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复同志出身南京一个工人家庭,他自小品学兼优、成绩拔尖,因而深受亲朋、师长的喜爱,十五岁那年,他顺利考入南京某重点中学就读,十八岁时,他参加了高考,原本他想报考清华大学,可后来由于相关政策变动,他被迫改变志愿,转而报考西军电(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修通信工程专业。
彼时正值困难时期,西军电的物资供应十分紧张,学生们的一日三餐多为杂粮馒头、稀粥和咸菜,每隔一个月才能吃上一些荤腥。可即便如此,李金复也没有任何怨言,他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学习上,每天除了上课就是泡图书馆,尽情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196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随后被分配到兰州某基层军工厂工作。
李金复虽是“高材生”,但却从来不摆“知识分子”的架子,他在工作中与工友们友善相处,遇到什么问题也会积极向老师傅求助。上级领导很欣赏他这种平易近人的态度,于是便重点培养他,1970年,他因为表现出色,被调往太原航天中心工作,主要负责日常的调度与参谋事宜。
1978年,为了解决雷达探测覆盖面积不足的问题,李金复专门从陆军抽调了不少专业士官,组建了一支机动雷达部队,每次航天中心发射火箭或测试新型导弹,该部队便会全程跟踪、监测,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在案,用于火箭、导弹的后续改进与修补。
李金复秉性宽厚,他觉得机动雷达部队的官兵平时工作比较辛苦,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对大家比较纵容,只要不触犯原则性的错误,那他绝不过度干涉大家的自由。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有些官兵在缺乏约束的情况下,竟越来越放肆,经常干违纪的事情,比如在机房抽烟、玩乐。
结果在1983年中旬的某一天,一名士官竟将一颗燃着的烟头扔进了纸篓中,最终引发了火灾,导致一些关键设备损毁。事后,士官被勒令提前退役,而李金复则被因为监管不严而遭到降职处分。但李金复并未因此气馁、丧气,他很快便调整好心态,打起十二分精神重新投入工作中,兢兢业业为航天事业发展做贡献。
1989年,李金复重新受到重用,出任第二炮兵部队,第二十五基地参谋长,加大校军衔,1993年,他又晋升为少将。当时改革开放正如火如荼的展开,经商是一片大有作为的蓝海,这让李金复十分心动,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那便是辞去军职,转而前往南方闯荡、打拼。
1993年11月,刚刚当上少将四个月的李金复脱下军装,被中共中央委派到中信集团担任副总经理,主管风险投资业务。这对于李金复是个不小的挑战,毕竟他完全没有任何金融从业经验,但他却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态度,在短时间内通过“突击学习”,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商业领袖,先后带领中信集团拿下了好几单大业务,创造了数不清的利润。
随后,李金复又仿照在部队的管理模式,在中信内部成立了一个干训班,专门培养青年人才,以充实企业的中坚力量,为中信带来了勃勃生机。新世纪初,李金复因为年纪原因光荣退出领导岗位,此后他一直低调生活,再没有任何公开消息。
其实像李金复这样由军人转为商人的同志还有很多,比如毛主席的外孙孔继宁,他早年曾在总参谋部任职,一度官至大校高参,90年代初他主动申请转业,只身前往深圳经商,最终靠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和顽强不屈的精神,成功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成为身价上亿的人民企业家。新世纪初,他慢慢退出商海,转而将精力转移到宣传事业上,他经常参加各种有关研讨毛主席思想的讲座,向年轻的后辈们阐释红色领袖的伟大与光荣。
军人出身的商人身上有一股子锐利的拼劲,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绝对不会轻言放弃,这使得他们更容易获得成功。除此之外,他们身上还有一种特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功成名就之后,他们普遍会回馈社会、报效国家,为民族复兴事业贡献一份心力,这是国外的资本家所不具备的。最后,让我们祝愿李金复和孔继宁在未来的日子里健康平安、生活美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