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教育家李毓秀写的《弟子规》中,有提到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具体的意思是,办理父母的丧事时要遵照传统礼俗,祭祀时要真诚,对待他们的态度要一如既往的恭敬。从这短短的12个字中,就能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对先祖们的敬畏和感恩。

在古代,人们将结婚做寿称为“红喜事”,办丧事为“白事”,如果是给高寿老人办的丧事就可以称为“白喜事”,这也是老传统里人们非常重视的两类仪式,加一起就被统称为“红白喜事”。关于红白喜事的民俗,农村地区的老人常说“丧七,婚八,寿九”,很多晚辈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意思。下面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有关红白喜事的老传统,老规矩建议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丧七

“做七”,是旧时非常盛行的丧葬风俗,时至今日,在我国很多地方依旧有这个习俗,具体是指人去世之后,每过七天会办一个仪式祭祀逝者,从“头七”开始,一直到“七七”结束,共有49天。由此可见,在传统丧葬文化中,数字七具有不一般的意义,“丧七”的习俗正是因此而来。

在给亡故亲人办丧事的时候,人们会邀请前来帮忙的亲朋好友吃饭,以此来感谢他们的帮助,同时也是悼念亡者的一种方式。在丧席上,对于菜品的安排是有讲究的,一般以白色的菜肴居多,如冬瓜、豆腐、白菜等,并且多为7道。

和喜宴不同的是,丧席的场合多多少少会带有一些伤感的气息,同时也会比较庄重和肃穆,因此菜肴安排会比较清淡一些,主要以能填饱肚子为主,像大龙虾、红烧肉、四喜丸子等菜肴,很少会出现在丧席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婚八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古人眼中的人生四大喜事,放到现在也一样通用。这当中说到的“洞房花烛夜”,可以简单理解为是婚事,也是最重要的红喜事之一。

在古代,一个完整的婚礼流程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礼,其中“亲迎”是最后一项,新郎会到女方家接新娘,在拜堂仪式结束后,还会举办婚宴款待前来祝贺的亲戚朋友,这跟现代的婚礼仪式是差不多的。

而在婚宴上,菜肴的数量以8道菜居多,这是因为在汉语文化中,八谐音“发”,是非常吉利的数字,有发财发家的美好寓意,象征着对新郎新娘未来生活的祝福。“婚八”说的正是这个意思,并且菜肴的颜色必须鲜艳,能烘托出喜庆的氛围,其中红色的菜肴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红烧类菜肴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寿九

除了婚宴外,寿宴也是红喜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我国民间一直有给老人祝寿的习俗,并且还有岁数的讲究。比如给满66周岁的老人做寿宴,叫“六六寿”,此外满七十三周岁、八十四周岁,也是民俗中较常做寿的年龄。因为在古代,这些年龄被视为生死的一道坎儿,给这些岁数的老人祝寿,有祝愿老人迈过年龄这道坎的意思。

而在寿宴上,关于菜肴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首先长寿面是必不可少的,有长长久久之意,其他菜肴也会以长寿寓意为主。而在菜品的数量上,人们更偏爱“寿九”,即准备9道菜,有福寿绵绵之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数字“九”是单数中最大的数字,也是阳数中的极数,被视为长久和永恒的象征。像九九重阳节又被称作“老人节”,正是取了数字“九”的寓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丧七,婚八,寿九”的老规矩,就和大家说到这里,这也是中国红白喜事老传统里的一部分。不过到了现在,一些地方的传统礼俗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不再像过去一样有着这么严格的要求,我们不妨在尊重的基础上做个了解即可。