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0月的一天,巡逻的解放军战士意外发现一名国民党军官,于是把俘虏带来见连长,正要审问之际,对方开口:“不要多问了,送我到上面那去吧!核实身份后,他被火急送往辽东分局,整整写了三天的材料,我方感叹他身上都是宝!
此人到底是谁?这位国民党军官表面身份为国军少校,但实际是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特工:代号“902”,名叫赵炜。他出身黄埔军校十六期,毕业后进入汤恩伯部十三军独立团担任少尉见习排长,应该说起点不低。
那他为何后来会选择加入中共呢?当时的十三军并不负责抗击日军,满腔报国热情的赵炜心系前线,选择离开13军,投奔当时已经在陕西当师长的黄埔学长,但却遭到拒绝,无奈之下他来到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找老同学朱建国帮忙。
就这样,朱建国收留了他,两人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朱建国思想进步,很喜欢阅读革命书刊,也更认同中共的和平主张。在1945年,他被秘密吸收加入中共,之后受命潜伏在国民党内部,而赵炜在朱建国的影响下,也于1946年成功入党。
起初,赵炜一心要离开腐败的国民党政府,前往延安开启革命新篇章,但与他对接的情报负责人王石坚却觉得赵炜留在国民党内部能发挥更大作用,自此我党地下工作者中出现一个隐蔽的代号“902”,甚至连我党内部也鲜有人知。
解放战争时期,赵炜在东北保安司令部机要室担任少校参谋,虽不是位高权重的高层核心,但性质却颇为特殊,是那种典型的官小却好使的职务,毕竟是整个东北国军指挥室核心工作人员,能接触到诸多秘密情报。
赵炜的标图技能颇为出色,透过国军秘密文件,他能制作出东北作战态势图,更新编制团级以上兵力的驻地表——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驻地表可是高度机密,整个东北地区国军的兵力、主官等信息都在这上面一览无遗。
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赵炜手中掌握的情报越积越多,甚至还有国军第四次进攻辽东的详细作战计划,我方在了解赵炜的情况后,随即在他办公地点不远处设立秘密电台,让陕北中央对国军在东北的军事部署能有所防备。
1947年初,杜聿明拟集12个师发动第四次辽东作战计划,以13军89师、54师作为此次的进攻主力,企图占领临江、靖宇等根据地,实现“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此时摸清13军89师、54师动向变得极为重要。
为此他冒着生命危险,以看望同学为名登上13军司令部专列,最终获取13军的这些主力的部署安排,回到住所后,赵炜一边整理手中情报,一边思索如何阻止国军部队会合。
经过深思熟虑后,赵炜冒险起草命令给十三军下达向新宾、三源浦急行军,攻占兰山制高点的“命令”。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我军当时早在兰山有埋伏,这里地势三面环山,敌人若进陷阱,必遭重创。
之后战斗指令逐级呈批,得到批准,13军还真抵达设伏地,钻入我军布置好的口袋当中,其中89师、54师162团被全歼,其余残部纷纷逃窜,杜聿明的战略计划破产。要论整个东北局势发生剧变,是从何时开始引发蝴蝶效应的?赵炜此举无疑功不可没。
后来杜聿明大怒,调查司令部作战指令下达真相,虽然发现是赵炜起草的作战指令,但上面作战科长、参谋处长等一系列指挥人员签字,赵炜只是小角色,所以一时间找不到谁主责,杜聿明只能草草了事。
时间来到1947年9月,因为吃过亏,此时国民党对中共情报组织的打压力度越来越大,危险悄然而至——当时赵炜按照惯例进行情报传递,但刚到门口便发现异样,他敏锐的选择掉头回住处,果不其然,他猜的没错......
没几天功夫,他通过旁敲侧击得知全部情报: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不少潜伏人员被捕,其中甚至包括自己的“引路人”朱建国。赵炜深感不安,他认为自己身份可能已暴露,即便不暴露也难以在机关部门全面清查中安然无恙。
于是为脱险,赵炜打算拼死一搏前往南满解放区,由于各交通要道都有国军从严把守,于是他最终选择了一个常人无法理喻的方式逃出险境,他先是找到一个隐蔽地方藏衣服,之后一股脑钻进河里,打算游泳到对岸。
当时已经进入秋冬季,北方气温也越来越低,但赵炜依旧在饥寒交迫中游了过去,之后得到好心人家的照顾,躲过追捕进入解放区,也就是开头的那一幕。
原本解放军战士还以为抓到一个俘虏,但没想到后来辽南军区司令员吴瑞林还亲自接见了此人。吴瑞林上报中央知晓其“902”特工身份后,立马将他送往辽东军区机关,在这里陈云、萧劲光两位大首长亲自接待了他。
之后他将自己所知晓的最新情报和盘托出,足足写了三天之久,也不难理解为何会说他“身上都是宝”!而在新中国成立后,赵炜则继续于中央机关单位工作,直到1981年离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