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杨浦区控江路街道西凤三社区的第一家睦邻社区长者食堂——江小杨饭堂收到了一位食客的“神秘礼物”,来自凤城六村的革命烈士家属孙菲菲送来了一面鲜红的锦旗,表达她对社区助老用餐服务的感谢和赞扬。
从“一口热饭”,到成为值得信赖的存在
今年77岁的革命烈士家属孙菲菲自小就患有小儿麻痹症,腿脚不便。2018年由于不慎摔跤,腿部严重受伤,自此只能借助轮椅出行。独自居住的她,一日三餐都成了问题。直到今年8月,听说家门口开了一家睦邻社区长者食堂,她便成为了第一批打卡食客。从“一口热饭”开始,老人渐渐与江小杨饭堂建立了联系,并从一次次相处中发展出了宝贵的信赖。
据悉,第一次到店用餐后,孙阿姨的特殊身体状况就被江小杨饭堂店长高强注意到了,他第一时间就加上了孙阿姨的联系方式。自此,二人就常常对话。
孙阿姨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我吧,肉不怎么吃的。江小杨的高店长就会问我‘你需要什么菜呀?’我说,我蛮喜欢吃鱼的。但是因为我出行不方便的缘故,常常到店时间会比较晚,鱼就吃不到了。他们就会帮我留一点我想吃的菜。其实我又不是什么伟大人物,对吧。应该说从这一点小事上,就看得出江小杨饭堂对我这种残疾人特别好。”
作为一家社区长者食堂,江小杨始终在思考如何才能“办得起”“办得久”“办得好”。远亲不如近邻,江小杨饭堂的尊重体谅和热情服务拉近了与孙阿姨的距离,不少细节之处的考虑,更是让她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关爱。
“她的儿子不大在身边,因为工作忙,就只有周六、周日才回来。所以工作日的时候,她过来吃饭一般都会提前联系我的。平常如果是没人送过来的,我都在饭堂门口等她的。帮忙推轮椅吖、把预留的饭菜给她直接送到桌上,这些随手的小事情,我和我的同事们都会帮她做好。”高强在采访中说。
除了这样的“就餐默契”,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江小杨饭堂还为孙阿姨准备了靠近门口、空间较为开阔的“专属座位”。“我一般都是被安排在这个座位,因为我后面要有空间放我的轮椅,所以他们很考虑到我的方便。其实就这一点,就是我内心也非常感谢他们的,这样的小细节非常重要啊。”孙阿姨激动地告诉记者。
从“家门口的饭堂”,到综合为老服务平台
从“一对一”联系,定制菜、预留菜,到专人帮助、专属座位,江小杨饭堂的用心付出收获了孙阿姨的满满感谢。其实除了孙阿姨,不少独居老人和残疾人群也都是江小杨饭堂的牵挂所在,饭堂开业至今,一直致力于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吃上新鲜可口有温度的饭菜,特别是解决用餐困难老年人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周围社区的很多老年人都有我的电话号码,他们和孙阿姨一样,常常会在晚上打电话给我,告诉我明天喜欢吃什么菜,叫我帮忙把菜留好。而且因为他们腿脚不方便,出行的时间比较久,所以我们饭堂都会特意关照打菜的服务员把菜提前预留准备好,满足老人们的用餐需求。”高强在采访中谈到。
对于此次收到锦旗,高强表示,这让江小杨饭堂的工作人员们深受鼓舞,这是一份社区居民对大家的肯定和鼓励,十分宝贵。未来,大家会更加好地为社区长者们服务,让更多的老人切实感受到家门口食堂的便利和暖心,更好享受幸福“食”光。
近年来,控江路街道紧密围绕杨浦“幸福养老”的主线,从优化养老设施布局、引入专业服务资源、打造特色关爱项目等方面持续提升为老服务水平和能力,积极回应民意、承载民需、顺应民心,致力为社区长者们构建无微不至的关爱之网,全心全力把惠民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控江路街道社区服务办副主任蒋丹芸在采访中谈到,“像江小杨饭堂这样助餐服务场所,不光是给老年人提供一个吃饭的地方,我们更希望其能够为社区的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一个综合性的社区服务平台。前期,我们也在这里策划了不少民生业务受理、养老政策宣讲、医生健康义诊等等活动,让老人们在家门口不仅能解决基本的吃饭问题,更享受到了综合的一些便民为老服务,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未来,控江路街道还将持续深化社区为老服务能力水平提升工作,计划新增两家社区长者食堂,充分应用推广江小杨饭堂前期积累的为老服务工作经验和实践做法,因地制宜地用好睦邻社区长者食堂,探索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打造更多“家门口”的综合为老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进一步推动区域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上海杨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