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一声令下,供应商降价10%。网传邮件中,这家新能源巨头如同高高在上的指挥官,向供应链伙伴发出新年礼物:“从2025年1月1日起,降价10%。”这一消息像扔进水池的大石头,激起了行业热议的浪花,也让整个供应链上下游猛吸一口冷气。
但这只是“价格战内卷”大戏的最新一幕。在汽车行业,车企与供应商之间的年度议价是常见的商业惯例。比亚迪方面表示,基于规模化大量采购,对供应商提出降价目标并非强制要求,双方可协商推进。然而,供应商们面临的现实压力不容忽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供应商的利润空间已被大幅压缩,再次降价可能影响其生存和发展。
有供应商直言:“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不能以牺牲国内工人和供应商的生计为代价。”这反映了供应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艰难处境。如果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无法实现共赢,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将受到影响。
一边是车企们玩命压榨供应商、补贴消费者;另一边,润滑油行业也不甘落后,有卖家打出“价格低到地板”的营销口号。乍一看,这好像是消费者的狂欢,但实际上却是行业的悲剧。
第一幕:价格战中的“比亚迪法则”
比亚迪为什么要降价?一句话:撑不起这张台子了。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新能源车企面临产能扩张、利润压力和市场份额抢夺的三重夹击。为了吸引消费者,车企们使尽浑身解数,从补贴到大促销,再到“降价杀手锏”。
但问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比亚迪的10%降价要求,实际上是让供应商为它的价格战埋单。这种“传导式内卷”逻辑堪称经典:“我们亏不起,那就让你们亏吧!”
供应商们能怎么办?吞下去还是反抗?吞下去,利润薄如刀片,甚至连维持生产都难;反抗,则可能被踢出供应链。两难之下,比亚迪的供应商们,可能只能感叹一句:“命苦啊,谁叫咱不做整车!”
第二幕:润滑油行业的“内卷指南”
汽车行业卷得飞起,润滑油行业也没闲着。谁能想到,作为工业品的润滑油,居然也成了价格战的重灾区。各品牌打折促销的口号比比亚迪还狠:“买润滑油送发动机清洗剂!”“再低五块,全场全包!”仿佛润滑油的价值全靠补贴堆起来。
这种拼价格的游戏看似激烈,实际却在消耗行业的创新能力和品牌价值。一桶卖200元的润滑油,凭什么打到150元?靠偷工减料吗?还是用更低廉的基础油?消费者可能买到了便宜货,但用着用着,发动机拉缸了,谁来买单?
更荒诞的是,不少品牌在价格战中迷失了方向,品牌价值早已被“低价标签”所取代。从汽车4S店到独立维修厂,价格战让渠道商也无所适从,利润空间压缩得像纸一样薄,谁还有动力去推广品牌?润滑油行业,正在把自己卷到死胡同。
第三幕: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回头看汽车与润滑油行业的价格战,真正的赢家是谁?消费者吗?未必。虽然一时享受了低价福利,但长期来看,价格战带来的品质下滑、技术滞后和行业失衡,会让消费者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而车企和润滑油厂商呢?更像是“两败俱伤”的结局。车企压缩利润,供应商破产倒闭,润滑油品牌失去价值,行业竞争的本质变成了**“谁活得更久”**,而不是“谁做得更好”。
价格战的背后,是一种短视的市场策略。与其靠降价拉动销量,不如通过提升产品品质、优化用户体验,走出一条良性竞争之路。毕竟,“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术,终究只是饮鸩止渴。
尾声:别再卷了,活下去才有未来
比亚迪要求降价10%的消息传出后,目前已有行业人士已提出异议,认为过度压缩成本,会导致行业内出现“要么卷死,要么饿死”的局面。某用户“供应商活的还不如4S”的评价,更是成为此次事件中的“情绪炸弹”。业内调侃道:“下一个降价对象,会是比亚迪的员工吗?”当然,这只是玩笑话,但也道出了问题的核心:行业内卷的尽头,是大家一起垮掉。
润滑油行业同样如此。与其拼价格,不如拼技术、拼服务、拼创新。毕竟,当所有人都沉迷于价格战时,真正的赢家往往是那些坚持价值的品牌。
最后,送给还在价格战泥潭中挣扎的车企和润滑油厂商一句话:“卷死自己,不如卷出新路!”
在线调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