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布谷妈~
一到假期,很多家长就唉声叹气:“完了,孩子又要掉进手机里了。”
布谷妈身边一位孩子,假期去奶奶家呆了一个月,回来直接近视300度,气得孩子妈妈天天骂人。
大部分孩子,一到假期,若家里有手机而大人又不管,那他们几乎从早上睁开眼开始就忙活了——打游戏、刷视频、看短剧,不亦乐乎。
家里喊吃饭,他含糊地应一声“等一下”;叫他做作业,他根本没听见,眼睛全在手机屏幕上。
你无数次想过把手机藏起来,结果就变成了和孩子之间的一场拉锯战:你藏我找,你说我顶,你打我哭。
很多家长既困惑又着急,该怎么办啊?我该怎么帮孩子啊?
一:多巴胺
网上流行一个名词,叫“多巴胺色彩”。
布谷妈围观了一下这个“多巴胺色彩”,发现全是明亮的、鲜艳的、糖果般的色彩,看上去就心情很好,瞬间让布谷妈回到18岁的感觉。
确实,多巴胺能让人快乐。
那大脑中的多巴胺,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它是我们神经元释放的一种物质,就好像是大脑中的一位“快乐信使”。
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告诉我们:“嘿,做这个事情挺舒服的,继续做吧!”它和我们的“奖励系统”息息相关。
当我们做了一件让自己觉得开心的事情,比如吃到好吃的蛋糕、赢了一场游戏、追了一集精彩的电视剧,脑子里的多巴胺就会大量分泌,给我们一种幸福感和满足感。
这就是为什么孩子们一碰到手机就停不下来——打游戏、刷短视频、看搞笑剧集,这些行为就像是大脑的“开心按钮”,一按下去,多巴胺立刻涌现,让人感觉超级舒服。
根据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正是因为这种奖励机制,我们对能快速带来满足感的行为会“上瘾”。
这就像小孩子吃糖,吃一颗,还想再要一颗,再多来一颗。
但多巴胺并不是“坏的”,它本身并没有错。
它的存在,是为了让我们在人生中有追求、有动力,能在压力中存活下去。
只是现代社会中,太多“短平快”的娱乐方式,让我们开始警惕多巴胺快乐。
二:孩子为什么玩手机不学习?
如果你问孩子:“你为什么不想学?”
我想,10个里边会有7个告诉你:不好玩!
作业太多、太难,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
你猜猜,当我们的大脑感到焦虑和压力时,它会做什么?
生理学上认为,我们的身体有一种健康的生存机制,它会让人在面临危险的时候保护自己。
比如,当大脑察觉到压力、焦虑等消极的情绪时,它就会想让你开心起来。
于是,它悄悄地给你递个信:“要不,去做点快乐的事情?”
什么事情快乐?当然是玩啊!
接着,注意力开小差,你迅速完成了分心、掏手机、葛优躺这一连串的动作。多巴胺快速带来的快乐,让我们短暂地忘记了烦恼。
只是,伴随快乐的同时,还有压力。
因为你很清楚地知道,此刻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逃避问题使你羞愧、失控、更加焦虑。
当然,大脑也察觉到了你这些糟糕的情绪,那怎样才能让你开心起来?
聪明的你,是不是猜到答案了?
没错,那就是接着刷剧、购物、玩手机,享受多巴胺的即时快乐!什么挑战、困难、难啃的任务,通通都推到一边去,等会再说。
于是,拖延症华丽地产生,我们还陷入一种难以自控的恶性循环。
所以,你想让孩子唱着歌来转着圈,像要去游乐园一样愉快地去写那些令人痛苦的作业?
算了吧,你斗不过多巴胺的。
既然咱们斗不过人类原始的大脑,那就想想别的法子吧。比如,与多巴胺合作。
三:如何与多巴胺合作?
