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分享国学典籍《传习录》学习感悟。聚焦终身成长领域,我是董三自。

前面提到,阳明心学的观点是:人心之本体,是清澈明净的,只因“气拘物蔽”,也就是受到后天气质的约束以及外物的遮蔽。因此,我们很难见到自己的本心。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恢复本心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阳明先生给出5种方法,第5种尤为重要。

【夫学、问、思、辨、行,皆所以为学,未有学而不行者也。】

具体如何理解和应用呢?

其实这个说法,并不是王阳明发明,儒家特别讲究传承,很多重要的观点在经典里都能找到源头。

早在《中庸》哀公问政这一章,就已经有了相关的说法。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古人认为,修身的关键是正心,正心先要诚意。而这5种就是达到诚的方法。

至诚通天”,阳明先生认为,本心即天理。知天的同时当然也就是本心显现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句话很重要: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这里有几个关键词:“弗”,不;措,停止,罢休;

两段话连起来解释:

一要做到广泛学习。要么不学,既然学了,如果没有学会就不能罢休;

二要做到向他人请教。要么不问,问就要问个清楚,没弄懂绝不放弃;

三要仔细思考,要么不想,既然想就要想个通彻,否则不作罢;

四要明确分辨,要么不分辨,若没有明确,就不能停止;

第五点,也是特别重要的一点,将所学知识落实到行动。要么不做,既然做了,就要踏踏实实把事情做到尽可能好,否则也不能罢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见,要恢复我们的本心,其实并不难。

多学习、多提问、多思考、多总结,同时做到知行合一;

重点是,不论学习还是做事,都要保持诚恳的态度、端正的意念,在心上磨,去事上炼;

随着认知水平的提升、身心修养的深入,我们的本心本性就会渐渐呈现,人生状态会变得更为通透、清醒。

道理不是用来听的,而是用来指导行为的。知道了还不赶紧行动起来!

我是董三自。一切为了提升认知,开启智慧,开启自足、自洽、自在人生。

欢迎关注!诚恳邀请您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