玉渴望找回“本我”,摆脱“仕途经济”桎梏的愿望。
2
然而,曹公的创作构思应该远不止于此。《红楼梦》无闲笔,二丫头绝不会昙花一现。第一次照面,二丫头被老婆子叫走,“宝玉怅然无趣”,脂砚斋此处批语“处处点‘情’,又伏下一段后文”。第二次照面宝玉“恨不得下车跟了她去...少不得以目相送,争奈车轻马快”。脂砚斋在“车轻马快”后批曰:“四字有文章,人生离聚亦未尝不如此也。”此处“离”指的是此时农庄惜别,“聚”字说明日后宝玉和二丫头必定还有交集。脂砚斋两处批语都揭示二丫头还有后文。因为脂砚斋看的是完整的《红楼梦》原著,后来人们看的只是《红楼梦》原著的前八十回。
宝玉与二丫头再次相遇,并非有些人狭隘理解的再续前缘,而是人生聚散无常。脂砚斋点评的“处处点‘情’”,指的是人间至情,而非狭义的“男女之情”。
虽然《红楼梦》八十回后文稿佚失,但贾家在八十回后败落却是红学界的共识。宝玉八十回后的经历,我们可以从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批语中去寻找蛛丝马迹。第二十回庚辰眉批:“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丁亥夏。畸笏叟。”第二十六回甲戌眉批:“狱神庙回有茜雪、红玉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庚眉批多八字:叹叹!丁亥夏。畸笏叟)。”批语提到的茜雪在前八十回里也就出现过两次,仅比二丫头多出现一次。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二丫头日后若与宝玉还有交集,我想正文应该在“狱神庙之后”的“之后”。
3
从脂批可知贾家事败被抄没以后,包括宝玉和王熙凤等人都曾一度被捕下狱。是宝玉和王熙凤当年的婢女茜雪和红玉等人通过贿赂狱吏,得以在狱神庙和宝玉、王熙凤见面,又进一步设法打通关节把他俩搭救出狱。宝玉出狱后的经历原著前八十回文本没有提及,但甄士隐《解好了歌》有“展眼乞丐人皆谤”一句,紧跟其后甲戌侧批:“甄玉、贾玉一干人。”说明甄宝玉、贾宝玉后来都流落为乞丐。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宝玉出狱后寄居在铁槛寺。铁槛寺本就是荣宁二公当年建造的家庙,配套有简陋住房,族中家业艰难的子孙在此寄居。贾家败落后,家庙失于维护维修。脂评本《红楼梦》第一回凡例中作者自述,“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说的就是宝玉家败后寄居铁槛寺时的生活状况。
那时宝玉虽然有袭人、蒋雨涵、茜雪、红玉等接济,但生活毕竟没有着落。况且以上诸人生活本就拮据,天性善良的宝玉不忍心拖累他们,不得已在京畿乞讨度日。我们知道,二丫头所在村庄位于铁槛寺和内城之间,是宝玉往返于铁槛寺和京城的必经之地。有那么一天,宝玉乞讨路过二丫头的村庄,抑或是乞讨来到二丫头的村庄,和二丫头再次邂逅。那时二丫头已经为人妻、为人母。还像当年与宝玉分别时一样,怀里抱着一个孩子。二丫头也认出眼前破衣烂衫的乞丐就是当年那个锦衣华服的贵公子。二丫头当年没有因宝玉的身份高贵而刮目相看,如今也没有因为宝玉沦为乞丐而另眼相看。她还像以前一样坦荡自然,娴静从容。二丫头把宝玉请到家里,她们一家在宝玉饥寒交迫之时收留了宝玉,让宝玉在农庄过上一段相对稳定的生活。当年宝玉“恨不得下车跟了她去”,正是曹公为宝玉二次来到二丫头村庄千里伏线。至于宝玉勘破红尘,悬崖撒手,那是后来、再后来的事。
宝玉和二丫头的这种故事演绎契合《红楼梦》“大旨言情”的主体思想。宝玉和二丫头之间的情谊,是人与生俱来的真情,纯洁无瑕,无涉血亲,无涉利益,无涉情欲,这正是曹公《红楼梦》大旨所言之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