孩子一放假就“疯狂”玩手机,是因为他陷入了“及时快乐”的循环里,不可自拔。
而我们,想要他放下手机,就必须做好3件事。
①不要一味地“相信”孩子
我们平时总说,要相信孩子,要信任他。
但在玩电子产品方面,布谷妈始终坚信,孩子疯狂玩手机,我们大人要占大半的责任。
回想我们小时候,父母说,不可以看电视。但当他们不在时,我们是不是依然偷偷地看,父母要回来就赶紧关掉?
甚至我们现在也经常感慨:“不能拿手机,一拿起手机几小时就没了。”
对于手机,我们自己都没有多大的抵抗力,又怎能盲目乐观,相信自控力不够的孩子会比我们做得更好呢?
所以,我们不要告诉自己:“孩子能管理好手机,能控制住自己,给他拿手机我很放心。”
这都是自欺欺人!
当我们明白且坚信这个想法后,我们就不会抱有侥幸心理,放假时放任他待在有手机的老家;或者孩子一要手机我们就心软拿给他,结果他上瘾后我们又对他大吼大叫。
难道就一直不让孩子碰手机吗?
如果可以,布谷妈真心建议你这么做!
至少,现在布妞是完全不接触任何电子产品的。布谷妈身边很多朋友,除了会在跟家人打视频时让孩子拿手机,其余时间,不好意思,手机是我的,你想要玩,以后长大了自己赚钱去买。
那如果父母已经尽力了,有时候孩子不得不拿手机,比如学校的作业,该怎么办?
那就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手机使用规则,并且严格执行,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时间。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
●什么时候可以玩手机?
比如只有周末那两天能玩,平时不可以。或者晚上做完作业才能玩一会。
●具体玩多长时间?
6岁前,不要玩;小学阶段,每天不能超过20分钟;初中阶段,每天不超过半小时;高中阶段,每次不超过1小时。
●什么情况才能解锁玩手机时间?
必须在完成学业任务后才可以,比如做完作业、做完每天必做的功课等。若没有优先完成这些任务,是不可以玩手机的。
当我们与孩子达成一致,并且严格执行,让孩子形成这样的“规则意识”,那么之后对于手机,我们就会好管理很多。
②制造小目标,获得成就感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孩子一遇到学习,就好像变成了另一个人?”
平时精力充沛的娃,面对学习却怎么都打不起精神,手机反而变得无比有吸引力。
问题可能在于,任务难度过高,孩子的挫败感太强了。
学习中的困难,如同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让孩子看一眼就心生退缩。
布谷妈也会经常因为有畏难心理,一看到难题就思绪神游,忍不住打开手机刷视频了。
这时,我们可以尝试帮助孩子“拆山”,把大的学习任务分成许多小目标。这种方法既能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也能帮助他们获得成就感。
比如孩子要写一篇作文,但看到题目就头大。
你可以和他一起先写一个提纲。写完提纲,哎太厉害了,我们完成第一步了,要不奖励自己休息5分钟吧。
接着,再分段完成,每完成一段给自己点个赞,甚至可以吃个小零食庆祝一下!
当孩子慢慢体验到完成小任务带来的成就感,学习中的困难不再那么吓人,他们会更愿意主动去做,而不会一遇到难题就想逃避到手机的世界中。
③用小奖励激发大动力
如何让多巴胺变成孩子学习的好伙伴?
答案就是——“小奖励大动力”。
当孩子完成了一个小任务,比如背完一个单元的生词或做完一页练习题,就可以给他们一点适当的“多巴胺奖励”。
这个奖励不一定是物质的。可以像前面说的,休息5分钟;放松一下吃个小橘子;或者妈妈给一个大大的拥抱。
这种“小奖励”,会让孩子在学习和娱乐之间找到平衡点,让他们不再觉得学习是一件遥不可及、永无尽头的痛苦任务。
相反,学习可以是充满“小确幸”的过程,而每次的小“奖励”都会带来正向的情绪体验,让他们更愿意继续下去。
当然,设立奖励的前提是控制好时间和内容,比如5分钟的休息时间必须严格控制,确保孩子能够及时回到学习任务中。
你家孩子玩手机多吗?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