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态,是命运的舵手和主宰。

养育男孩,强大他的内心,未来他才能将所有的艰难险阻,化作行稳致远的助力。

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卡梅隆·安德森曾做过一项实验:

他召集了200多名学生,先让他们参加了科学实验,以确定学生们真实的智力水平。

随后,安德森又让学生们根据测试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结果发现,越自信的人,得到的评价往往越高。

哪怕这些人在活动中的实际贡献度一般,也能得到大家的接纳和认可。

相反,那些看起来唯唯诺诺、自卑胆怯的成员,即便付出了很多,也容易被忽视和否定。

对此,安德森总结道,无论何时,一定不要以弱者的身份出现。

心态好,遭遇逆境,也能绝处逢生。

心态不好,能力再强,也可能会迷航或翻船。

要是想让我们的男孩勇往直前、实现蜕变,作为父母一定要帮助他尽早养成这8种强者心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常心”心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家邢庆杰曾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他从小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就辍学回家,和同村的人一起去工地上打工。

但即便如此,他依旧没有放弃读书、写作。

别人打牌、闲聊的时候,邢庆杰从不参与,只一个人默默创作。

因为与周围人格格不入,经常有人嘲笑、讥讽他,可邢庆杰没有理会,依旧自顾自地做自己的事。

哪怕自己的投稿一次次石沉大海,他也没有放弃。

好在苍天不负有心人,经历了无数次拒绝后,他的才华终于被人看到。

而他也并没有因此骄傲自满,还是继续深耕创作。

就这样,邢庆杰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作品也出版了20余部。

相比女孩,男孩因为睾丸激素的缘故,往往更容易冲动、情绪化。

面对外界的夸奖时,很容易飘飘然;面对别人的负面评价,也很容易被激怒,甚至自暴自弃。

因此,我们要教会男孩保持一颗平常心。

告诉他:

人生的成与败、得与失,总是不断交替的。

好事承担得起,坏事也承受得住,如此,安安稳稳的幸福才会随之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输得起”心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离歌》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叫毛北的男孩,从小就是“别人家孩子”,彬彬有礼、成绩优异。

然而,高考后,他却选择从高楼一跃而下。

原来,高考第一天,因为忘带准考证,毛北错过了语文考试。

这让他的情绪瞬间崩溃,回家后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任父母怎么敲门也不开,后面的考试也不肯再参加。

他冲父母绝望地怒吼:“都丢了一整门的分数了,还考什么考?!”

高考结束后,他就从阳台跳了下去,只留下一行遗书:“我是个失败者。”

北大中文系2018年的毕业典礼上,戴锦华教授曾在致辞中说:

“也许人生的第一课,也是毕生之课,是学会输得起。祝你们成功,如果你们不甚成功,甚或落败,那么,输得起就好。”

很多时候,打败一个孩子的,不是挫折和失败,而是自己对自己的放弃。

一直以来,我们给孩子灌输的都是成功教育,但却忘记了,人生本没有那么多顺风顺水的时候。

教会男孩跌倒了再爬起来,告诉他们失败不是终点,他们才不会因一次挫折而一蹶不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逆行”心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过一则寓言。

有一只落单的羚羊,在广袤的草原上游荡。

一天,它遇到了一群绵羊,然而,因为它头上长有锋利的犄角,绵羊们总把它视为异类。

为了更好地融入大家,羚羊主动撞断了自己的犄角。

不久后,羊群遇到了捕猎的鬣狗,因为失去了犄角,羚羊毫无反抗能力,最终,和其他绵羊一样沦为了鬣狗的食物。

一项研究表明:

当有同龄人在场时,为了合群,男孩进行冒险性行为的风险会成倍增加。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同伴效应”。

很多时候,同伴的一句“别那么不合群”就可能刺激到男孩的某条神经,让他们落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而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让男孩知道:

生活终究是自己的,为了合群而迎合讨好,结果只能是扮演了别人,丢失了自己。

真正能让一个人强大的,其实是不去在意别人的眼光,敢于逆行,在独处中积蓄力量,丰盈自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抱怨”心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理学上有个“强者思维”,指的是当一个人面对挫折时,先别急着质问命运,而是去想“怎么办”。

当一个人将抱怨转变为行动,就会发现:

生活是由自己创造的,幸福与否其实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还记得那个以744分考入清华的寒门学子庞众望吗?

他出生在河北一个贫困家庭,母亲双腿残疾常年卧病在床,父亲患有间歇性精神分裂症,一家人全靠七旬的爷爷奶奶打零工维持生计。

屋漏偏逢连夜雨,6岁那年,庞众望又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为此,妈妈坐着轮椅,领着儿子挨家挨户地借手术费。

本就一贫如洗的家庭也因此变得负债累累。

然而,贫穷、疾病、负债……都没能压垮这个坚强的男孩,他从不抱怨,反而像个小太阳似的朝周围人散发光芒。

当他被清华大学录取后,有记者问他,曾因为自己的家庭而自卑过吗?

