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品诗,看电影

悟人生

我是威评书影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陶者》

北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小时候看待问题,觉得非黑即白,哪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简单而纯粹。

长大了才知道原来世界不是自己所想象那样子的,看待问题也就更理智而清晰。

小时候,总以为善良便是无条件地对人好,恶意便是毫不掩饰地伤害。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渐渐发现,人性远比这复杂得多。

善良有时需要锋芒,以保护自己的同时温暖他人;恶意也可能潜藏在微笑背后,以糖衣包裹着毒药。所以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审视同一件事,理解到每个行为背后都有其动机与无奈,每个选择都可能是权衡利弊后的最优解。

原来,灰色地带才是生活的常态,它教会宽容与理解。面对冲突,不再急于站队,而是尝试倾听双方的声音,寻找共识与和解的可能。学会了用更加细腻的情感去感知世界,用更加成熟的心态去拥抱每一个不同。

在成长的路上,也逐渐明白,知识与智慧的增长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积累,更是对生活深刻体悟的结晶。所以,应该要开始享受那些看似平凡却充满哲理的日常对话,它们会如同细雨般无声滋养着心灵,让人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一份难能可贵的清醒与自省。
等到某一天,再次回首那些年少时的简单与纯粹,心中满是感激。因为正是那段时光,为自己铺垫了一条通往成熟与深邃的道路。往后,带着这份对世界的全新认知,继续前行,在每一个转角处,都能遇见更加精彩的自己。

北宋诗人梅尧臣就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重新审视了这个世界,于是写下了这首《陶者》,对现实世界充满了讽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梅尧臣,是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是北宋诗坛的一颗璀璨明珠,他的诗作如同一股清流,潺潺流淌在文学的长河中,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后世无数读者的青睐与敬仰。

他擅长以日常生活为题材,将平凡事物赋予不凡的意义,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生活的真谛与美好。梅尧臣的诗,既有山川草木的灵动,又有人间烟火的温馨,更有对世态炎凉的深刻洞察与反思。他的笔下,既有“野旷人稀行路苦,夕阳禾黍远村孤”的苍茫与寂寥,也有“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的细腻与哀婉。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梅尧臣在诗歌创作上追求自然与真实,反对矫揉造作与无病呻吟。他强调诗歌应如实地反映生活,抒发真情实感,这一理念在当时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作,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时代的风貌与人心的波澜,让人在品味之余,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

晚年的梅尧臣,虽疾病缠身,但仍笔耕不辍,用诗歌记录着生命的点点滴滴。他的离世,无疑是诗坛的一大损失,但他的作品却如同不灭的星辰,永远照亮着后人的前行之路。

梅尧臣,这位伟大的诗人,用他的才华与智慧,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让人们们在品味他的诗作时,能够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共鸣与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这首《陶者》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辛酸而鲜明的社会图景:勤劳的陶工们耗尽心血,在门前的土地上辛苦劳作,烧制出一片片砖瓦,然而他们的屋顶上却连一片遮风挡雨的瓦片都没有。反观那些从不沾泥带水的富贵人家,却安然居住在高楼大厦之中,享受着奢华与安逸。

这不仅仅是对陶工们悲惨生活的同情与控诉,更是对当时社会贫富悬殊、不公不义现象的深刻揭露。诗中“陶尽”与“无瓦”,“十指不沾泥”与“居大厦”的对比,强烈而鲜明,让人不禁为陶工们的命运扼腕叹息,同时也对那些不劳而获的权贵们心生愤慨。

梅尧臣以笔为剑,以诗为锋,直刺社会的黑暗面,呼唤着公正与平等。他的这首诗,不仅是对陶工们的赞歌,更是对社会良知的呼唤,希望人们能够关注底层人民的疾苦,反思社会的不公,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公正的社会环境。

时至今日,这首《陶者》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而不懈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这首诗看似什么都没说,但其实什么都说了。

写这首诗的时候,梅尧臣还在科举考试的路上努力着,所以,他的视角和那位辛勤劳作的“陶者”无异,同样感受着被剥削的苦涩。这也是他为什么写得这么入木三分的原因。

这比《悯农》和《蚕妇》的视觉更为新颖,他放到了底层手工作业者身上。

很多诗词解读者在解读此诗时,往往停留在表面的文字层面,做通常意义的解读。但其实,这首诗讽刺了封建社会时代,权贵富豪阶层和普通的劳动人民之间尖锐的矛盾与冲突。底层耗尽心血,却仍难以在社会中立足,生活困顿,挣扎在生死边缘。而那些出身显贵的权贵们,却无需付出任何努力,便可坐享其成,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

这是何等的不公,可是这样的抱怨有用吗?

他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

05

梅尧臣这首《陶者》讽刺诗,就是以他的经历,还有他人生路上的所见为题材,其中道尽愤怒,不过,与其抱怨人生疾苦不公,不如奋而逆袭!

他以笔为剑,在《陶者》一诗中深刻揭露了世间的不公与劳动者的辛酸,字字句句,如泣如诉,触动了无数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但在这愤慨与哀叹之后,更有一份不屈的力量在悄然生长——那便是面对苦难,不沉沦、不妥协,以行动书写自己的命运篇章。

历史的长河中,从不乏从泥泞中站起,以坚韧不拔之志改写命运的人。他们或是出身贫寒,却凭借不懈的努力与过人的智慧,在逆境中绽放光芒;或是遭遇不公,却选择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去挑战那些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正是这份“奋而逆袭”的精神,让无数平凡的生命焕发出了非凡的光彩。

在今日之社会,同样面临着种种挑战与不公,但与其沉溺于无尽的抱怨之中,不如将这份愤怒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学习新知,提升自我,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去打破那些束缚自己发展的枷锁。或许路途遥远且布满荆棘,但只要心怀希望,脚踏实地,终有一天,能够站在自己梦想的高峰,回望来时路,一切艰辛都将化作成长的勋章。

梅尧臣的《陶者》不仅是对过往的反思,更是对未来的呼唤,它激励着每一个人,在逆境中寻找光明,在挑战中铸就辉煌,以实际行动证明:命运虽不由天定,却可由我改写。

06

当觉得不忿时,不妨读读这首诗,给自己以力量吧!

自己努力加油才是正道!

-作者-

威评书影史,自评自说自开怀,更多诗评、书评、影评,给您不一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