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诗 里 的 二十四 节 气(59)——大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雨石田

【前言】

今冬的第一场雪如约而至,洋洋洒洒,银装素裹。虽然离大雪时节(12月6日)还有数日,可被钱澄之与方以智的故事深深吸引着,笔者迫不及待,早早写下此文,以示敬意。

同成二鸿大雪节访黎天锡即事

【明末清初】钱澄

城上乌喧雪候新

冲寒有伴觅同人

楸枰遇敌争棋冷

药酒扶衰索醉频

预敕门无辞老友

常留榻以待贫亲

好施不为忘恩倦

才信平原意气真

【三言两语】

桐城人钱澄之(1612 --1693)是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昆山人顾炎武(1613—1682)、泰州人吴嘉纪(1618-1684)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明清时期,桐城是全国的文化重镇,名家辈出,诗歌创作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左光斗(1575-1625)、方拱乾(1596--1666)、方以智(1611—1671)、方文(1612---1669)、钱澄之、姚鼐(1732—1815)等望族诗人是桐城诗歌的代表。2007年合肥曾举办“安徽省一百位历史文化名人”的评选活动,结果方以智、钱澄之名列第32、33位。

钱澄之这首七律写于何时何地没有确切记载,关于诗题中“成二鸿”、“黎天锡”的史料也寥寥无几,但曾同主桐城坛坫的钱澄之与方以智可是一生挚友,19岁结识,结伴同游,桂林探访,昭江分别,晚年聚首,都充满着传奇故事。钱澄之的有关诗作记载了两人的坎坷经历和患难情谊,我们不妨选几首七律看看。

方以智曾主盟复社,以文章享誉天下,为“金陵四公子”之一。崇祯十一年(1638),方以智父亲方孔炤(1590-1655)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方父“抚楚”期间钱澄之与方以智(字密之)结伴出游,写有《同方密之江行纪事》。

武昌公子束装轻,便寄扬州估舶行

浪稳船头看犬卧,江空日午听鸡鸣

材官说剑传书法,医士开囊问药名

落照长年为指点,却防明发有风生

崇祯十三年(1640),方以智中进士,踏入仕途。十七年(1644)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自缢,方以智被俘。不久李自成兵败山海关,他侥幸乘乱南逃,大难不死,辗转至南京投奔南明弘光政权。但仇敌阮大铖(1586—1646)把持朝政,方以智无奈改名吴石公,流寓岭南、两广一带以卖药为生。

与此同时,钱澄之也遭到搜捕,他先后潜往吴市(今吴江区),携妻小藏匿于嘉善,与长子法祖奔赴福州,供职南明隆武政权,逃亡汀州、沙县。永历元年(顺治四年1647)钱澄之又奔赴广东投靠南明永历政权,殿试肇庆,授翰林院庶吉士,后迁编修、知制诰,成为近臣。两个人的这段“亡命”经历在钱澄之一首《得方密之信见寄》可以窥见:

同时亡命五经春,岭峤分飞痛甲申

夜卧惊啼频梦虎,朝行掩面怕逢人

佣书海市音全变,卖药山城术已神

闻道徵车求旧切,漫藏名姓更垂纶

顺治七年(永历四年1650)正月,南雄被清兵攻破,永历帝逃到梧州,钱澄之随同。这年初秋,他见事不可为,遂“乞假”离开梧州,前往桂林觐见留守翟式耜(1590—1650),拜访好友方以智(号曼公)。钱澄之抵达后写有《中秋夜至桂林喜晤曼公鉴在》:

苦忆朋簪趁客船,恰逢良夜聚樽前

风尘岂意存吾辈,须鬓休惊异昔年

蛮地久居秋乍冷,故人相见月偏圆

乱来此夕皆堪念,震泽双峰最可怜

令节扁舟若与期,相逢犹怪客来迟

绣衣躯干经时伟,学士歌声自昔悲

老去弟兄惟纵酒,乱中年月已编诗

龙眠秋色应如旧,今夜何人赋所思

中秋望明月,他乡遇故人,钱澄之怀念家乡“龙眠”山的“秋色”,归隐之意已透出笔端。这期间适逢方以智四十岁生日,钱澄之写有《昭江寿曼公四十》:

历岁逃荣守钓矶,可怜初度意多违

阁麻屡降中书诏,宫锦犹披学士衣

报国身依丹极老,思亲泪逐白云飞

兴朝大政需公出,早办收京并马归

年纪参差雁字斜,同时须鬓老天涯

围棋共许饶安石,披衮行看迈仲华

夜洗砚山聊作活,昼乘钓艇且为家

主恩十召君应起,莫恋沧江负白麻

这年(1650)十月,清兵攻陷桂林,瞿式耜英勇就义,当时方以智因送钱澄之南返梧州而暂未遭难。可清兵闻讯追到昭江仙回洞,为不连累藏匿自己的好友,方以智“乃剃发僧装出”,清军把他送往梧州城东的云盖寺,披缁为僧。次年(1651)冬,寄身云盖寺的方以智自称无可道人,并给自己做了祭文,“生死一昼夜,昼夜一古今”,以此表明以前那个尘世中的方以智已经死去。

顺治九年(1652)八月,方以智偕同奉使粤西的宣城人施闰章(1618—1683)北归,九月初至庐山,年底回到桐城,元旦在南郊白鹿湖见到父亲方孔炤。而钱澄之早一年回到桐城,他“自庚寅(1650)冬十月梧州失路,迄辛卯(1651)冬十二月返里,艰危遍历,辄纪以诗,得六十四首(《行路难》)。”得知方以智回归,钱澄之即刻前往方家别业相见,为此写有《闻曼公还过白鹿山庄》:

岭南又见客生还,献岁侵寒特叩关

笑我无端辞瘴海,问君何意出庐山

故乡天地原来窄,南国功名已尽删

惟有佛门堪避世,把茅长得恋慈颜

钱澄之有注:“曼公返里为僧”。可见归乡的方以智并未脱去僧衣,而且于顺治十年(1653)重返离别十年的金陵,皈依天界寺的曹洞宗前辈觉浪道盛法师。他闭关于金陵高座寺的看竹轩,潜心写哲学著作,自称极丸老人。

方孔炤在白鹿山庄隐忍数年,唯一的乐趣是著述《周易时论》,十一年(1654)冬天,他将《周易时论》著成后寄给在南京闭关修行的方以智。第二年(1655)秋天,方孔炤去世,方以智破关奔丧,在父亲墓旁结庐三年,重编《周易时论》,这部父子合著的著作在《易》学界享有极高声誉。方家数代治《易》,家学渊源,自成一体,至方以智而集大成,成为一代哲学大师。他还将自己关于《易》学及象数之学传授给次子方中通(1634--1698)。

三年后,墓庐期满,方以智再度离开桐城,开始了他以出易友身份行反清复明事业的悲壮晚年。而白鹿山庄后来的主人是他的侄子方中发(1639—1721),方以智妻子潘翟(1613--1694)回到白鹿山庄后,三个儿子常年都不在身边,而方中发父母早亡,是他一直守在潘夫人身边尽孝。

2024只剩下30多天了,已经开始与儿子讨论元旦、小年和春节的安排了,蛇年(乙巳年)离我们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