庞众望坚定地回答道:

“我没有觉得我的家庭哪点拿不出手,我妈妈那么好,我爷爷奶奶也那么好,我的每一个亲人都那么好,别人该羡慕我啊。”

我们这一生总会遇到无法解决、无能为力的事。

所能做的,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

当一个男孩戒掉了抱怨,以好的心态去生活,就会发现所见皆是美景,所遇尽是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拒绝”心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身边有“小暖男”吗?

他们懂事、谦让、体贴,面对别人的要求时,总是很少说“不”。

电视剧《女心理师》里面的小莫,就是这样一个有求必应的“暖男”,他从不拒绝同事们硬塞给他的工作,每天上班前还会给同事们带免费的早餐。

哪怕同事聚餐换了地方没告诉他,也依旧毫无怨言。

然而,小莫的温暖和善良,换来的却是同事们无止境的孤立和欺负。

最终,让小莫变得不堪重负,心神俱疲。

生活中,有不少男孩就像小莫一样,从小被教导要谦让、大方,努力地讨好他人、关心别人的感受。

可结果,却是暖了他人,伤了自己。

其实,比起培养一个小暖男,我们更应该让男孩知道:你永远不必因为别人的期待而掏空自己,更不必为了照顾他人而委屈自己。

懂得拒绝,守住底线,不当一个没有原则的老好人,人生之路才会愈加宽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信”心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奥运会结束后,00后男孩潘展乐让全世界的观众都记住了他的名字。

不仅是因为他实力非凡,给观众们带来了一场又一场酣畅淋漓的赛事,更是因为在镜头前,他那自信大方的态度。

当队友谦虚地说对今天的发挥还不是很满意时,潘展乐说:

“冠军是我们的,不满意的应该是别人,不会是我们。”

当他赛前和偶像查尔莫斯打招呼,对方却没有理睬他后,他一举拿下男子100米自由泳的金牌,还破了记录,扬眉吐气地说道:

“他们被我拉太多了,已经没办法追上来了。”

这些“潘言潘语”火了以后,大家才发现,其实这个男孩一直都很自信。

早在14年浙江省运会崭露头角时,潘展乐就在镜头前表示,自己的目标是“比孙杨快就够了”。

而他的自信,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和肯定。

特别是潘展乐的姥爷,把所有的奖牌都挂在家里卧室的蚊帐上,几乎要压弯了蚊帐的杆子,目的就是让潘展乐睡前最后一眼和醒来第一眼,看到的都是奖牌。

很多时候,有了自信,便有了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与动力。

发现男孩身上的闪光点,不断打磨他们的优势,我们的男孩才能变的越来越自信,从而获得想要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要脸”心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不少男孩都特别好面子?

担心失败,害怕被嘲笑,甚至喜欢打肿脸充胖子。

事实上,如果一个孩子太在意自己面子,总是习惯性地往后躲,那么他就永远无法迈出第一步。

就像李玫瑾教授曾在《圆桌派》中说的:

家长要从小让孩子“脸皮厚”,他将来才会活得比较轻松。

有一次,主持人问撒贝宁:你刚上北大那会儿,怎么就当上了广播电台台长呢?

撒贝宁则挠了挠头,坦然说道:“因为我脸皮厚啊,我当时自告奋勇,全班就我一个人举了手!”

教男孩“不要脸”,不是让他们做事情毫无下限,更不是允许他们为所欲为。

而是告诉他们如何放下面子,拿起里子,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毕竟,远方不在别人的嘴里,而在自己的脚下。

学着“不要脸”,专注自我地一路走下去,时间自然会证明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作”心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底层逻辑》一书中,将人的心态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鸡的心态,即“你一定要输”;

第二类是雀的心态,即“我一定要赢”;

第三类是鹰的心态,也就是“我们要一起赢”。

生活中,如果一个孩子是鸡的心态,难免容易见不得别人好,处处打压别人;如果一个孩子是雀的心态,则容易得失心太重,一不小心走上极端。

只有拥有鹰的心态的孩子,才能通过合作,优势互补,让自己和他人都分到蛋糕。

作家纪伯伦有句话说得好:“生命的意义,在于人与人的互相照亮。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社会,强者的世界总是彼此成就,交相辉映。

所以,平日里,作为父母一定要重视培养男孩的合作意识,让他们明白,为他人搭台也是为自己扩建舞台。

这样,我们的男孩才会明白,结交朋友胜于制造敌人,学会与他人共同携手,也就离成功更进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

“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

人生在世,谁都有风光得意之时,也有低谷落魄之日。

作为父母,我们注定无法庇佑孩子一辈子。

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赋予孩子一个强大的心态,让好的心态成为孩子人生的垫脚石,而非障碍物。

点个赞吧,希望每个男孩都能摆正心态,稳住心态,扭转心态,与世间的美好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